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维的诗画作品看王维诗歌的艺术独创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王维的诗画作品看王维诗歌的艺术独创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摘要:王维的诗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意的代表,王维的诗歌和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是因为王维有一种宏观的艺术理论,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者,意在笔先。“意”就是王维自己对这种宏观的艺术理论的概括Q本文主要研究“意”在具体诗画作品中怎么体现。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诗意画意;艺术独创性Abstract: Wang Weis poetry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painting and painting in poetry. The reason why Wang Weis poet
2、ry and painting works can infiltrat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is that Wang Wei has a macro-artistic theory. Wang Wei said in his Landscape Theory that Hthose who paint mountains and waters are intended to write first1 “Meaning” isWang Weis own generalization of this macro-artistic theory. This pape
3、r mainly studies how HmeaningH is embodied in concrete poems and paintings.Key words: Wang Wei; landscape pastoral poetry; poetic and picturesque; artistic originality3目 录III摘 要IIIAbstract引 言1王维诗歌中画“意”的具体体现(一)构图1(二)诗歌意象的时空再创造与独特的选择21 .意象的时空再创造22 .意象的选择与修饰 3二、诗画“意”的相通之处4结论5致谢6参考文献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文中说
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本人也在其诗偶然作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可见王维自己也承认自己是诗人又是画家,可见王维的诗画作品作用的艺术理论是有相通的之处的,王维在其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中开篇就写到“凡画山水者,意在笔先,,“意,就是王维诗歌和绘画作品的相同之处,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意,就是其诗画作品的艺术独创性,而王维是通过什么样的技巧做到诗中有画意,诗意画意相通,也就是“意”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一、王维诗歌中画“意”的具体体现王维诗歌中的画意是通过构图、意象的时空再创造,意象选择独特性,表现出来的。(一)构图王维的山水论中说:“定宾主之朝
5、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这是王维的绘画理论,但同样适用于他的诗歌,王维很注重诗歌画面的构图,即景物呈现的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景物的排列组合都是经过仔细的思考的,诗歌整体构图上力求有层次感,有节奏感,结构合理,主次分明。他诗歌中的意象排列或是根据景物所处空间的远近高低,或是根据景物存在时间的先后顺序,都是清晰有序的。例如他在唐开元九年时,写的这首登河北城楼作: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诗人站在一个极高的视角,由极目远眺的井邑、云雾间的客亭写到稍近的高楼、落日、极浦,再逐渐向下写到河岸边的孤舟、渔
6、父。景物的顺序安排经过了一个由极高到极低的纵向排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众多意象如果采用平铺的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的话,就会显得画面结构过于扁平缺乏层次感,景物也过于紧凑复杂,不能满足诗人登楼远眺时想表达的视野宏大的审美需求,而王维将这些意象纵向俩俩组合,再置于一个纵向的画面当中,分为三个层次来表达,就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节奏感,再由最后一句“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来点睛表达自己旷达闲适的心境。再如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临近长安帝都,山峰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东海。“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远眺山腰的白云连成一片,近观青霭杳然无踪迹,“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7、”山峰两侧分野各不相同,山谷之间阴晴各异。“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想要找农家借宿一晚,只能隔着溪水询问樵夫。这首诗歌构图高有山峰,低有幽壑。视角远眺有白云,近观有青霭。动景有樵夫,静景有溪水。王夫之在唐诗评选卷三中评论这首诗:“工苦,安排备尽矣。人力参天,与天为一矣”,“结语亦以形其阔大,妙在脱卸,勿但作诗中画观也,此正是“画中有诗”。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来王维诗歌的构图是经过了精心安排的,意象的组合是有规律可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王维心中理想的艺术情境而服务的。王维诗歌构图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具体的诗歌上,还表现在整体的诗集上,例如辆川集,这是王维和好友裴迪的一部唱和诗集,其中收录了王维
8、的五言绝句诗共20首,二十首诗均是以辆川别业中的风景为题,每首诗看起来是独立的存在,但是组合在一起既不重复又不违和,共同描绘了辆川别业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一幅灵动的辆川图,读辆川集就相当于游览了一次辆川,王维根据这部诗集画了名画辆川图,整个辆川集是王维构建一个整体的艺术世界,按照王维诗画作品的艺术理念,辆川集中的景点是经过有意的构图的,王维在辆川集序中说:“余别业在辆川山谷,其游止有欹湖、宫槐陌、柳浪、临湖亭、南埃、栾家瀚、北堤、竹里馆、孟城坳、金屑泉、白石滩、华子冈、斤竹岭、文杏馆、茱萸泮、木兰柴、鹿柴、漆园、辛夷坞、椒园等”我们可以看到王维选择的景点有山川有低谷,有高岗有山泉,有湖有
