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docx(6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1990-2000)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1)党中央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强调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身体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不仅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振兴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面前的一项迫切的历史性任务。(2)建国四十年来,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教育事业
2、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改革已经逐步展开;形成了一支千万人的教师队伍;办学的物质条件程度不同地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枇重视教育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特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1998年.全国已有668%的县普及了小学教育;职业和技术教育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不仅发展较快.而且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民族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在占我国人口 80%的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取得了明显效果.教育同科技、农业的结合和协调发展开始显示
3、出强大生命力。我国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基础。.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失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轻视德育的倾向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管理松弛,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程度不同地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O在事业发展方面.教育结构不够合理。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技术教育不发达;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
4、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中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和改革中,加以纠正和解决。(3)四十年来,我国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又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处理教育同经济建设的关系时.应该遵循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并适当超前的原则O即使在经济遇到暂时难的情况下,也要确保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为此,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投资结构,宁肯在其他方面忍耐一点,也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使社会主义建设依靠教育的方针落在实处。
5、一一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少年。实践证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相当激烈。国际反社会主义势力总是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渗透,推行“和平演变”的政策。而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是国内外反社会主义势力进行渗透的重要场所。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同时,发展商品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既为形成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创造有利条件,也会滋生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某些消极社会现象。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
6、本任务。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改革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克服脱离实际等弊端,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改革中,应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博采各国之长,但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改革要遵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大增强教育对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吸引力,推动教育事业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4)党中央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
7、方针,确定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仅从文化程度看,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人口抽样调查,各行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占L19%,高中文化程度占10.11%,初中文化程度占29.5%,小学文化程度占36.3%,文盲、半文盲占22.9%。我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的状况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科学技术之所以得不到普及,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人口增长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很多,劳动者素质不高,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提高劳动
8、者素质,就必须发展教育。当今世界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政府、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应当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紧迫感,下决心改变我国教育的落后状况。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实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进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二、教育事业
9、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5)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达到:一一全国城乡扎扎实实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全国城镇和中等以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多数大中城市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要求,有条件的农村发展学前一年教育;大中城市的多数残疾和弱智儿童受到不同程度的初等教育。城乡职业技术教育有较大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数超过升入普通高级中学的人数,城镇新增劳动力普遍受到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大多
10、数新增劳动力接受从业所必须的实用技术培训。高等教育布局基本合理,结构趋向优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较大提高,全国高级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大体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需要,高等学校的一批重点学科在学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博士生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一一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通过建立各种制度和政策措施,努力使广大社会从业人员,根据所在岗位要求分别接受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城乡劳动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教育事业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选择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办学效益,调整教育结构,坚持协调发展,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师队伍,实行分区规划,加强社会参与的
11、发展战略。一一在结构选择上,应当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岗位培训,把提高劳动靳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同时,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一在地区发展格局上,应当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区别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要鼓励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八十年代末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实施步骤上,要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采取分阶段推进的方针。在治理整顿期间,高等教育的规模要稳定,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要适当加以控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来.着
12、眼于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7)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级政府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把有步骤地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保证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教育。一一我国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积极创造条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证质量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实施规划,确定实施步骤,首先要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已经普及小学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充实、提高;尚未普及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加以发展。初中教育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布局;在把现有初中办好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政府、社会、家长
13、要通力合作,采取法律、行政和思想教育等措施,制止学生的辍学。对雇佣童工者要坚决依法制裁。普通高中现有的总规模原则上稳定下来,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已经普及初中教育的大城市.普通高中规模偏小的.可适当发展;普通高中办得过多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应当适当调减规模。一 一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保证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要积极进行学制、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教育同当地生产、生活的联系,鼓励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改变“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8)职业和技术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把智力优势转比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14、。各级政府要根据积极发展、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全社会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对青少年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通过系统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进行,并以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承担的形式多样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多数地区应当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有的地区可以发展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或对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实行初级职业技术培训I;城乡都应当重视高中后的职业技术培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要加强同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联合,有条件的走产教结合、企校合一的路子。每个县和中心城市的各个行业都应当办好一、两
15、所示范性骨干学校或培训中心,同大量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逐步构建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国家教委、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指定若干所高等学校,从师资、技术、设备、教材等方面帮助办好一批职业技术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使从业者在上岗前受到必要的职业技术培训。有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应当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后再上岗。要明确企业、事业单位职业技术培训的责任,凡有条件的单位,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企业在生产发展基金中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本企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企业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也必须列有专项的培训经费;企业如果没有能力进行培训,则应将这笔费用上缴,由当地政府统筹,用于职业技术教育。(9)高等教育要把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水平上。在九十年代前期要稳定规模,调整整顿,在后期根据需要有重点地适度发展。一一在层次结构上,要基本稳定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本科教育规模,适当发展专科教育。在学科结构上,适当调减基础学科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