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第五版_林友华)第6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第五版_林友华)第6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中文“礼仪”造字之初就带有 之意。A.神秘莫测B.规矩C.虔诚亲敬D.法律2 .应把“”作为礼的不容忽视的本质内涵予以强调。A.理 B.俗 C.敬 D.履3 .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 的生活。A.心灵B.理智C.富足D.安定4 .中国古代“以礼亲万民”。A.吉B.凶C.宾D.嘉 E.军5 .从定义分类而言,是人们言谈举止谦虚恭敬和仪表仪态得体恰当的表现。A.礼数B.礼节C.礼貌D.礼品6 .在施礼、讲礼时要把握好“度”,要求,不能过分。A.热情奔放B.小心谨慎C.适中D.平淡7 .才是礼仪的真谛。A.谨慎B.真诚C.大方D.宽容8 .在良好 基础上
2、体现的礼仪才是成熟而又得体的礼仪。A.知识B.阅历C.修养D.演练9 .我国先哲把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A.术 B.礼 C.法 D.仁10 .礼仪能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提高 的要求。A.生产力 B.竞争力C.向心力 D.凝聚力11 . 二这个千年古训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礼仪与经济效益的关系OA.货真价实B.童叟无欺C.薄利多销D.和气生财12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 的基本要素。A.经济建设B.法制建设C.道德建设D.和谐文化13 .诚心诚意送礼物给朋友却触犯对方的禁忌,令人尴尬和不安,这是缺乏知识所致。A.法律 B.道德 C.礼俗 D.礼貌14 .政府对民间的祭祀活动
3、应该A.大力支持B.睁眼闭眼C.予以取缔D.因势利导15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A.禁恶劝善B.扬善避恶C.禁恶成善D.转恶为善二、多项选择1 .中国人的礼貌本是 的礼貌。A.流于形式 B.令人愉快 C.浮于表面D.发自内心2 .礼貌正是一个人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A.富裕程度B.文化素质C.品行教养D.社会地位3 .政务礼仪包括 等。A.重大事件庆典B.纪念大会C.公务接待D.对灾荒事故等的救济、慰问、抚恤4 .在施礼、讲礼时要恰如其分,其含义是A.要符合身份B.要小心翼翼 C.要恰到好处 D.要豁达开朗5 .自然得体的礼仪应具有:A.平常心B.好习惯C.敬畏感D.自豪感6 .真正彬彬有礼的君子
4、品格是A.表里一致B.既质朴又讲礼 C.质朴D.仪表堂堂7 . 一个注重礼仪修养的人应具有A.宽阔的心胸B.坦荡的襟怀 C.较高的学历D.善解人意的心灵8 .要自尊就应:A.自知B.自省C.自信D.自强9 .礼仪正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手段,也是做人的 oA.基本手腕B.基本准则C.基础素养D.基础理论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切实做到 的人,才算掌握了礼仪的真谛。A.自知 B.自信 C.自尊 D.尊人11 .礼仪在 协调社会交往、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维护社会秩序B.美化社会环境C.净化社会风气D.保障社会安定12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J这“人和”无疑就是A
5、.人们一团和气B.人际关系的和谐C.人们争当和事佬D.人际环境良好13 .礼仪也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之道。A.简单 B.容易 C.不花本钱 D.行之久远14 .普礼教育的对象应是A. 一般公民 B.各级领导C.公务员D.青少年学生15 .被喻为人生守护神的有A.法律 B.道德 C.礼仪D.政治16 .礼仪主要是约定俗成的,具有 oA.权威性 B.严谨性 C.群众性D.通俗性17 .礼治强调人的A.素质B.教养C.他律D.自律18 .礼仪是 的体现。A.人际关系B.公共关系C.国务关系D.天人关系19 .中华古礼的祭祀对象A.帝王B.天地C.万物生灵D.先人20 .礼仪学研究人际关系的目的是使人A
6、.懂得请客送礼B.互相尊重 C.均感舒适 D.和谐相处三、填空L西文中“礼仪” 一词源于法语etiquette,原意是一种长方形的纸板,被视为 o2 .礼,履也,所以事神 也。3 .礼仪也要求人们遵守规章制度不可做出 之事。4 . “礼者,履也”。这说明礼仪的基本落脚点在于 性。5 . 一个人合适得体的举止称为宜,体现在 的仪表、仪容和形式方面,表明对的向往和追求。6 .礼仪的宗旨是使大家都感到,不是拘谨,更不是难堪。7 .礼仪的本质是通过某些 的行为表示人际之间的真诚、尊重、敬爱、友好、体谅,是人的 的体现。8 .礼仪是人们观察、了解社会 的基本着眼点,也是构成社会 的基本要素。9 .赫尔岑
7、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10 .彬彬有礼,讲究得体,妙在自然,贵在,基在修养,要在,重在 O11 .礼仪应是 地流露,而不是费劲地,更不是东施效颦,绝不是皮笑肉不笑。12 .讲礼仪就是要像幼儿园小朋友问“老师好”,说“再见”那么,那样才真正是 的体现。13 .真正的礼仪应是 对人真诚的尊重关心、爱护,并用 的言行表达出来的行为。14 .要遵循入乡随俗的古训,不要把自己的 强加于人,不能把自己的 带到他人家去。15 .你要别人尊重吗?首先你必须,更应懂得 o16 .尊重他人,最要紧的尊重他人的,还要尊重他人的 o17 要用 战胜感情冲动,用 制约越轨言行。18
8、 .人无礼则,事无礼则,国家无礼则 o19 .有人把礼仪喻为一个人步入社会的 和事业成功之路的 o20 .在人际交往中,恰如其分的,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最好的 o2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在 都有受人尊重的欲望和要求。22 .礼貌犹如 对人体的美化,路桥信函及其飞机舟车对两地之间的贯通,处处为人们连起 O23 .在当今社会竞争加剧,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的状况下,人类更加需要用美的 来点缀生活的视点,用 来丰富的人际的情感。24 .普礼教育就是对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进行 的教育、培训I,以促进人际交往的,社会秩序的稳定。25 .礼仪是 机器的润滑剂,是 关系的粘合剂。26 .道德偏重于,较为抽象,
