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普罗米亚》视觉美术风格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电影《普罗米亚》视觉美术风格探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动画电影普罗米亚视觉美术风格探张力凡图1普罗米啦的角色设计摘 要:在3D动画电影成为主流的动画时代,由日本动画公司Trigger制作、今石洋之导演的剧场版动画电影普罗米亚展现出独树一帜的视觉美术风格,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新时代动画创作的特点。从动画电影的创作本质入手,从色彩应用、绘画处理技法和夸张手法的应用三个方面,对动画电影普罗米亚独特的“燃系”热血视觉美术风格进行解析。Key:动画电影;视觉美术风格;普罗米亚随着动画电影的商业化发展,以好莱坞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代表的动画电影逐渐成为主流商业电影的一种形式,动画电影越来越注重剧本的叙事内容,动画风格也从追求2D的平面逐渐向3D的立体视听
2、效果发展。但事实上,动画电影艺术家杜桑伏科蒂克一直强调,动画电影的意义就是“不为客观真实所奴役”,动画电影应当打破普通电影的物理束缚和逻辑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艺术创作1。动画电影普罗米亚在视觉审美上进行的艺术创新,正是对商业动画电影的一种突破和反叛。导演今石洋之将普罗米亚的创作称为“破格的冒险”,动画中充满着实验性的色彩运用、扁平化的绘画技法处理和夸张手法的融合,实现了现代科技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结合。文化研究学者土居伸彰认为这部动画电影体现了近十年来日本动画电影试图“对抗迪士尼皮克斯作品的商业气息”、成为一种独立的动画电影艺术的野心。一、高饱和度色彩的应用在动画创作中,色彩往往会给予观者最
3、直接的视觉体验。色彩的整体性和层次感是色彩运用的两大核心特点2,动画电影普罗米亚中高饱和度大色块堆叠使得这部影片的作画极富动画艺术独特的张力,色块边缘的色彩勾线效果也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这种大胆的用色风格被称为“金田系”的美术风格,高度的色差以及冷暖色的对比在本片中俯拾即是,构成极其亮眼的视觉冲击。普罗米亚讲述的故事以火为主题,但作为突破了客观真实的动画电影,里面的熊熊烈焰并不是人们熟悉的火焰,而是使用荧光绿包裹着跳跃的桃红,将荧光绿作为桃红的互补色,以荧光绿为边缘的勾勒,反而能够显示出故事中火焰边缘锋利而尖锐、状态不稳定的感觉。普罗米亚的角色设计如图1所示,角色的服装、头发等使用了各种明度
4、和饱和度较高的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白色等。例如主角加洛提莫斯的头发为海蓝色,身着救火队标志的红色裤子,以明黄色和荧光绿加以点缀。又如主角里欧弗提亚的头发为高明度的荧光绿,黑色皮衣上的高光与阴影使用了对比度强烈的红色与蓝色以体现体积感。再如反派角色古雷佛塞特的服装以白色为主,使用蓝色与金色作为点缀,而身后的披风内侧使用了红色,暗示角色复杂的身世与角色的野心。各种高饱和度颜色在变化的场景中碰撞,整体上显示出丰富而饱满的颜色种类,但由于在色块的运用方面注重了单个人物的颜色统一感,在同一人物身上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是近似的,因此尽管各种人物与景物都是各种色块的堆叠,边缘使用彩色线条勾勒,但从画面上来
5、看颜色混杂却能够保持不混乱,形成了动画电影绚丽而不杂乱无章的视觉效果3。二、扁平化的处理日本动画电影中人物矛盾与冲突通常展现出对秩序和正义的不同理解4,这在动画电影普罗米亚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为了将这种矛盾和冲突直观地体现为视觉化的符号,普罗米亚的画面采用了高度概括的扁平化处理,展现出一种平面化的视觉效果。(一)几何图形的应用在普罗米亚中,大量几何图形的应用体现出立体主义式的强烈符虢感,通过两种基础几何形状来提示与强调两个的不同秩序阵营:三角和正方形分别代表反抗和规则。燃烧的火焰基本上是规则的三角形,代表燃烧、不安定,三角形的尖锐感与大小错综的排列凸显出打破秩序、追寻热情的倾向。主角里欧弗提亚的
6、耳饰也为黑色的三角形耳饰,根据火焰燃烧的程度,火焰还会有颜色和形状的改变。燃烧者使用的摩托车车型也呈三角形,甚至会变成巨大的燃烧的火焰龙,就连被燃烧后产生的黑烟也是带着边角的。而燃烧者死亡后化为尘埃时,身体化成细碎的三角形碎片随风消逝。与之对应的是用来镇压火焰的立方体瞬间凝结剂,这种立方体的结构还被运用于建筑以及建筑背景出现的太阳光晕,代表一种井然有序的、具有威严感的秩序。两种几何形状的交替出现与对比,将故事中的冲突可视化地展现出来,明显地呈现在视觉符号中。而圆形代表协调、和平,两位主角拯救地球后,反抗和规则被打破,三角形与正方形的对立消失,因此太阳的光晕也变为圆形,体现和平时代的到来。(二)
7、背景景深的处理此外,普罗米亚画面的扁平化还体现在对画面景深的处理上(图2)。与美国迪士尼皮克斯式的商业动画电影向3D视觉效果迈进不同,2D更符合动画远处的设计理念,即超越现实的、甚至超越物理束缚的视听想象。通过将画面景深“拍扁”的无深度化设计,可以在画面上呈现出扁平的空间里物体夸张的造型变形与大胆的色块。例如背景中的山以高度概括的纯色色块呈现,这种扁平化处理似乎是有意为之的,据导演今石洋之说是从2010年的动画吊带袜天使开始的,这无疑是受到了欧美动画极简风格的影响。而另一影响则来自日本动画界的革命家一一金田伊功,他革新了日本的有限动画的表现形式,将一些运动的规律与现象高度概括,并将之在空间与时
