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2883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优秀专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摘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中指出,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和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物理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部门的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教学使学生的物理知识素养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有效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但是,在高中物理

2、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的物理教师都感到教学工作十分的吃力,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与付出不成比例。高中物理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初学时比较困难,在以往的教学中,都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课时反复的讲解。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对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现素质教育,以往那种单纯的依靠增加课时,重复教学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提高课堂质量。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属于教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石。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后面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和简单。而且这一章也是高考的重点,每年

3、都会有很多的题目都涉及到这一章的知识。虽然在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都十分的重视这一章的教学,采取多字办法改善教学,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仍不明显,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精心备课,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要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和方法”这几个点全面的备课,从而保证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师还应该合理的开发教学资源。首先是利用好教材资源。把教材内的各个教学重点的联系和区别要把握好,结合教材设计出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这一章教学的目标就是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4、。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而教学的难点就是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的考虑这些问题。其次教师要科学的利用生活资源。把与教材内容紧密练习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设计到教学之中,第三是使用网络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的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以便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备课后,还应

5、该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学习上的问题,预测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自己要如何的处理这些教学问题等。要保证课前备课的有效性,要有充足的准备,为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整合多媒体资源,开展情境教学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直接动力就是兴趣,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枯燥,学起来会让学生感觉到很单调,很难在课堂学习中长久的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开展情境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可以迅速的把学生带入情境,借境感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

6、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个镜头,刚以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教学当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很自然的。我们从周围的事情出发,很容易就会得到这个结论。如车不推就不走,门不拉不开等。这种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有两千年。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

7、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然后利用一个跟他的理想实验装置相似的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伽利略的实验。教师给学生播放视频片段:有两个斜面,用一个小球放到左边的斜面上,放手后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后滚到右边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到达右边斜面的高度比左边的释放高度要低。学生对这一问题有着直观的认识,教师再适时的把学生引导本课的学习上,学生则会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保持高度活跃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三、科学提问,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

8、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积极学习,调动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对获取新知识充满渴望。因此教师要科学的进行提问,对课堂问题精心组织。在学生进行总结,回答教师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都说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的适应范围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a:对于宏观物体,牛顿运动定律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 b:牛顿运动定律对微观粒子适用吗?可以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进行总结。a:牛顿运动定律对于处理宏观低速运动问题是完全适用的;b:但对于接近光速时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牛顿运动定律已不再适用。原因:20世纪初,

9、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的质量要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经典力学中,认为质量是固定不变的。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又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更加深入了,而不表示经典力学失去意义。d:牛顿运动定律对微观粒子不再适用。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最后教师再用投影总结出牛顿定律的使用条件。牛顿第一定律F”0时,。=0(惯性定律)惯性一一一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I R = ma 。与F,方向一致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超(失)重:由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决定,与运动方向无关。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反向共线四、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孔子曾经说过:

10、“: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J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与以往相比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习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要能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学习上的合作者,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此外,每一名学生都都有其自尊心和荣誉感,都想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和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所有的同学,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质疑,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的给予解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于比较有代表性的提问,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牛顿第

11、二定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例题: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水平方向受到5.0N的拉力,物体跟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是2.0N。(1)求物体在4.0秒末的速度;(2)若在4秒末撤去拉力,求物体滑行时间。本例题在原题基本上增加了一个运动过程,目的是强调过程图和受力图的重要性。因为有些学生对此不够重视而导致错误,尤其是以后遇到复杂问题的处理时更加突出,比如不注意各段运动中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加速度的变化,用前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代入后一段运动方程进行运算,得出错误结果。但教材中节练习题和章习题中没有这类题目。学生在经过探索和尝试后很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时教师要带领学生

12、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审题分析。这个题目就是根据已知的受力情况来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前4秒内运动情况:物体由静止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4.0so受力情况:F=5.0N, f=2.0N, G=N;初始条件:vo=O;研究对象:m=2.0kgo求解4秒末的速度vt。4秒后,撤去拉力,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产0。受力情况:G=N、f=2.0N;初始条件:v o=vt,求解滑行时间。(2)解题思路。研究对象为物体。已知受力,可得物体所受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依据初始条件和运动学公式就可解出前一段运动的末速度。运用同样的思路也可解答后一段运动的滑行距离。(3)解题步骤。

13、解:确定研究对象,分析过程(画过程图),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vo=Or 、/t=4sv=(jlN阡1G vz2g t, =?图1前4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水平方向F-f=ma竖直方向N-G=OF-f 5.0-2.0?_? =m / s = 1. jm / s v = Cm 2, 0v.=凯=1 5 X 4.0rn / s = 6.0rn / s4秒后竖直方向N-G二O水平方向-f=ma=vt = 1.5rn / s由 vt = % + at t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确定对象、分析过程、受力分析、画图、列方程、求解、检验结果。(4)讨论:若无第一问如何解?实际第一问的结果是第二问的初始

14、条件,所以解题的过程不变。(5)引申:这一类题目是运用已知的力学规律,作出明确的预见。它是物理学和技术上进行正确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如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后获得速度等都属这一类题目。在课堂教学中结束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必须要保证作用难易适度。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如果太难,则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就很难发挥强化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很难实现作业的应有效果。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多样化原则,除了考虑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还应考虑提高学生的能力。止匕外,教师布置作业时还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由于物理知识十分的乏

15、味,作业不能是机械、重复性很高,缺乏趣味性的作业。应该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调动其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布置作业复习和强化的重点是: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一般的动力学问题。理解运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即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分析,然后用牛顿定律把二者联系起来。在分析解题过程中学习体会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比如建立恰当的坐标系、采用隔离法等。知道物理学中超重和失重的含义,能通过牛顿定律对它们进行定量地分析,并能分析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牛顿定律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这些习题:1. 9.如图所示为一光滑竖直圆槽,AP. BP、CP为通过最低点P与水平面分别成30、45、60角的三个光滑斜面,与圆相交于A、从。点.若一物体由静止分别从( X5 A、从C滑至P点所需的时间为力,d 4则.; / /Ahtlt2t3C.t=t2=t3D.Z=2Z32 .某火箭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