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3679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月模考:古代诗歌鉴赏-1-5.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诗歌鉴赏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g辛弃疾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注)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辛弃疾于绍熙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退隐铅山瓢泉,达十年之久。赵晋臣在庆元六年(1200)自江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描写清风峡风光优美,但人迹罕至,词人居住在此,只能与竹相伴,不免孤寂。B.下片描写

2、友人冰清玉洁,文采斐然,是人中俊杰,两人流连诗、酒,是难得的会合。C.词人以秋鸿和飞弹作喻,人如秋天的鸿鸟般居无定所,处事应如飞出的弹丸般圆熟。D.以“阳春曲”收尾,恰当地运用典故,既赞赏原唱,又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石二鸟”。2 .这首词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为应酬之作,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 A2 .辛词和刘诗都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怅惘之情。辛词极力赞赏赵晋臣的品格和文采,两人境遇相似,同病相怜,词中蕴含忧愤之情。刘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关怀,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豁达乐观的精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燕居即事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

3、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注)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C.颈联写太阳久久没有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感慨百无聊赖,时光漫长。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

4、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 . C4 .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抒发了阅读带来的乐趣。表达了作者虽罢官闲居但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三闾祠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注:此诗是诗人随军入黔,参与平定“三藩之乱”,途经湖南屈原祠时,凭吊屈原所作。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

5、地,遥看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然后目光收回,看到三闾祠萧条冷落,背城而立,荒芜寂寥。B.颔联诗人写屈原作为一个忠贞爱国之士,竟被庸人嫉妒。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实则充满了哲理,蕴涵了深广的社会意义。C.颈联先用反问语气,十分强烈地表现了屈原深挚的爱国情感。接着写出至今逢年过节,楚地的人们仍要崇祀屈原,表达无尽哀思。D.尾联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湘兰沅芷以人的情感,表现楚地的风物人情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凸显屈原孤高伟岸的灵魂和故国之思。6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答案】5 . D6 .开头以写景生发,荒凉景物触动诗人遐思,诗人由眼前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中间两联的议论抒情,

6、表达了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悲愤惋惜。尾联则与首联相呼应,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屈原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情同到景,虚实结合。整首诗由景到情,最后又回归到景,最后以想象的场景作结,结构圆合,情感自然流转,情韵悠长。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同长安君钟山望王安石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残雪离披山福玉,新阳杏霭草含烟。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注)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失败,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本诗写于此时。长安君,即作者胞妹王淑文。钟山,位于南京东郊。棣华:出自诗经棠棣,后以“棣华”喻兄弟。7 .下

7、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解装”本义指卸下行装,此处指自己罢相赋闲,流露出归隐田园的轻松。B.首联对句隐含渴望归乡之意,“望”表明所处位置高,“万里”视野开阔。C. “残雪”和“新阳”构成清新明丽的画面,使人在凄冷之中感到一分暖意。D.作者意识到时日无多并担心被疾病击倒,只想给年轻一代展示积极的心态。8.作者在尾联中为什么强调自己“惟有爱诗心未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7 . D8 .示例:变法失败,任途坎坷,无可奈何;年老多病,更加心灰意冷;只有靠写诗,重温亲情,才能获得心理的慰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8、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瞽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FI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10.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答案】9. D10.相同: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鸡鸣”“狗吠”。不同:在意境上,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而陶诗描绘的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