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仪器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室仪器操作规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仪器操作规01一、心电监护操作技术规范02二、心电图操作技术规范 04三、除颤术操作规范06四、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操作规范9五、口咽通气管的使用规范13六、呼吸机使用操作技术规范 16七、无创呼吸机操作技术规范21八、排痰仪操作技术规范24九、注射泵使用操作技术规范25十、输液泵使用操作技术规范27H-一、金宝PRISMAFLEX操作CVVH技术规范29十二、血液灌流技术操作规范 35十三、冰毯机护理操作技术规范38十四、抗血栓泵的护理操作技术规范40十五、红外线烤灯照射技术操作规范42一、心电监护操作技术规范(-)目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种有创压力值。(二)用物准备:一次性电极、酒精棉签数
2、根、弯盘、多功能监护仪。(三)操作程序1 .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洗手,戴口罩。2 .摆好患者体位,暴露操作区域;打开监护仪开关,仪器自检。3 ,用酒精棉签擦净连接电极处的皮肤,按要求安放电极。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中间(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图1心电导联的位置 图2血压袖带位置图3指氧夹的位置4 .正确的连接ECG导线、Sp02导线、缠绕血压袖带于肘关节上2-3cn),松紧度以容纳一指适宜、将血氧饱和度探头套或夹患者指端,避免在测血压的同一侧肢体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
3、夹套每2小时更换一次,重度水肿的患者每1小时更换,防止器械性压疮。(见图T、图-2、图-3)5 .调节报警界限、报警范围波动在患者实时参数的10-20%,根据患者变化随时调整。6 .整理、妥善放置各种导线,避免折叠、受压和脱落。7 .用物处理。(四)注意事项1 .保持环境清洁,勿将药品或液体放置在仪器上面。2 .对心电电缆线、血氧饱和度探头、有创血压探头要轻拿轻放,防止折叠。3 .监测心电时先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处理后,将电极片连接在电缆线上,再贴相应的位置上,保证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的良好接触,减少对心电图形的干扰。4 .血氧饱和度探头分为接口与指夹(或指套)两部分,与监护仪相连的为接口部分。从监
4、护仪上卸下接口部分时,须先按住接口处的卡子,再向外拉出,切勿左右旋转。5 .测量无创血压时,袖带和患者手臂间应可容纳一指,最好每4 6小更换一次测压部位。6 .观察电极片黏贴位置是否准确,有无脱落,皮肤有无过敏,每日更换。7 .血压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有效1000mg/L-2000ing/L的消毒剂侵泡半小时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8 .使用中及使用后用湿润干净的布擦拭清洁,有污迹时用无水酒精擦拭;9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使用后应予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机身、显示屏、导线;VRE感染患者的物品需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3二、心电图操作技术规范(一)概念:
5、描记心脏在每一个心动周期内产生的电流变化。(二)用物准备:心电图机、导联线、心电图纸、酒精棉球数个、污物盒。(三)操作流程: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2 .检查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3 .核对,解释目的,取得患者合作。图-1肢体导联4 .开机,设定时间、患者性别、年龄段、电伏、走纸速度。6.在相应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减少干扰。5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胸部皮肤及四肢腕踝关节。7 .连接肢体导联与胸导联:(1)肢体导联:(图1)红色(RA)一右上肢黄色(LA)一左上肢黑色(RL)一右下肢绿色(LL)一左下肢(2)胸导联:(图2)V I:胸骨右缘第4肋间。V 2:胸骨左缘第4肋间。V 3:
6、V2与V4连线的中点。V 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同V4水平。V6:左腋中线同V4水平。V7:腋后线同V4水平。V8:肩胛中线同V4水平。V 9:脊柱旁同V4水平。V 3R: VI与V4R连线的中点。V 4R: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 5R:右腋前线同V4R水平。8特基线平稳后,按“START”开始记录。9 .记录完毕后,按“STOP”结束。10 .关闭电源,及时在图纸上注明姓名、时间、导联等。11 .清理废弃物,擦拭心电图机,归位做好相关记录。(四)注意事项:12 .标准电压10mm/mV,走纸速度25mm/s。检查各个导联应连接正确,定位要准确。描记心电图前,让
7、患者先休息数分钟,做好宣教,消除恐惧及精神紧张。如放置导联部位皮肤污垢及毛发过多,应清洁皮肤或剃毛。疑有AMI时,须及时做十二导联ECG,需在胸前导联位置做好标记,为日后患者动态观察心电图准备。13三、除颤术操作规范(-)概念: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二)目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利用除颤仪发出高能量短时限脉冲电流通过心肌,使所有心肌纤维瞬间同时除极,因而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异位心律,达到纠正室性心律失常,终止室颤的目的。(三)适应症:图2心室扑动L非同步除颤: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图13)图-3无脉室速13 同步除颤:室性心动
