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类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艺术类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导读: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幼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幼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揭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
2、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工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音乐是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这说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所以说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本文是在分析音乐与智力的关系的基础上来阐述音乐教育对幼儿
3、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在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球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二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
4、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现就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论述如下:(-)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
5、来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众所周知,音乐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听辩,试唱和试奏的过程。从单个音到和弦,从单个声部到多个声部,从浅显的旋律到复杂的织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脑等器官都同时启动,并且依靠大脑的紧张活动来进行调节和平衡。有人称这个过程为多种器官同步发展训练,它通过听觉神经传导使大脑产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形成一个音乐表象,从而产生音乐想象和联想。例如,幼儿在谈奏乐器的过程中,两眼不但要同时看准高低音谱表中的旋律,还要兼顾键盘上的音的位置。乐谱中很多符号是不断变化的,幼儿必须在瞬间通过视觉、听觉和两手的协调动作来完成,而且还要认真领会和表现音乐作品的
6、感情内涵。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听觉的敏锐性,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但还很不稳定,极易转移,周围那些新颖强烈的刺激和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即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
7、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稳定习惯于跟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音乐教育也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音乐具有直观性,它能刺激人的感官并引起记忆等心理反应。整齐的节奏、和谐的旋律使人的记忆有一定的根源基础,优美的旋律不仅容易上口并储存脑海中,使记忆进一步加深巩固。学龄前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表象,而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歌边舞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教唱歌曲时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
8、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这样幼儿兴趣很高,很快记住了歌词,增强了记忆力。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正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三)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测验过程中,他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就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同时幼儿也可以借助歌
9、词来发展想象。因为当乐曲同歌词结合起来时,听者是沿着歌词展示的内容,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进行感受的。例如:学唱春天来了这首歌,在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下,幼儿会从歌词“红花开,白花开”联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花。有的说“我看到了红色的桃花”有的说“我还看到美丽的蝴蝶呢! ”“还有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他们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美丽的春天的图画。学唱歌曲,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而幼儿的言语越发达,想象的有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就越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四)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性为特征的,但到学前晚
10、期已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出现了逻辑思维的萌芽,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对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的。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音乐课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幼儿,教唱新歌时,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动作表演以感染幼儿,启发他们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例如:在教育实习时,有位老师在教唱牧童短笛这首歌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她出示了一副牧童在牛背上吹笛的画面,并讲述牧童骑牛吹
11、笛的情景,然后放这首歌的第一段录音,在幼儿听了这段曲子后,她问幼儿想到了什么?幼儿回答说:“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小村庄,有山有水。”“还有一个孩子在牛背上吹笛子呢! ”接着放第二段录音,老师问:“你们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眼前又出现了什么呢? ”幼儿答:“小牧童从牛背上下来了,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在牛肚子下面钻来钻去呢! ”又放了第三段录音在这位老师的正确启发诱导下,幼儿的联想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人的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思维的发展是用语言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总要配合语言训练。幼儿在
12、音乐课中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正确理解歌词的内容,必然会丰富幼儿的知识,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音乐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而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幼儿思维中逻辑抽象成分的增长。3、音乐课培养了幼儿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音乐课中往往要启发幼儿对各种音乐进行比较,而要比较就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在比较的基础上,幼儿逐渐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能初步概括同类音乐的共同点,找出不同类音乐的差别,在音乐欣赏课中,借助语言的作用,启发幼儿谈感受,会提高幼儿的推理判断能力,例如幼儿能判断哪首歌曲适合跳舞,哪首歌曲适
13、合睡觉,幼儿能够根据歌曲节奏的欢快程度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够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歌曲的内容,例如幼儿听到歌曲小动物,就会根据不同动物的声音来做动作,有的做小鸟飞,有的做青蛙跳,有的做大象甩着长鼻子。幼儿还会用语言或体态将音乐进行类比,例如把慢的音乐类比成:“妈妈的摇篮”、白云在天上飘”、“风儿在轻轻唱歌而把快的音乐类比成洋队在行走”、“小动物在跳舞”等。总之在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综上所述,音乐艺术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其他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音乐教育
14、对智力诸因素,即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不是这堂课只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那堂课只促进那种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智力诸因素的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幼儿的认识过程的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知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使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认识过程开始带有随意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实施音乐教育。二、有效的实施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
15、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正表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针对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我提出几点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建议。(-)结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来实施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在歌曲的内容、难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适合学前期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要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所能理解的,其内容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程度,从中挖掘有助于幼儿艺术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因素,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二)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生理基础。陈鹤琴先生说:“听觉乃知识之门。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声音环境,让幼儿有意识地去听,要求培养幼儿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