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秋季开学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秋季开学工作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等学校秋季开学工作方案根据国家、省市及省教育厅等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指示精神,按照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系统工作专班办公室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一、开学时间安排根据学校校历安排,学生秋季学期开学时间为9月1902O0o身体健康,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分专业、分班级、分校区、分时段、分区域错峰返校。人事处、学生处要重点关注来自或近期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做好风险预判,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及时查漏补缺,确保防控措施到位。具体的返校方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二、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机制。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
2、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及开学工作责任人,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覆盖校领导、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和师生员工的全链条责任体系,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防控措施精准到每个时段、落实到每个细节。二是开展防疫培训演练。全校各部门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方案要求,在开学前通过线上视频会议、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师生员工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开学前要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严格按照开学报到全流程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疫情报告、病人转诊、隔离处置、现场消杀等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过程演练,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所有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医疗服务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流
3、程。三是开学前精准摸排。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教职工进行健康监测。开学前,教职工、学生签订健康承诺书,填写健康卡,精准统计师生开学前14天内的活动区域、人员接触、健康状况等信息,实行“一人一卡”健康档案,做到无遗漏、全覆盖。四是充分储备防控物资。总务处要按照省教育厅疫情防控物资配备清单,积极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三 返校期间工作安排(-)指导师生科学安排返程制定秋季开学学生分批返校方案学生健康返校指南教职工上下班疫情防控指南,指导师生自觉加强安全防护,主动配合沿途疫情防控工作。(二)加强重点人群入校防控利用线上技术手段,指导密切接触者、正在发热或有疑似症状的师生就地留观、暂缓返校,坚决杜
4、绝带病返校、返岗。加强近期连续出现散发病例的地区返校师生的健康管理。(三)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完善疫情防控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形成教育、卫生、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共同开展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四、开学后工作安排(一)严格校园封闭管理继续实施校园封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对因疫情防控需要确需进校人员实行凡进必测体温、必登记、必进行入门消杀,努力降低疫情输入风险。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二)严格网格化管理继续落实教学、公寓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长职责;完善以宿舍为
5、最小单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制定在校生每日信息登记表,由宿舍长负责记录和上交辅导员,实时掌握学生的健康及活动去向。(三)严控密集性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学生学习生活指南,从严控制、审核各类涉及学生聚集性的活动,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原则上不承担校外会议与培训;引导师生坚持体育锻炼,适量活动,增强体质;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教职员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四)全面做好日常消杀按照开学前疫情防控部署,完善日常消杀机制,对图书馆、教室、办公楼、实验室等场所进行常规消杀。开学前再次对所有区域实施全面深度消杀。开学后加强教室、宿舍、餐厅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每日定时进行消
6、杀,做到持续性消杀防控,确保校园没有任何卫生死角。(五)统筹做好开学后教学工作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认真做好秋季开学前教学任务下达工作。教务处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制定教学运行方案。各学院认真审核教学计划,并于暑期前编制课程表。各任课教师提前认领教学任务,做好秋季开学线上线下教学两手准备。坚持做好开学后教学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巩固本学期返校复学教学网格化管理的成果,进一步细化课前、课中、课间、课后的闭环式疫情防控管理指南,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和标准,筑牢教学过程中疫情防控防线。(六)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将疫情防控、健康培训、爱国教育、生命教育、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运用医护人员英勇投身抗“疫”的鲜活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职业自豪感和献身医学、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做好重点帮扶,对因疾病、无法上网等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暂时不能返校上课的学生,“一人一案”制定辅导帮扶方案。营造良好复学氛围,充分发挥校报、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站等多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