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摘 要: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4年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做出重要指示以来,北京制造业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通过疏解整治、统一思想、转型升级、创新引领等举措,京津冀产业协同步伐加快,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密集活跃;但也面临制造业比重过早下滑、科技转化创新生态有待完善、供应链卡脖子、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推动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守住底线、打通堵点、扶持培育、融合发展四方面发力,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供给能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Key:制造业 先进
2、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4年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做出重要指示以来,北京市制造业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为推动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全面回顾了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了需要破解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疏解整治,京津冀产业协同步伐加快,为高质量发展开拓空间为强化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北京市产业发展坚持以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瘦身健体,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执行禁限目录,实施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准入。出台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
3、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生产环节和工艺有序退出,“十三五”期间共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154家。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疏解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赢得空间,为高精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三五”时期北京携手津冀,构建了协同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在产业规划、园区共建、项目落地等方面加强工作衔接力度,推动产业深度对接;打造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承载力强的平台载体,成功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为“十四五”时期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统一思想,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北京市结
4、合产业创新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北京市要走高精尖产业发展之路的共识。“十三五”时期构建完善了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发布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财政、土地、人才等系列支持政策,形成“10+3”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细化制定5G、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明确向社会传递了 “北京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探索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全市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园区产业向主导产业聚集、主导产业向创新型企业聚集;明确各区产业主导方向和重点培育方向,按照每个产业最多在3个区布局,每个区最多布局3个主导产业的原则,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立高精尖重大项目库和市区专班分级调度
5、机制,并组建高精尖产业基金、资金等支持行业领军、单项冠军、高成长潜力企业,以及产业创新集群、创新中心发展。(三)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高端化发展凸显,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5%和9.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 2个和6. 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27. 7%和34. 6%。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汽车、电子、医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4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为引领,
6、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不断发展壮大,京东方液晶显示屏在智能手机等5大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列全球首位;5个一类新药实现产业化落地,基因治疗药物率先在全国进入IH期临床,进入优先和特别审批程序的医疗器械全国第一。围绕智能化、服矜化转型发展方向,推动企业在京发展总部、研发及各种新经济形态,涌现出小米等一批服务型制造领军企业。(四)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密集活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互促,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着力推动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三城一区”建设,加快新型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大众创业
7、、万众创新,实现创新投入产出量质齐升。“十三五”时期,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十倍。多项新产品、新技术位列全国乃至全球第一,高算力低功耗的多模态智能计算芯片、4K/8K超高清转播车、高端医疗机器人等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准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新平台、新载体、新企业不断涌现,成功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2家、国家级设计中心8家。据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在586家独角兽企业中,北京市以93家高居全球城市榜首。二、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制造业比重过早过快下滑,北京市建设
8、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虽然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腾出宝贵空间,但高精尖产业发展速度没有赶上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产业疏解速度,产业高级化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制造业增速总体呈下滑趋势,占全市经济规模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1.4%,与其它先进地区如上海24%、广州24%、深圳35%,以及国际先进城市在人均GDP位于2万美元左右阶段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20%左右相比,北京市制造业占比偏低。同时,近些年制造业发展速度年均下降0. 50.8个百分点,也快于发达地区制造业下降速度,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趋势,不仅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形成不利影
9、响,也影响对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效果。(二)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转化的融通创新生态亟待完善,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动能有待释放在科技创新环节,北京市全社会研樊投入主要来自于科研机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20%,远低于上海40%以上、深圳90%左右的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22%,低于国际2%一3%的平均水平。在从科技研发到转化落地环节,北京市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完全转化为高精尖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成果仅有20%左右在京转化。在创新产品上,高精尖制造业如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体量较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产品不多,高精尖产业结
10、构仍需进一步构建。可见,北京市科技创新优势正在被超越,且优质创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本地转化能力不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和活力不足,科技、产业“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动能尚待挖掘。(三)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依然存在,产业链安全稳定存在风险、企业发展韧性活力有待增强从产业发展看,北京市产业基础环节控制能力较弱,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工业软件对外依存度仍较高,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体系有待建立完善。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生产配套关键环节缺失,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尚不健全,断链、缺链现象明显,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11、培育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造成不利影响。研究显示,北京市企业重要产品关键零部件在京津冀地区“零配套”比例高达28虬 可见,京津冀尚未在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产业分工协作、衔接协作能力不足,产业链活力和韧性有待提高。(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步伐仍需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倍增发展潜能有待挖掘除汽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部分细分行业外,仍有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企业改造升级信心仍有不足,标杆企业对行业的带动性不强,全市制造业距离智能化转型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此外,虽然北京市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等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新的场景应用,
12、但目前来看,从场景开放到产品应用的闭环尚未打通,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作用未完全显现;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的“含金量”和开放程度也有待提升。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显示,北京市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得分90. 5,排名第三(第一、二分别为上海91. 6、深圳91.2),在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方面与上海等城市存在差距。三、北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守住底线,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夯实制造业稳定发展基础,落实好高精尖系列政策,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做好做强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持续向社会释放“北京还要发展”的信号,坚定在
13、京投资信心。稳定制造业比重,制定制造业发展底线,并列入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树立高精尖制造项目“不缺地”意识,划定工业用地“红产业链活力,推进核心产业供应链生态建设,探索龙头企业提需求、上下游企业揭榜参与的协作模式。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面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一链一策”定制配套政策,增强产业链供给能力。(四)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生产范式智能化,推动企业应用智能装备、建设智能工厂、生产智能产品、延伸智能服务,在智能手机、机器人、新型显示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推动先进制造业与软件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企业由产品设备生产商向智能化产品与
14、服务提供商转型,发展个性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提高产业链控制能力。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制定一批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加快标准示范和推广。紧抓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契机,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壮大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规模,做优做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前瞻布局卫星航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Reference:1北京市政协,聚焦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向更高层次迈进J .北京观察,2019, (11).2伊吉吉,潘硕.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北京调研,2019, (4).3盛继洪等.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调研,2019, (3).4郭钧岐,房珊杉.减量刚性约束下首都工业高质量发展近况、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1, (3).(作者单位: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责任编辑:康伟3457500589217一全文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