9、礼仪礼貌则重于,较为具体,易于操作。27 .我们应努力把体现 关系的祭祀之礼引导到正确处理 的关系,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好地球生态。28 .如果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送去价值超过一定限度的物品甚至金钱,那就有 之嫌,也就完全背离了礼仪的本义和,玷污了礼仪的形象。四、判断1 .中国的“礼仪”起源于古人的敬神祭祖的活动,要求怀着虔诚的心理,认真地履行,把握好分寸。2 .礼仪仅是个人文明教养的体现,不宜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3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礼仪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古今中外,概莫例外。4 .中国古代的凶礼实际上体现了济困扶危、雪中送炭的人道精神。5 .中国古代的吉礼
10、是对他人遭遇不幸的慰问、吊唁、抚恤之礼。6 .宗教礼仪实际上是封建迷信,需要扬善避恶,积极引导。7 .古语道:“礼过盛者,情必疏”,过分刻板讲礼就令人讨厌。8 .讲礼貌不存在克服心理障碍问题,只要知礼即可。9 .注重讲礼,难免虚伪之嫌。10 .礼仪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诸如各地区、各民族的习俗礼仪、禁忌避讳就千差万别,即使专家也不可能一一精通。11 .一个不懂自尊的人必然被人鄙视。12 .尊重弱势群体,也要讲究适度,防止以居高临下之态,行怜悯施舍之事。13 .古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实际上就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14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句至理名言也能套
11、用在礼仪方面。15 .以礼治国是中国传统政治一大特色。16 .不拘小节才显得潇洒大度。17 .仓康实则未必知礼节。18 .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19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礼仪也是竞争力。20 .我国在近代落伍并挨打受欺,应归咎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21 .有了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就没有必要再搞普礼教育。22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和谐。23 .相对法律而言,礼仪对于儿童的养成教育更有实在意义。24 .民间的祭祀活动都是封建迷信的表现。25 .我们决不能把“礼仪学”与“送礼之学”混同起来。26 .大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仅是“亡羊补牢”而已
12、。27 .如果不懂礼仪,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很难自立于社会!五、名词解释1 .礼仪2 .礼节3 .礼貌4 .人生礼仪5 .个人礼仪6 .家庭礼仪7 .交际礼仪8 .职业礼仪9 .政务礼仪10 .习俗礼仪六、简答1 .礼与礼品的区别2 .在施礼、讲礼时要恰如其分,应注意什么?3 礼仪的对等性应注意什么?4 .为什么说“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5 .道德建设可以取代礼仪教育吗?为什么?6 .为什么说普礼教育切实可行?七、案例分析1 .谈谈你对牛皋与岳飞问路截然不同态度的看法说岳全传第十回描写牛皋独自赶往小校场向两位老人问路时,居然在马上叫道:“吠!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里去的? ”那老者听
13、了,气得目瞪口呆“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幸亏是我两个老人家,若撞着后生,也不和你作对,只要你走七八个转回哩。这里投东转南去,就是小校场了。”而岳飞问路时则是下了马,走上前把手一拱道:“不敢动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黑大汉,坐一匹黑马的,往那条路上去的?望乞指示! ”那老者道:“尊驾何以这等斯文,你那个令弟怎么这般粗蠢? ”2 .从下列案例中获得什么启示?在某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一些大学生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啃着烤地瓜和招聘者面谈,让招聘单位大为反感。3 .欧盟官员学礼节的启示据报道:在1997年中,欧盟总部官员因为待人接物态度极其傲慢而招来1000多次投诉。因此新年刚过,欧盟就开始
14、对其官员进行讲文明礼貌的强化教育。这些官员将从最根本的礼节学起:接电话时要懂得轻声细语、用词得当,清楚通报自己的姓名职务;公众提出的质疑必须予以明确的答复,不得蒙混过关,所有的来信必须在7天内给回复。八、论述1 .礼仪文化的时代性2 .从“和气生财”这个千年古训谈谈礼仪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C 2. C 3. A10. A 11. D 12. D4. D 5. C 6. C 7. B13. C 14. D 15. B8. C 9. B二、多项选择1. BD 2. BC 3. ABCD 4. AC 5. AB 6. AB 7. ABD 8.ABCD 9. BC 10. C
15、D 11. ABC 12. B D 13. ABCD 14. ABCD15. ABC 16. CD 17. ABD 18. ABCD 19. BCD 20. BCD三、填空1.法庭上的通行证2.致福 3.越轨 4.践履 5.恰当端庄美6.舒适 7.规范化 社会关系 8.文明状况 精神文明 9.有礼貌 10.真诚 尊敬 自律 11.习惯而自然 矫揉造作 12.自然 人类本性13 .发自内心 自然得体 14.习惯 规矩 15.自尊 尊重他人 16.人格劳动 17理智礼仪 18.不生不成不宁 19.名片通行证 20.礼貌介绍信 21.内心深处 22.服饰 友谊的纽带 23.微笑礼仪 24 .现代礼仪和谐 25.社会人际 26 .理论性实践性 27.天人人与自然 28 .行贿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