《论文:浅析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析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文:浅析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 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 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 程。科技创新包括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现代 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无疑都会 促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产生,以及促进它们产生新 的结合方式,因此,它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创新教育(innovationeducation)是指以培养创 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 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广义的创新教育 是指为了使人们能够创新而开
2、展的教育活动,即凡以培养人 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有两种定义, 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 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广义来说,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创 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笔者认为,创业不是所有大学生的 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是 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由此看来,创业教育与 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 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转 化为生产力,正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包括学习一创新一应用三个环节。大 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各所高校因其自身的 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 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 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多数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对 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十分重视,但成效不足,其主要表现 有以下几点:1.活动整体开展热烈但发展不均衡;2.形式丰 富但层次不高;3.成果显著但孵化率不高。而其中第三点是 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便难以 产生实际效用,推动经济发展。
4、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同,高校创业教育也通过创业 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开展,其中课外活动包括创业竞 赛、课题研究和创业实战。对于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多数 学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高校师生对 创业教育的认识不统一、不合理;高校本身缺乏有创业实践 经验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教材五花八门,缺乏明确的教学 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结合; 创业教育模式陈旧,内容滞后,方法、途径相对单一,特别 是缺乏创业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教育,等。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来看,二 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结合的机会很多,但在实际过程 中,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的
5、结合主要是通过竞赛来实 现,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国际交流的增多,高校中开展的创业 计划竞赛并不止“挑战杯” 一项,也有如sife、杭州赛伯乐 等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但“挑战杯”还 是目前竞赛规格最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 全国有3多所学校参与,2万大学生参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 生创业竞赛的奥林匹克”,在高校师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然而,近年来也听到一些不认可的声音,比如有教师 认为创业计划竞赛距离真正的创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有 学生认为比赛是老师、领导和部分学生的事情,如火如荼的 各项活动
6、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益处;一些外界人士也认为该 项赛事场面热闹,但与实战尚有一定差距。这些评价也从侧面说明,在“挑战杯”这个平台上大学 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目前,“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主要分为技术类和 服务类。据统计,在技术类的参赛作品中,K是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2%是由导师带领学生做的项目,而剩下一半以上是 外界人士的科研和创意成果。这样的数据透露出,一方面,鲜有理工科学生为了参加 创业计划竞赛而进行科技创新,即使参赛,也主要担当技术 顾问的角色,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参 加创业计划竞赛的商科或文科类同学,在自己寻觅或在学校 相关教师的帮助下有机
7、会接触到理工科学院的专利从而进行 商业包装,但并无参加科技创新这一环节的相关经历,对于 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明显。综上所述,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并未有机地结合 起来,而二者长期孤立,缺乏系统有机的结合造成了目前两 方面工作都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不利局面。创新双螺旋是指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 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 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 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 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 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
8、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 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正是这种创新双螺旋的互补与互动,带动创新多主体、多要 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创新双螺旋的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参 与活动的过程。创新与创业是一对不可割裂的概念,而大学 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更是不能孤立开展的,科技创新可以 推动高校的创业活动,而创业教育的成熟也会给科技创新带 来动力。而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符合这一理论, 创业教育被分割成两块,即受众面广而效果不佳的理论教育 和小众参与个别辅导的创业实战。如何更好地推进创业教育,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提供学生创业平台创
9、业机会的目 的,我们需要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 创新双螺旋理论对此进行重新审视。首先,作为学校,想要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重视创业 教育,将其放在一个高度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和经济上予以 大力扶持。其次,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合理规划高校的科技 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创业教育 办公室”或者几个创业示范学院所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全 员和全程的积极参与。同时,开拓二者多方位的合作渠道, 不能只指望在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一二次活动, 就能全面地推动二者的结合,而是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校 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活动等各类工作中充分贯彻创新与创 业结合的理念,使之互
10、相渗透,互推互进。中国的创业教育想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企业的重要作 用,它是创新创业的需求者、推动者和帮助者。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起源地和创业环境最自由的国家, 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校外企业和校办企业对创业教育的推动。然而,在我国,只有少数名校能得到知名企业的资助, 校办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机会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缺乏动力的 状态。企业应更多地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代表社会的需求, 鼓励创新思维,为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支持,真正使科技创 新转化到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层面。作为学校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企业的进入, 并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吸引世界5强的资助。斯坦福大学师生创
11、办的惠普、雅虎、硅谷图文等公司也 是通过时间和实战的磨砺才成长为今天的知名企业。创业需要教师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教师的实践引领。这 里,教师不止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包括社会上的相关 人士。创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发展,目前,在高校中,进行 科技研发的教师往往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对社会需求和 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关注。在今天,他们要想靠一己之力将 科技创新转化为创业成功,给学生以创业教育的辅导,是不 现实的。一方面,我们要求高校教师开拓自己的视野,关注 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 我们应加强与创业成功者的合作,鼓励他们走入校园,为教 师、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思路和创业感染
12、力。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每位大学生都应该专注于 自己的专业,但是如果只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就很难有创新和 创业的思路产生。因此,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科间的融合, 开拓自己的视野。然而,由于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和电子科 技的进步,在国内很多大学中,同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更缺乏思想的相互碰撞。学生宁愿整天面对着手机,却很少 和同学讨论有关学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大学的精神是不符 的,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应该是开放、 活跃的群体,应该积极与各个专业的同学、教师、社会人士 进行广泛的沟通,在从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加强人与人之 间面对面的交流。商科的同学与工科的同学交流,寻找适应 社会需求的新技术;而工科的同学学习商科的知识,将专利 包装成产品。各种专业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能诱发创新思 维,创造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