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2317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征求意见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ICS 01.040. 07CCS C 00B4404DB 4404/T XXXX-XXXX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Communication guidelines for Adcance care planning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 4404/T XXXX-XXXX目 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沟通流程15沟通小组16沟通前评估16. 1 伦理原则16.2 评估内容26.3 评估工具27 沟通27. 1 沟通时机27.2 沟通对象27.3 沟通环境27.4 沟通内容27.5 沟通形式

2、37.6 沟通时长38沟通过程遇到问题的应急处理47.7 文书记录4附录A (资料性) 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程度调查问卷 5附录B (资料性)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的相关示例及表格6参考文献7表1. ACP沟通后记录文书 62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提出。本文件由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护理学会、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九明医养中心、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护理

3、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仁丽、叶俏、肖秀英、涂秋云、邱龙飞、杨柳、邱业银、陈柳柳、张江辉、朱南希、何春菊、谭瑾、詹昕凌。DB 4404/T 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提出。本文件由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护理学会、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九明医养中心、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仁丽、叶俏、肖秀英、涂秋云、邱龙飞、杨柳、邱业银、陈柳柳、

4、张江辉、朱南希、何春菊、谭瑾、詹昕凌。IIDB 4404/T XXXX-XXXX在进行ACP沟通时,避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坚决杜绝有意伤害,防范无意的伤害。6.1.3有利原则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以患者为中心,切实为患者谋利益。6. 1.4公正原则要遵循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则。医务人员要尽量实现患者各方面的平等。6.2 评估内容6. 2.1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及经济情况等。7. 2.2健康因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8. 2.3认知因素:患者对ACP的态度、知晓率、信任度、自身价值观。9. 2.4死亡态度:指个体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所作

5、出的相关心理倾向与情感体验反应。6.3 评估工具患者ACP接受度问卷:包含患者对ACP的态度、感受和关于ACP的打算3个维度共1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19-95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ACP接受度越高。(见附录A)7沟通7. 1沟通时机专业的医护人员宜提前评估和判断患者的生存期,建议与预计生存期半年左右的患者进行ACP沟通,以免过早讨论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患者的求生欲以及医患关系。7.2 沟通对象对于长期经受疾病折磨或者患有不可治愈且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如:晚期肿瘤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等)更容易接受和讨论ACP,宜选择此类患者进行ACP沟通。7.3 沟通环境7. 3.1沟通

6、应在安静、隐秘的环境进行,最好是独立的房间。如若没有,应采取隔板或屏风等保护患者的隐私。7. 3.2主要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沟通小组在医院、社区、养老院环境下与患者及其信任的决策代理人去开展ACP沟通。7.4沟通内容7. 4,1阶段一:交流信息尊重患者知情权,告知患者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案。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明确患者是否知晓病情,获得家属的理解与认同,让家属意识到患者是有知晓病情的需求与权利。然后,向患者告知病情及后续处理。在告知病情后,还需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7. 4,2阶段二:视频引入主题3DB 4404/T XXXX-XXXX在进行ACP沟通时,避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

7、伤,坚决杜绝有意伤害,防范无意的伤害。6.1.3有利原则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以患者为中心,切实为患者谋利益。6. 1.4公正原则要遵循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则。医务人员要尽量实现患者各方面的平等。6.2 评估内容6. 2.1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及经济情况等。7. 2.2健康因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8. 2.3认知因素:患者对ACP的态度、知晓率、信任度、自身价值观。9. 2.4死亡态度:指个体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所作出的相关心理倾向与情感体验反应。6.3 评估工具患者ACP接受度问卷:包含患者对ACP的态度、感受和关于ACP的打算3个维

8、度共1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19-95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ACP接受度越高。(见附录A)7沟通7. 1沟通时机专业的医护人员宜提前评估和判断患者的生存期,建议与预计生存期半年左右的患者进行ACP沟通,以免过早讨论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患者的求生欲以及医患关系。7.2 沟通对象对于长期经受疾病折磨或者患有不可治愈且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如:晚期肿瘤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等)更容易接受和讨论ACP,宜选择此类患者进行ACP沟通。7.3 沟通环境7. 3.1沟通应在安静、隐秘的环境进行,最好是独立的房间。如若没有,应采取隔板或屏风等保护患者的隐私。7. 3.2主要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

