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4126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制定200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实施意见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 2号)文件精神,落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十一五”时期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形势下构建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求各教学单位遵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程序,在认真总结2004年版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学分制改革,认真制定2008年版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并对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原则和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改革理念1 .制定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做好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在内的学校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当前本科教育面临的宏观形势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呈现高度交叉与综合的趋势;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和北京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中阶段基础教育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在对本科

3、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基本定位重新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进行历史性战略调整,实现由纯专业教育价值取向向着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由“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定位向着“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基本定位的转变,由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向保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基础上的以突出多样性为基本特征的质量观的转变,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质量观。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特别意识到,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我们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目标定位的区别在于,应更加强调“应用型”而非“学术型”;我们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的区别在于,应面向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面向岗位和职业

4、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树立整体知识观,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与课程体系设计思想,构建有工程特色的课程体系大学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所谓整体知识观,即认为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不是单个课程要素的结果,也不是各门学科的作用机械相加的结果,而是课程体系内各门学科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在2008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课程体系改革绝不是简单化地增加或减少几门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5、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和各门课程的分目标内在和谐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摒弃以往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价值的非此即彼的割裂性认识,每门课程的开设与否都应纳入课程体系的总体视野中思考,所开设的每门课程也不应当片面追求本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强调不同课程对课程体系整体目标达成的独特作用。各专业要按照“面向行业、拓宽基础、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思路,构建文理交叉、理工渗透、工管结合、课内外互补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学是自我陶冶的学校”,学生修读课程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6、就是学生增长经历的过程,就是不断增加经验的过程。课程本质的“经验性”突出强调了学生必须参与到课程中,即学习者不应只是课程的追随者,而应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主人和占有者。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等也都必须依靠有机的课程体系来唤起。对大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就是向每一个求学者提供一套学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体系,实质上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超越过去,提升能力的发展蓝图。这一设计蓝图不应是预先给定的“专业框架”,而应是学生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理想谋划,是“以实际修读课程的主干性结构体现其专业和就业方向”的运筹。要坚

7、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就应该打破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局限。整体集成性和实践体验性是工程教育课程应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在构建本科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时: 应淡化基于严密学科逻辑体系的所谓“学科中心”课程观,要强化基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中心”课程观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亲身实践体验的“学生中心”的课程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中,应重新审视工程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课程开发,通过集成化整合理论课程体系、多途径拓展实践类课程体系、分类集成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强化学生高度集成化的知识3.素养、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素养以及人文艺术和道德素养的获得。化产学合作教育改革

8、成果,强化面向应用、回归工程的实践教学特色在制定培养方案工作中,全校各专业应主动适应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培养规格上,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以“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等为主要过程的现代工程链中,应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从事中段和末段工作(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的,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工程技术后备人才。为此,应本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深化产学合作教育,加强实验、实习教学改革,将面

9、向应用、面向工程、面向社会的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压缩课堂讲授式理论课教学学时和学分,积极开展研究型、项目型课程学习和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4.科学合理构建课程模块,为实施更加灵活的学分制管理机制奠定基础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系列课程模块,为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制订适合个性特点和志趣特长的学习计划提供丰富、灵活的课程模块组合方案,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即通过强化课程模块的建构,扩大学生选课的自主性、知识建构的灵活性,使学

10、生通过不同课程模块的组合,以及课程模块内的不同课程组合制定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层次性。二、基本原则1 .为了服务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身体、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即成为有全面知识、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而专业教育,不仅能够给学生以严谨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还能让学生分享深入人类某一精神活动和智力领域的经验,帮助学生养成不懈探索的学术精神,锻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他以后并不从事所学专业领域的工作

11、,他也会因为学会了以学术的方式和学者的态度思考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拥有超越一般从业者的思想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构建系统化的素质、能力培养体系和恰当的专业知识结构时,要通过顶层设计,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做人”与“做事”、普遍价值取向和学术(专业)取向的关系。在大学教育中,缺乏具有深度的学术与专业水平是不可以的,而缺乏人文关怀及普遍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同样是危险的。在教育实现形式方面,课堂教学课程与课外活动课程,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两翼,且课外教育因素在一个人的培养和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2008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构建,每个大部

12、分中又分别由若干个知识(能力)体系构成,其中:通识教育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训练;数学与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外国语言文化;艺术与人文学科;哲学与社会科学;文化、观念与价值;体育。通识教育应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在40%45%范围。专业教育内容包括:主干学科基础(可含若干模块);相关学科基础(可含若干模块);专业(方向)。上述三方面均包含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内容。专业教育应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在55%60%范围。综合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与公益活动;学术活动;军事训练与文体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选活动等。除少部分必修内容外,综合教育实质上属于非课堂教学形式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师

13、课外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为主。综合教育的学分单独计算。2 .在通识教育部分,坚持“改革、完善、巩固、提高”的原则通识教育既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更是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平台。通过加强和优化学生在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清晰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人类求取知识、理解自然、理解社会与自我过程中所经常用到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能力,对本国或本民族文化遗产、他国历史及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于伦理价值的鉴别和判断能力,以及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识教育的思想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教学过程,即使是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同样也应该在培养学生掌握

14、本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本专业领域的深度上落实通识教育目标。学校在研究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时,要关注以下方面:一是目的性,即紧紧围绕通识教育目标,着重于完善学生人格、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的实效性;二是校本化,即开出与学校培养目标定位相符合的、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三是民族性,要使我们的学生植根于中华文化,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四是国际化,即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之理解和尊重文化间的差异和多元。学校将另文详细提出通识教育方案及其课程建设原则,并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中设立通识教育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指导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3 .在专业教育方面,遵循

15、构建面向行业、宽口径的学科平台课程,以及构建面向应用与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课程的原则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首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要靠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校园文化熏陶与社会实践锻炼等环节综合完成。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科学整合这些环节成为一系列的课程模块,构成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学生主修某个专业是由该领域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决定的,其专业的特色是由本校学科特色和课程特点来体现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由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主干学科基础课程等一系列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共同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应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貌、基本构架、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趋势,形成较高的立足点和较广阔的视野。其中“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是指服务于专业大类(理、工、经、管、文)教育的、对专业教育起基础和辅助作用的课程。而“主干学科基础课程”是指构成该专业主干学科的基础知识课程。各专业应以学校“六四二工程”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提出的建设光机电一体化、生态化工、环境保护、新材料、信息技术与工程、现代服务与管理等六个专业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