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2085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课标准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义务教育新课标(2022版)颁布以来,引发了基础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新课标只不过2001年来新课改理念的重复而已,也有人认为新课标概念太新、新词太多,阅读理解起来很难,有一种“根本读不懂“感觉”。那么,新课标到底是“老调重弹”还是“耳目一新”呢?新课标“新”在什么地方? 一线老师又如何运用新课标进行教学改革呢?围绕这个话题,结合项目学校和实践团队的经验,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

2、、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方案的变化主要: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课程标准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纵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为了让一线教师“记得住、用得上“,我用“ 12345”来概括描述:一个核心核心素养两条路径综合育人、实践育人三有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四大突破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学业质量标准五项对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大单元设计、结构化思维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作业与命题设计改革一个核心义务教育阶

3、段新课标最显著的特征是:核心素养、育人导向,标志着课堂教学从关注知识、关注学科到关注能力、关注育人的根本性转变。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基因”,义务教育新课标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核心构建起来的新型课标。何谓核心素养?以前的内涵界定比较多,争议也比较大。此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清晰界定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生修习一门学校课程后所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按有关专家解读,关键能力即有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必备品格是有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正确价值观是能够正确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不是某一学科、某一学段就能实现的任务

4、或达到的能力水平,为此,每个学科在核心素养内涵上有不同的描述,而且还制定了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比如,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数学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等等,但最终都要指向“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育人导向两条路径如何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围绕课标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老师们要重点关注三条(1)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2)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3)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也就

5、是说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综合育人,二是实践育人。(1)综合育人需要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 教育有机融合,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对于综合育人,老师们最关心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只不过是综合育人的方式之一,而且它的课程比例仅仅占10%,最主要的还是学科内整合以及综合性学校。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都 是 综 合 育 人 的 基 本 路径。学科间综合学科内整合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涉及同一内

6、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课程方案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踣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2)实践育人在育人方式上,新课标提出“学科实践”这一概念。尽管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待研究,但学科实践强调“做中学” “用中学”“创中学”,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这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的方向,以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为主要学习活动形态的“坐而论道”,必须走向知行合一,加强与

7、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素养教学“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O学科实践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传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突出表现在认识对象上以“间接经验”为主,形成了一种以“听讲、理解、记忆、背诵、作业、考试”为主要活动的“双基”本位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间的联系,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三有目标新课标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三有”最早见于党的十九大报告“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传统教育,

8、就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明显的育人导向。今天提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 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这体现了中华教育的民族风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家战略人才的需求。四大突破新课标的突出变化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学业质量标准,我把它总结为“课程目标素养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实践化、学业质量标准化”。突破一:课程目标素养化核心素养是今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乃至课时目标基本追求,这标志着从“双基目标”、“三维目标”

9、已经发展到“素养课程目标”时代。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素养目标的表述,不能类似以前“三维目标”的表述方式一样,一一对应,比如道德与法治学科“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是五位一体,不能割裂为“政治认同目标、道德修养目标、法治观念目标、健全人格目标、责任意识目标”。再如小学数学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等,这么多的选项,是无法一一撰述和呈现。我的建议是:在单元目标特别是课时目标表述中,可以分为低阶学

10、习目标和高阶学习目标。低阶学习目标指“掌握双基内容”,高阶学习目标指“运用双基做事”,即真实问题解决和迁移运用。麦克泰格、威金斯在理解为先模式指出,优质单元设计的重要品质之一就是具体澄清本质不同的目标。这两种目标为:短期的学习结果一一知识与技能;长期的素养目标理解意义与迁移。素养目标可否表述为“运用双基来做事”呢?我国学者柳夕浪在核心素养导向意味着什么?指出:知识技能在特定情境中潜移默化成做事的智识、做人的准则,即所谓核心素养。国外学者奇泽姆(2005),也认为素养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缺的:第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传统双基教学掌握双基内容(把

11、知识储存进大脑)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双基做事(把知识转化为素养)美国当代目标分类学者马扎诺(2007)认为:进阶式学习目标可以将学习目标组织成非常有用的结构,它是一个连续统一体,能清楚地说明与具体标准相关的不同层次的知识与技能。为了理清传统教学与素养教学的差异,为了辨析浅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不同,为了明确回答一线教师“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要不要双基”问题,我认为目前设计“进阶式目标”更利于指导教学实践。突破二:课程结构化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反映了当前教改“从零散走向整合

12、,从浅表走向深度,从去生活化知识学习走向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发展方向。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我个人认为仅仅揭开“结构化”的冰山一角。长期以来,支离破碎的讲解,“小台阶、快节奏、抓重点,看总分”的应试策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变为了典型的“盲人摸象”,与“为民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需求大相径庭。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至少要求我们课堂教学应当:从零散知识结构到主题统整的课程结构;从本学科的教学结构到跨学科的课程结构;从认知低水平(简单)结构到高水平(复杂)结构;从(书本)知识到真实的生活世界(情境问题解决)。课程内容结构化: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结构化整合 幼小、小初学段一体化衔接

13、 综合性、实践性、项目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构化组织 构建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的结构单位 类似问题串分解或组合课程内容(问题解决)结构化开发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反思(动态)结构化实施大单元设计、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思维)知识结构、教学结构、认知结构、先行组织随着课程结构化的到来,过去支离破碎、以内容为主的教学,肯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主题学习必然成为教学基本选项。围绕课程内容,提炼出主题,确定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匹配合宜的学习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这才是布鲁纳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仅

14、仅有结构形式,不理解发现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指向“知识联结、思维成果生成和迁移创新”,不利于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突破三:学科实践新课标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七大难题:1 .如何破解把“知识转化为素养”这一素养教学最高命题?2 .如何依照学业质量标准贯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3 .如何基于主题、任务、项目、情境,按学生的学习、发展逻辑来结构化组织课程内容?4 .如何设计和组织学科实践活动,在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5 .如何进行学段、学科整合,组织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实现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6 .如何基于双减政策进行作业设计并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7 .如何适应素养立意的具有真实问题解决和迁移运

15、用特点的考试命题?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素养” ?新课标给出的答案是“实践育人”,并提出了 “学科实践”这一个概念。福建师大余文森指出:学科实践是一个相对更具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概念,它指向的是学科探究、学科活动、做中学、具身认知,任何基于实践、通过实践的学科学习,都是学科实践的表现。实践就其本义而言是相通的,它是一种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活动,从教育的角度说,它是一种以“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为表现形式、以“体脸和感悟”为内在特征的学习活动。我个人认为,学科实践:一是提倡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方式要回归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要有语文味,朗读、背诵、辨音、析词、写字、造句、仿说、谈理解、言情趣应该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二是提倡学习应该回归“实践性”,如数学应该让学生动脑、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