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浙江摄影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浙江摄影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3课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2 .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根本方法。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标准。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去除病毒的操作技 能。【教学难点掌握预防%去除病毒的操作技能。3教学过程3. 1第一学时3. 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 机平安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平安涉及国家、社会道德和公民个人平安的方方面面。活动2【导入】二、明确教学目标1 .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2 .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根本方法。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标准。活动3【讲授】三、布置任务学生查看课本相关内容,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4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5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活动4【讲授】四、教师提问,找学生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显示答案,并加以讲解和补 充问题L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 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 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
3、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可以 通过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 更严重。问题2: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点 隐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传染性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 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到达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 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
4、用户 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问题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消耗了巨额的资金。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丧失全部信息。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 算机不能工作。问题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
5、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常见病毒的表现一般有:屏幕显示出现不正常。例如:出现异常图形、显示信息突然消失等。系统运行不正常。例如:系统不能启动、运行速度减慢、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等。磁盘存储不正常。例如:出现不正常的读写现象、空间异常减少等。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长度出现丧失、加长等。打印机不正常。例如:系统“丧失打印机、 打印状态异常等。问题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应该使用专门的杀病 毒软件及时杀毒。但是最重要的是预防,杜绝病毒进入计算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 隔离来源控制外来磁盘,防止交错使用软盘。有硬
6、盘的计算机不要用软盘启动系统。对于外 来磁盘,一定要经过杀毒软件检测,确实无毒或杀毒后才能使用。对连网计算机,如果发现某台计算 机有病毒,应该立刻从网上切断,以防止病毒蔓延。 静态检查 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以便发现病毒并能及时去除。对于一 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应记住文件的长度,一旦文件改变,那么有可能传染上了病毒。 动态检查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种种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常 见的异常有:异常启动或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减慢,内存空间减少,屏幕出现紊乱,文件或数据丧失, 驱动器的读盘操作无法进行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开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
7、,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 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 毒的根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去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活动5【讲授】五、使用计算机的道德标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平安,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也要求网络的参与者遵守相关的法律、政策等问 题。技术是最直接的保证信息平安的手段,同时还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来保 证信息平安。(一)信息平安法规1 .为保证信息平安,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平安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 际联网平安保护管
8、理方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2 .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又审议通过了?关于维护网络全平安 和信息平安的决定(草案)?。3 . 2019年4月30日,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效劳活动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 政保护,标准行政执法行为,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方法?,并于2019年5月30日起实 施。(二)网络道德1 .网络的参与者不仅要注意网络平安问题,还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标准。2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规定,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 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善于区分有用信
9、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3 .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不设置破坏性程序,不攻击计算机系统及 通信网络;不阅读、不复制、不传播、不制作阻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环境的暴力、色情等有害信 息。4 .端正对网络的认识,不断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抵抗不良影响,标准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 德习惯。活动6【活动】六、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结)1 .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2 .掌握了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根本方法。3 .学会了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养成良好的道德标准。活动7【练习】七、课堂练习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的一些看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