8、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但不包括洋地黄中毒引发的各种心律失常。(四)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电极片(五)操作流程:1 .检查除颤仪性能及部件完好。2 .患者准备:去枕平卧位,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去除身上金属及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露胸部。3开机,连接心电监护(如患者已有监护,此步骤可省略),监测患者心律,电极片避开除颤部位。4.按右上角绿色开机键,机器默认“非同步”模式,如需同步除颤模式,按模式选择键,仪器显示“SYNC”。5 .选择能量:(1)成人:双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150-200J (机器默认200J)。(2)儿童:儿童2J/Kg,儿童电极板使用见(图6-9
9、)。儿童电极板成人电极板成人电极板儿童电极板按下白色键,耳下成人电极板按下黑色按钮,取下成人电极板6 .均匀涂抹导电糊或4-6层盐水纱布。7,将电极板放置除颤部位,紧贴皮肤。电极板位置:(1)前侧位:心底电极板(胸骨/STERNUM)放在胸骨右缘下2-3肋间,心尖部电极板(心尖/APEX)放在左侧腋前线内第5肋间。(图10)(2)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左侧心前区标准位置,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左/右背部肩胛下区。(图11)四、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操作规范(-)概念:简易呼吸器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图简易呼吸器的组成便。(二)简易呼吸器的组成:单向阀(鸭嘴阀)、压力
10、安全阀、呼气阀、进气阀、储气阀、气囊(球囊)、面罩、氧气连接管、储氧袋(2000ml)。(见图1)(三)目的:1 .用于窒息复苏,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2 .危重患者抢救,转运以及呼吸机的过渡性急救器1一(四)适应症:用于途中、现场或临时替代呼吸机的人工通气。(五)禁忌症:1 .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2 .颌面部外伤或严重骨折。3 .大量胸腔积液。(六)用物准备:简易呼吸器一个、手套(七)操作流程:1 .判断患者病情、意识。2 .确认简易呼吸器性能良好。3 .确认医生下达的医嘱、并复述一遍。4 .患者准备:去枕平卧、头后仰,操作者站于患者头部。5 .开放气道(同气管插管术),清除口腔中假牙、分泌物
11、及可见异物。6 .迅速、准确连接简易呼吸器,外接氧气,应调节氧气流量至氧气储氧袋充满氧气(10-15L/min)。7 ,固定面罩方法:单人操作法(EC手法):操作者位于患者头部后方,将患者头部后仰,并托牢下颌使其朝上,保持气道通畅。将面罩扣在患者口鼻处,用一首拇指和食指呈“C”形按压面罩,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下颌下缘,小指放在下颌角后面,呈“E”形,提拉下颌,保持面罩的密封,另外一只手均匀地挤压球囊,送气时间1秒以上,保持适宜的吸气/呼气时间。(图-2)双人操作手法:由一人固定或按压面罩,操作者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面罩的主体,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下颌下缘,小指放在下颌角后面,将患者下颌向前拉,伸
12、展头部,畅通气道,保持面罩的密封,由另一人挤压球囊。(图-3)8 .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情况,9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10 .气囊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洗手,做好相关记录。(八)注意事项:1 ,挤压球囊时应注意潮气量适中,通气量以见到胸廓起伏即可,大约400-600mlo(球体容量1630ml,以球囊下陷1/41/3为宜。)2 .通气频率10次/分,约6秒钟一次,如患者有自主呼吸,应注意挤压球囊的频次与患者呼吸协调,尽量在患者吸气时挤压气囊,避免在呼气时挤压气囊。3 .为保证呼吸过程中供给的氧浓度相对恒定,应先连接氧气并使储气囊充分充盈,再连接病人。4 .定期保养、检测气囊、各
13、部件及阀门是否齐全、有无老化、接口有无松动、面罩弹性等。(九)简易呼吸器的检测流程:1 ,步骤一:球体检测(1)取下单向阀和储气阀时,挤压球囊,将手松开,球囊应很快自动弹回原状,证明球囊弹性好。(图4)(2)将出气口用手堵住,挤压球囊时,将会发觉球囊不易被压下。证明球囊无漏气及进气阀瓣膜功能完整,能阻止球囊里的气体反流回贮氧袋。(图-5)图4球体弹性检测图5球体完整性检测II步骤二:进气阀检测一手按压球囊,另一手堵住单向阀接口,松开按压球囊的手,球囊能迅速膨胀,证明进气阀功能完整,能让气体进入球囊。(图6、7)图-6进气阀检测图进气阀检测3,步骤三:单向阀检测将单向阀接上球囊,并在接头处接上储
14、氧袋挤压球囊,单向阀会张开,使得储氧袋膨胀,如储氧袋没有膨胀时,检查单向阀安装是否正确、储氧袋是否漏气。(图-8)4.步骤四:单向阀检测50挤压充满气体的贮氧袋时,观察单向阀外圆盘膜,外圆盘膜张开,证明病人呼出的气体是排出体外,而不是回流进入球囊。(图-9)5.步骤五:氧气入口检测一手按压球囊,另一手堵住储氧袋接口,松开按压球囊的手,观察球囊缓慢膨胀,说明氧气入口通畅。(图10、11)图-10氧气入口检测图氧气入口检测(一)概念:五、口咽通气管的使用规范口咽通气管(OPA)是一种有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型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主题包括翼缘、牙垫、咽弯曲三部分,随着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见图T)(二)目的:1.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见图-2)。2 ,预防患者咬伤舌头。3 .协助进行口咽部吸引。(三)适应症:1.缺乏咳嗽或咽反射的昏迷患者。2.有自主呼吸而舌后坠呼吸道梗阻的昏迷患者。3.气道分泌物增多时需行吸引的昏迷患者。4 .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的昏迷患者。5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