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前教育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幼儿保育专业代码:770101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专业类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对应职业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基本学制继续学习专业举例16教育类幼儿保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保育员育婴师幼儿教师保育员(初、中级)育婴师(五级)幼儿照护(初、中级)3年高职: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托幼园所、社会福利院等育儿机构,培养在学前教育第一线,能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以及学术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知识(1)掌握与本专业
2、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前教育发展规律。(3) 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规律、政策、法律、法规。(4)具有本专业需要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管理及运营知识。(5)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知识。(6)掌握一门外语基础知识。2、能力(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2)具有编制和制作幼儿教育教学的组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能力。(3)具有幼儿教学组织、幼儿园管理工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5)具有音乐、美术、舞蹈的编排和示范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3、素质(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
3、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能力。(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4)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六、课程设置及要求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表课程类别学分占课内总学分比例(%)公共基础课程6436. 5%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5026%专业核心课(一体化课
4、程)2211. 5专业拓展课84. 56%素质拓展课程4819%总计192100.0(一)课程结构说明中职阶段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素质拓展课等模块: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德育、体育与健康、物理;专业技能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一体化课程)、专业拓展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声乐与儿歌演唱、键盘与儿歌弹唱、舞蹈基础、美术基础、教师书写、幼儿园游戏、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专业核心课(一体化课程):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保育、0-3岁婴幼儿抚育与教育;专业拓展课:幼儿教师礼仪、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蒙台梭利教学法、奥
5、尔夫音乐教学法;素质拓展课:顶岗训练与综合实训。(二)课程设置及要求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说明(一)公共基础课设置要求说明(1)课程名称:语文建议学时数144-216学时,建议学分数8-12学分。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模块内容由12个专题构成,分别是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
6、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微写作、科普作品选读。(2)课程名称:数学建议学时数144-216学时,建议学分数8-12学分。课程目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
7、学语言表达世界。教学内容:基础模块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和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拓展模块一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和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拓展模块二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数学文化专题、数学建模专题、数学工具专题、规划与评估专题、数学与信息技术专题、数学与财经商贸专题、数学与加工制造专题。另外还有若干个数学案例: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军事、数学与天文、数学
8、与投资等。(3)课程名称:英语建议学时数144-216学时,建议学分数8-12学分。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
9、础上能够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内容:基础模块由主题、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策略六部分构成。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学生相关专业学习需要而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任意选修内容,是对
10、课程的深度和广泛上进行拓展,拓展模块可在完成基础模块后开设,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4)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本课程建议学时数144+18学时,建议学分数8学分。课程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素养、职业精神素养、具有法治意识素养、具有健全人格素养、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5)信息技术本课程建议学时数108学时,建议学分数6学分。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
11、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
12、初步,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等等。(6)体育与健康本课程建议学时数144+18学时,建议学分数8学分。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
13、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运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基础模块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选修内容,分为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拓展模块一包括七个运动技能系列。拓展模块二,各地各校可自主进行四个学分的学习。(7)历史本课程建议学时数72学时,建议学分数4学分。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
14、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等,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