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459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样技术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抽样技术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门讨论抽样调查的技术和原理以及估计方法的方法论课程,属统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抽样的基本技术以及估计的基本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三)教学时数本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为每周3课时,共51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可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五)面向专业统计学专业本科。备注:带*的内容可根据需要取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抽样调查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抽样调查的意义、特点、发展历史、应用及分类组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

2、了解,从而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为更好地组织本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内容本章作为抽样调查的概述,其难点和重点在于随机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抽样调查的基础理论等方面。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意义一、抽样调查的内涵二、随机原则三、抽样调查的特点四、抽样调查的作用第二节抽样调查的历史发展与应用一、抽样调查的起源1、早期个别抽样方法的应用2、“代表性调查”的提出与争论3、从代表性抽样到概率抽样的发展4、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二、我国抽样调查发展的过程及现状三、抽样调查的应用第三节抽样调查的分类与设计一、抽样调查的分类1、概率抽样2、非概率抽样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1、方案设计的

3、原则2、方案设计的内容3、方案的检查与评价第四节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一、大数定律二、中心极限定理三、误差分布理论四、概率理论(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6课时。第二章抽样调查基本原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总体、样本、抽样框、样本可能数目的基本概念,对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误差的计算、抽样估计的方法和步骤、抽样设计效果的评价等问题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熟练地应用。(二)教学内容本章讨论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重点在于样本统计量的极限分布、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估计与置信区间的构造。难点为抽样误差的计算。第一节有关基本概念一、总体及其特点二、样本及

4、其代表性三、抽样框四、抽样方法1、放回抽样2、不放回抽样五、抽样可能数目第二节抽样分布一、正态总体二、样本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三、样本统计量的精确分布1、乂?分布2、t分布3、F分布第三节抽样误差一、误差及其种类二、抽样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三、抽样误差的计算与控制1、计算2、控制第四节抽样估计一、估计及其特点二、估计量的优良标准三、估计的类型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简单估计、比估计与回归估计四、置信区间的构造(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6课时。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地位、特点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抽样的具体

5、方法、总体均值、总量、比例的估计方法以及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等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二)教学内容本章讨论简单随机抽样技术,重点与难点是总体均值的估计与样本容量的确定。第一节方法概述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与特点二、简单随机抽样的的地位三、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第二节参数估计一、总体均值的估计二、总体总和的估计三、总体比例的估计第三节样本量的确定一、确定样本量的原则二、主要考虑因素1、精度问题2、费用问题3、二者的协调三、总体方差的确定(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5课时。第四章分层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分层抽样的

6、原则、特点、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其重点对总样本量在各层间分配的方法进行深入地理解。(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分层随机抽样技术,重点与难点在于参数估计的思路、样本量在各层间的分配。第一节方法概述一、分层抽样的含义二、分层抽样的特点三、分层抽样的作用四、分层的原则第二节参数估计一、参数估计的基本思路二、总体均值的估计三、总体总和的估计四、总体比例的估计第三节总样本量的分配一、影响样本量分配的因素二、分配规则1、比例分配2、最优分配3奈曼分配三、总样本量的确定*第四节分层抽样中的其他问题一、分层提高精度二、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抽样的精度比较三、层权问题四、事后分层问题(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

7、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6课时。第五章比估计与回归估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进一步系统掌握比估计与回归估计概念、特点、作用及与简单估计的区别,并能比较熟练地构造比估计量与回归估计量。(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两种复杂的估计方法,重点与难点在于辅助变量的确定、比估计量与回归估计量的构造、回归系数的确定。第一节比估计的一般形式一、比估计的概念与特点二、比率估计1、估计量2、估计量的方差3、方差估计量三、总体均值或总量的比估计量四、比估计量与简单估计量的比较第二节分层比估计一、各层分别比估计二、各层联合比估计第三节回归估计的一般形式一、回归估计的概念与特点二、总体均值的回归估计

8、三、回归系数的估计第四节分层回归估计一、各层分别回归估计二、各层联合回归估计(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6课时。第六章不等概率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不等概率抽样的意义、特点、实施方法,掌握PPS抽样和兀PS抽样条件下估计量及其误差计算。(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不等概率抽样,重点与难点在于的估计量及其性质的确定。第一节方法概述一、不等概率抽样的意义二、不等概率抽样的类型三、不等概率抽样的特征第二节放回不等概率抽样一、多项抽样二、PPS抽样三、抽样实施方法1、代码法2、拉希里法四、汉森赫维茨估计量及其性质第三节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一、包