8、间上符号化。其中空间上利用夸张的造型变形与大胆的色块展现,通过扁平的空间来勾勒立体。这种在动画电影中重新回到二维平面的绘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立体主义绘画艺术审美的回归,是一种高度抽象性的、符号化的视觉审美体验。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动画电影中,可以使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动画角色身上,更关注动画角色的演出以及影片剧情。(三)“三渲二”的技术手法动画电影普罗米亚中大量使用了 “三渲二”的技术手法,这是一种对传统手绘动画电影的突破式尝试。“三渲二”,即3D建模2D渲染,通过3D技术建模,进行平面化的2D渲染,最终呈现出手绘动画的质感。片中的3D场景大多出现在机甲打斗场景,虚拟摄像机能够在手绘角色与三维空间高速
9、行进,俯冲,环绕,旋转,使动作场面看上去更加震撼。而此次将2D手绘动画与3DCG动画结合,极大地填补了此类动画的技术空白,被神级作画师吉成曜称为“CG与手绘结合的集大成之作”。在2D动画中难以表现的动作镜头、能更好地展现设定的环绕式长镜头,在本片中利用CG技术得以实现。今石洋之在采访中表示:“普罗米亚大约有一半的工作是采用的手绘作画,动作场景使用了3DO这些手段是互补的。这次我更多地参与了 3D部分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也完成了一些手绘任务,也对成品进行了修正。尽管3D部分是直接在电脑上制作,但是设计与绘画依然还是沿用手绘的。一切需要手绘的部分比如设定、原画等都是采用的手绘。”三、夸张手法的应用动
10、画电影普罗米亚在视觉上为了体现“燃系”热血的视觉美术风格,使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令每一帧的画面效果都充满视觉上的艺术冲击力。(一)夸张透视与形变普罗米亚的画面形象经常采用夸张透视的方法,影片多处使用仰视、俯视等镜头,并夸大透视效果,加深场景的纵深,从而加强画面带给观众的冲击力。例如里欧弗提亚与加洛提莫斯的打斗中里欧弗提亚拉伸弓箭的镜头,由于夸大透视,箭的箭头部分变得巨大,箭杆呈现弯曲变形的透视,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再如加洛提莫斯与镇压队队长对峙时,穿戴重型机甲的镇压队队长在夸大透视的作用下身躯变得异常巨大,体现出了强烈的威严与压迫感。(二)字幕演说的应用普罗米亚中大量出现了以粗犷的英文字体配合
11、狂放的手写日文的“字幕卡(Cut) ”。通常来说,在动画电影里,可视化文字的出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电影本身可以用画面与声音直接表述,但使用字幕演出最出名的导演庵野秀明曾表示,当影像本身很复杂时,创作者若要加大控制观众理解影响的力度,向观众传达信息时,文字媒体是最好、最简单的方式。这种字幕演说的形式,大大增加了电影的情报量,会给动画电影的画面赋予力量,也让观众的视点一下子聚焦在上面。而今石洋之将这种字幕演说利用文字呈现视觉感受,在其导演的动画天元突破红莲螺岩中,今石洋之使用毛笔字进行字幕演出,另一部动画KILL la KILL则由字体公司Fontworks推出的专属字体“KILL la KILL
12、OFFICIAL FONT PACKAGE进行字幕演出。在普罗米亚中,字幕演说大多用于角色介绍和特殊名词,而这些文字叙述意义并不是重点,而是将文字作为一种符号在视觉上呈现的效果,几乎占据整个画面的粗体英文与片假名的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奇观,普罗米亚中字幕卡的应用如图3所示,起到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强冲击性的作用。这种在动画电影中借鉴漫画的平面设计效果的方式,实际上是采用双重强调的方式来展现视觉的艺术张力。四、结语士居伸彰说:“现在不是生命的幻象(形容迪士尼动画),而是生命的寻觅的时代了。岩井泽健治的音乐(2020)也好,久野遥子的作品也好,制作长篇的时候,会使用动作捕捉、转播这些技术的独立
13、创作者变多了。你要是问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他们会说想要让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引入一些在自己想象力之外的、异质的东西,和这些搞不太懂的东西通过对峙获得喜悦,我觉得这对于今后的动画来说越来越重要。”今石洋之带领Trigger株式会社一直在寻求动画的可能性,普罗米亚作为一部带有实验意义色彩的动画电影,成功展示了动画电影的更多可能性,也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支撑与灵感。Reference:1伏科蒂克,楚汉,汪海,等.动画电影剧作J.世界电影,1987 (6) : 73-82.2童艳.基于动画创作中色彩设定的视觉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0(23) : 74-75.3 丁粤红.文化意蕴与设计转译: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造型研究J.美术大观,2020 (11) : 126-127.4江光煜,角色、结构与风格:新世纪以来中日美动画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一全文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