9、沟通小组在医院、社区、养老院环境下与患者及其信任的决策代理人去开展ACP沟通。7.4沟通内容7. 4,1阶段一:交流信息尊重患者知情权,告知患者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案。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明确患者是否知晓病情,获得家属的理解与认同,让家属意识到患者是有知晓病情的需求与权利。然后,向患者告知病情及后续处理。在告知病情后,还需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7. 4,2阶段二:视频引入主题在进行ACP沟通时,避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坚决杜绝有意伤害,防范无意的伤害。6.1.3有利原则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以患者为中心,切实为患者谋利益。6. 1.4公正原则要遵循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

10、则。医务人员要尽量实现患者各方面的平等。6.2 评估内容6. 2.1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及经济情况等。7. 2.2健康因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8. 2.3认知因素:患者对ACP的态度、知晓率、信任度、自身价值观。9. 2.4死亡态度:指个体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所作出的相关心理倾向与情感体验反应。6.3 评估工具患者ACP接受度问卷:包含患者对ACP的态度、感受和关于ACP的打算3个维度共1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19-95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ACP接受度越高。(见附录A)7沟通7. 1沟通时机专业的医护人员宜提前评估和判断患

11、者的生存期,建议与预计生存期半年左右的患者进行ACP沟通,以免过早讨论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患者的求生欲以及医患关系。7.2 沟通对象对于长期经受疾病折磨或者患有不可治愈且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如:晚期肿瘤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等)更容易接受和讨论ACP,宜选择此类患者进行ACP沟通。7.3 沟通环境7. 3.1沟通应在安静、隐秘的环境进行,最好是独立的房间。如若没有,应采取隔板或屏风等保护患者的隐私。7. 3.2主要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沟通小组在医院、社区、养老院环境下与患者及其信任的决策代理人去开展ACP沟通。7.4沟通内容7. 4,1阶段一:交流信息尊重患者知情权,告知患者诊断、预后及治疗方

12、案。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明确患者是否知晓病情,获得家属的理解与认同,让家属意识到患者是有知晓病情的需求与权利。然后,向患者告知病情及后续处理。在告知病情后,还需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7. 4,2阶段二:视频引入主题2DB 4404/T XXXX-XXXX在进行ACP沟通时,避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坚决杜绝有意伤害,防范无意的伤害。6.1.3有利原则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以患者为中心,切实为患者谋利益。6. 1.4公正原则要遵循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则。医务人员要尽量实现患者各方面的平等。6.2 评估内容6. 2.1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宗教信仰

13、及经济情况等。7. 2.2健康因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8. 2.3认知因素:患者对ACP的态度、知晓率、信任度、自身价值观。9. 2.4死亡态度:指个体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所作出的相关心理倾向与情感体验反应。6.3 评估工具患者ACP接受度问卷:包含患者对ACP的态度、感受和关于ACP的打算3个维度共1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19-95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ACP接受度越高。(见附录A)7沟通7. 1沟通时机专业的医护人员宜提前评估和判断患者的生存期,建议与预计生存期半年左右的患者进行ACP沟通,以免过早讨论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患者的求生欲以及医患关系。7

14、.2 沟通对象对于长期经受疾病折磨或者患有不可治愈且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如:晚期肿瘤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等)更容易接受和讨论ACP,宜选择此类患者进行ACP沟通。7.3 沟通环境7. 3.1沟通应在安静、隐秘的环境进行,最好是独立的房间。如若没有,应采取隔板或屏风等保护患者的隐私。7. 3.2主要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沟通小组在医院、社区、养老院环境下与患者及其信任的决策代理人去开展ACP沟通。7.4沟通内容7. 4,1阶段一:交流信息尊重患者知情权,告知患者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案。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明确患者是否知晓病情,获得家属的理解与认同,让家属意识到患者是有知晓病情的需求与权利。然后,向患者告知病情及后续处理。在告知病情后,还需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使其能积极面对疾病。7. 4,2阶段二:视频引入主题2DB 4404/T XXXX-XXXX附录B(资料性)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的相关示例及表格ACP沟通后记录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ACP沟通后记录文书ACP沟通记录沟通次数日期时间组织者沟通对象沟通形式沟通内容(对话内容)沟通结果患者的生死观:患者的心愿:患者对治疗措施、死亡地点的倾向:患者评价6DB 4404/T XXXX-XXXX附录B(资料性)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沟通指引的相关示例及表格ACP沟通后记录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ACP沟通后记录文书AC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