9、含概率二、nPS抽样三、霍维茨-汤普森估计量及其性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4课时。第七章整群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整群抽样的原则、特点、适用场合,掌握整群抽样的方法及对总体指标的估计方法,掌握抽样效果与样本容量的分析确定方法,分清整群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的区别。(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整群抽样技术,重点与难点在于估计量及其方差的确定。第一节方法概述一、整群抽样的概念与特点二、分群原则三、群大小的衡量尺度四、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比较第二节等概率整群抽样一、总体均值的估计二、总体总和的估计三、总体比例的估计*第三节不等概率整群抽样

10、一、PPS抽样二、nPS抽样第四节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一、设计效应二、最佳群大小的确定三、样本量的确定(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4课时。第八章系统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等距抽样的特点与实施方法,熟悉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等距抽样的条件及其估计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系统抽样技术,重点与难点在于等距抽样的实施方法与参数估计方法。第一节方法概述一、系统抽样的概念与特点二、系统抽样的排序标志第二节系统抽样的实施方法一、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二、循环等距抽样三、中点等距抽样四、对称等距抽样五、两端修正法六、有周期性时的等距抽样七、累

11、计和等距抽样第三节参数估计一、等概率抽样1、估计量2、估计量的方差3、方差的估计量*二、不等概率抽样(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5课时第九章两阶段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多阶段抽样的特点、作用及与单阶抽样的关系,重点掌握二阶抽样的方法,估计推断的方法及其应用。(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两阶段抽样技术,重点和难点是初级单元等大小时的二阶抽样和初级单元不等大小的两阶段均为简单随机抽样时的简单估计与比估计。第一节方法概述一、多阶段抽样的概念二、多阶段抽样的特点与作用三、多阶段抽样与其他抽样方法(单阶抽样)的关系第二节初级单元等大小时的二阶抽样

12、一、两阶抽样估计量的均值与方差的计算公式二、两个阶段抽样皆为简单随机抽样时的估计三、二阶抽样的效率四、最佳抽样比的确定第三节初级单元不等大小时的二阶抽样一、两阶段均为简单随机抽样时的估计1、简单估计2、比估计二、按不等概率抽样时的估计三、样本自加权的条件(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3课时。*第十章二重抽样(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二重抽样的特点、方法、作用及适用场合的基础上,熟悉二重抽样用于分层估计、比估计和回归估计时的方法。(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二重抽样技术,重点与难点在于二重抽样的作用及应用条件,以及相应条件下的估计量的特征。第一节

13、方法概述一、二重抽样的概念特点与方法二、二重抽样的作用和适用场合三、二重抽样与二阶抽样的区别第二节为分层的二重抽样一、二重抽样分层估计的抽选方法二、二重抽样分层的作用三、二重分层抽样的估计第三节为比估计的二重抽样一、二重抽样比估计的抽选方法二、二重抽样比估计的作用三、二重抽样比估计的方法第四节为回归估计的二重抽样一、二重抽样回归估计的抽选方法二、二重抽样用于回归估计的作用三、二重抽样回归估计的方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3课时。*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及其控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产生非抽样误差的原因及其对抽样的调查精度的影响有一个较为深

14、刻的认识,并掌握处理无回答的常用方法及回答误差模型的随机化回答模型。(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讨论非抽样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方法,重点与难点是无回答及其处理,特别是敏感性问题的调查问题。第一节抽样框误差及其控制一、非抽样误差的概念二、抽样框误差的确定三、抽样框误差的补救第二节调查误差及其控制一、调查误差的概念二、调查误差的模型三、调查误差的来源四、调查误差的控制第三节无回答及其控制一、无回答对抽样结果的影响二、无回答的类型三、处理无回答的常用方法四、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模型(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形式。(四)教学时数3课时。三、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四、教材选用1教材杜子芳,抽样技术,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11月。2、参考书目(1)联合国统计局编抽样调查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赵民德、谢邦昌编著探索真相,中国统计出版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