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第二十九章 不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第二十九章 不忍.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第二十九章不忍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 “慈惠、轻财、心毅、易诛”。韩非子客观而又辩证的论述了以上四点,在我们传统的国学教育中我们只学到了经典的“仁爱”,却很少学到与仁爱相对的暴戾。人性有阴阳两面,以仁爱为代表的是光明面,以暴戾为代表是阴暗面。道德的自然性与包容性,决定了仁爱与暴戾同在,同在于一心,同在于社会。道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原始性,儒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法家则从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当然,也让我们认知到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人性的残酷与美好。韩非子只所以坚持依法治国,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是要让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对事物的影响。君主治国如
2、果以人为的仁爱治国,自然就会有人为的暴戾治国,这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是客观规律,无法人为的避免,既然避免不了就用依法治国来代替,法规是客观存在的,无人为的善恶之分,自然就不会出现仁爱与暴戾。我们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只是不适合战乱年代的治国,仁爱是传统道德范畴的概念,教化育人可以,但不能治国,因为仁者慈惠轻财,不忍多宥,反之暴者心毅易诛,好与破规。总之,仁爱治国随人性很容易转化到暴戾治国。防患于未燃,法家直接就依法治国,将隐患从根本上消灭了。很可惜,人是事物的唯一主体,而人性是亘古不变的。地球上再没有第二种与人相等的物种,既然自然界存在着阴阳二元论,为什么没有与人相等的物种,而是让人类孤独的存在。
3、我们只能对照自己的历史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能参考另一个相等物种的错误来规范自己。韩非子讲完好“慈惠、轻财、心毅、易诛”后,继续讲道“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意思是:不下狠心,就会赦免许多该受处罚的人;乐善好施,就会赏赐许多没有功劳的人。律法是无情,也最讲人情,这里的人情是指人的基本特性。律法制定的基础是人情,而执法是不讲人情的,不能因为刑罚让人痛苦就不去执行。韩非子说的很明确,仁爱治国因人性的恻隐之心让人无法下狠心,没有狠心去严格执法,自然就会赦免有罪之人,这是严重的有违法治的精神与原则。在这一节韩非子继续论述“轻财”的结果,他认为轻财就会“好与”,不按奖罚制度而是随性轻易的赏
4、赐别人。这一点既是违背了人情,也破坏了国家法规,更是让君主的“权柄”腐朽化。这不仅破坏了律法的奖罚核心,更是摧毁了君主的权力基础与社会根基。看似是仁爱的表现,实则是“和平演变”的手段。韩非子继续讲道“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意思是:憎恶态度表露出来,就会使臣民怨恨君主;胡乱地屠戮无故,民众就会背叛君主。君主的“暴戾”,不仅表现在施政上,更是表现在情绪上。喜怒无常,心志不定,无法无理,既让臣民怨恨,更是让臣子有机可趁,利用君主的喜怒来徇私枉法,结党营私。这同样是韩非子极力反对的,与为君之道相背。不按国家律法赏罚,不按刑法审判,随意的屠戮无故,就会引起民众的愤怒与背判。国家律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个体的生命权在律法的层面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个体生命除了自然死亡与疾病死亡外,只有国家律法才能审判,任何人没有权力决定人的生死。这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慈不带兵,因为军法很严;义不养财,因为仗义疏财。军队打仗,靠得是战斗力,而战斗力来自严明的军纪与钢铁意志,仁爱慈惠者怎么忍心对违犯军纪的士兵进行严格的处罚呢。军纪不严,毫无战力,何以打仗。好与赏多,奖罚不明,谁肯效忠,憎见妄诛,无法无天,天地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