9、亭,有“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的文杏馆,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鹿柴。所有景物互相之间或者是有联系的,或者是有对比的,整体画面当中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景物组合充满了层次感,立体感。组合在一起相映成趣。在诗歌画面的构图上王维还吸收了绘画理论中的留白手法,留白最初是国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构图时,留出一些空白的画面来表现诗歌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自然景象,这种方法比直接描绘出这些形象更加灵动自然,更给人想象的空间。这种艺术手法也经常被用到诗歌创作当中,王维的山水在构图上就大多的使用了这种方式,他将景物之间的距离拉的很远,甚至每一句诗中只出现一个景物,但是每个景物与整体画面之间又
10、有些联系所以整个画面又不显得松散。例如使至塞上中描写的景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阔大的画面当中仅仅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几个简单的景物却显得雄浑高古,粗犷自然。景物简单的线条化与构图大量的留白组合在一起更富有视觉冲击力。画面中留白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景色松散苍白,反而通过画面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二)诗歌意象的时空再创造与独特的选择1 .意象的时空再创造王维在山水决中说:“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再结合王维的袁安卧雪图可知,王维为了表现特定的诗画意境时,会将处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安排到同一幅画面中,对诗歌中的景物进行时空再创造,王维在渡河到清河作中写道:“泛舟大河
11、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这首诗描写的诗人泛舟黄河之上的情景,首联写的是诗人悠然的泛舟于黄河上,河水一望无涯远接天边。颔联写的是船行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时,天边又豁然开朗,涌现出热闹的市井人家。颈联写的是诗人再顺水前行,又有城镇映入眼帘,清晰可见郊野的桑田。尾联写的是诗人想要回头遥望故乡京洛,却只能看见云霞飘渺弥漫了。而这一首诗中的意象是随着行船的时间逐渐呈现出来的,其中一部分是诗人行舟过程中真实看见的,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诗人理想诗歌意境的完整性而从其他的空间当中挪用的。例如“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唐代黄河两岸的防御还尚未修缮完整,
12、水患常发,所以黄河两岸虽然是有城市的但不是紧挨着黄河大坝,而靠近黄河的地方水土肥沃多是田地而非民居,所以“郡邑千万家”是诗人为了表现黄河两岸的人烟稠密,街市繁荣而进行的空间再创造,之所以说是空间再创造而不是虚构,是因为王维集注中说“郡邑疑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唐时济州治所(今山东荏平西南)与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济州治所渡河,首先即当抵达博州聊城”。所以诗中描写的城邑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唐代时的城市民居没有完全贴着黄河沿岸建造,所以这个意象不能说是虚构的,只是诗人利用空间的变换来进行的一次艺术再创造,诗的颈联也自证这个观点“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船再向前行走,诗人清晰的看
13、见了城市的桑田,由此可见,王维在为了表达出某种情感或者想要构建某种艺术世界时,会对一些意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王维的名诗汉江临泛也体现了王维对于空间整体把握和再创造,“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有一种恢弘的气势贯穿其中,王维在这首诗中对景物虚实的拿捏的和空间再创造表现的更加清晰,这首诗中首联和颔联一共四句每一句诗都是实景和虚境的完美结合,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其中“楚塞”和“荆门”是实景,是诗人泛舟江上看见的,而“三湘”和“九派”则是虚景,是诗人联想到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中“江”和“山”都是实景
14、,而“天地”则是虚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小的实景置于大的虚景当中,不但没有把实景显得渺小苍白,反而把实景衬的更加壮阔秀丽。再一次证明了王维为了构建出他内心的理想艺术世界,在现实的景物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构思时,王维会有意识的将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是一首简洁灵动的山水诗,描写了生于幽静山涧中的芙蓉花,独自开放独自凋零,整个花期虽然都无人欣赏,但却不为无人欣赏而神伤,反而有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这首诗中王维利用了时间的再创造,一首诗中就展现了芙蓉花花发一花开一花落三个时期,通过时间速度的飞快来对比芙蓉花悠然闲适不为人打扰意境。艺术再
15、创造的形式包括将真实的景物进行时间或者空间上的挪移,还包括塑造出一些虚幻的景物来衬托真实的景物。有时甚至会用真实的景物来衬托虚拟的景物。王维通过对景物时间空间的再创造来构建理想的艺术情境。2 .意象的选择与修饰严七仁大唐盛世王维在辆川一书说道:“辆川的内在精神不是繁华,剥开辆川人文精神的内核,我们看到的是清幽,是隐逸,是桃花源里吹来的阵阵轻风。”的确,读辆川集给人的感觉仿佛清风拂面,“让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辆川集能够给人如此真实的审美体验是因为王维特别善于选取合适的景物作为诗画的意象,例如竹里馆第一句“独坐幽篁里”写得是诗人独自坐在幽深又广阔的竹林当中。说文解字中说“皇”是大的意思,篁是极大极深的竹林,第二句“弹琴复长啸”写的是诗人沉醉在自己的琴声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类似于口哨的声音应和,“长啸”是魏晋文人表达内心愉悦的一种方式,这个动作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洒落不羁。第三句和第四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的是诗人独坐在竹林中,与自己的知己“明月”相会时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