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承接卫星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承接卫星镇总体规划文本.docx(6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镇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目录第一部分文本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2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3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3第二节城乡统筹发展4第三节镇村体系与空间布局5第四章城镇性质与发展规模第五章总体布局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7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8第三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9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10第七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0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10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11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3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13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14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15第四节邮电工程规划15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16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16第一节防洪规划16第二节消防规划1
2、7第二节抗震防灾17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18第一节环境保护18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19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20第十二章远景展望21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政策建议2223第十四章附则附表镇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3第二部分图件1、区域位置图2、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图3、镇域行政区划示意图4、镇域空间层次示意图5、镇域镇村体系现状图6、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7、镇域空间结构分析图8、镇域功能区划图9、镇域建设限制性分区图10、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11、镇域市政工程规划图12、用地现状图13、用地适宜性评价图14、用地适宜性分类评价图15、土地利用规划图16、规划结构分析图17、公共设施规划图18、绿地系统规划图19、绿地
3、景观系统分析图20、特定意图区布局图21、空间管制图22、综合交通规划图23、道路系统规划图24、道路断面规划图25、给水工程规划图26、污水工程规划图27、雨水工程规划图28、供电通信工程规划图29、燃气工程规划图30、综合防灾规划图31、环卫工程规划图32、近期建设规划图33、远景发展构想图34、发展时序图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背景为了应对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镇在县、大滁城、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的区位与交通优势,迎接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辐射,整合上位规划的发展意图,引导和规范地区各项建设,加强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县镇总体规划(2010-2030)
4、。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号)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09)6、县镇总体规划(2004-2020)7、县新区总体规划(2007-2030)8、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30)9、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10、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充分发挥在区域中独特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依托南京,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战
5、略转移需求,构造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同步进行。2、坚持系统协调原则,吸取区域各主体规划的最新成果,实现与大滁城、县以及南京江北新市区全面对接,协调发展,有序运行。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增强在区域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重视生态环境的保育、生态安全格局的构造和滨水宜居特色的建设,以人为本,构筑和谐,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4条规划重点1、区域功能定位研究。全面分析镇在区域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未来发展的战略及功能定位,寻求实现整合、跨越式发展的区域策略。2、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在优势,制定其合理的
6、产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3、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工业、商贸类型新城的发展规律,尊重新兴城市成长的客观规律,以新城的聚集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和社会转型。4、用地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研究。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在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撑下,进行综合的用地适宜性研究和主要功能的选址研究,结合基础设施的推进策略,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5、衔接近、远期规划与产业项目安排,切实可行地指导各项建设;衔接近、远期、远景规划与区域的协调,对接区域综合交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展望:X年第6条规划
7、范1、规划研究范围镇总体规划研究范围:北至宁洛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马滁扬高速,东、南至滁河的三角区范围内,包括镇镇域全部(含镇新老镇区、经济开发区等),以及与空间发展关系及其密切的水口镇、大英镇与镇相邻的部分区域,约290平方公里。2、镇域城乡统筹规划范围镇镇域城乡统筹规划范围包括镇行政辖区及北部镇域外的两个行政村,即水口的西王村和大英镇的大英村,总面积约141平方公里。3、规划区范围镇规划区范围为北至宁洛高速公路、南至新来河-滁河、西至老104国道(自相官至十二里半部分)及其延长线、东至天河的区域,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4、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中间以生态廊道分隔
8、。西片区范围西到乌汉路,东到创业路,北到长江北路,南到纬一路西延线,面积8平方公里;中片区范围西到复兴路,东到宁来路,北到长江北路一皖江路,南到文汉路,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总面积为46平方公里。第7条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等规定性要求,是对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刚性约束,是规划强制性内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严格执行。规划强制性内容在文本中采用“加粗楷体”字表示。第二章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8条区域功能定位是皖江城市带的前沿产业示范区和综合商贸物流平台,是南京都市发展区的同城化功能板块,是大滁州地区东向重要的产业发展引擎区。县南部的“产
9、业转移活力新城,同城发展水岸家园”。第9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15年,镇GDP总量目标为40亿元。到2030年,镇GDP总量目标为200亿元。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人文、资源与环境4个方面,共25项量化指标(见表1)。大类指标中类指标指标名称说明单位指标类型近期(2015)远期(2030)济标经指GDP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引导型40200人均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引导型1.604.60会文标社人指人口指标人口规模万人引导型240000430000恩格尔系数%引导型403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控制型80100科研教育指标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引导型38适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10、引导型2040表1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量化指标一览表居住指标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面积/人控制型1720交通指标公交出行率%控制型1030公共服务指标人均避难场所用地M2/人控制型35资源指标水资源指标区域供水管网覆盖率%控制型80100单位GDP耗水量M3/万元约束型10080土地资源指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鹏/人控制型120110能源指标单位GDP能耗Tee/万元约束型W0.9W0.8境标环指绿地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控制型40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7A控制型1215污水指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控制型809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控制型二90工95垃圾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控制型6
11、0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控制型8095环境质量指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型70100环境空气质量好或等于二级标准天数/年控制型叁330二330环境经济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控制型二50工80S0?排放强度kg/万元(GDP)控制型3.53COD排放强度kg/万元(GDP)控制型W3W2注: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现状与目标值均采用镇与经济开发区加和的统计口径,其余指标按镇规划范围口径。Tee/万元取每万元GDP平均消耗的吨标准煤数。第10条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一产是保障,二产是支撑,三产是后劲”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二、三产比翼齐飞”的战略目标。一产的发展战略为稳步扩张、合理升级。在一产优势
12、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一、二、三产结合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二、三产发展战略为承接和升级并进,二、三产比翼齐飞。二、三产的发展,近期需抓住珠三角家居商贸等产业移出和扩张的机遇,打造华东地区的综合商贸物流平台,远期进一步承接产业链上的加工贸易等二产,形成整体的家居生产、批发、贸易基地,降低流通成本,打出整体品牌。同时,继续发展原有装备制造、建材商贸等主导产业,瞄准南京市的产业转移,积极承接南京近期正在移出的装备制造业、化工业、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新材料业、汽车销售等二、三产,扩大发展规模,实现量的飞跃。远期则要提高门槛,尽快升级,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商贸物流业、引入软件研发等高端科技产
13、业。注重同城化,加入南京20-40公里半径的“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休闲旅游业”圈层。第11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坚持“五个统筹”,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强化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综合调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努力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积极培育新城,实行倾斜投资政策,加强新城在区域的辐射和集聚功能。注重新城的外延影响,其发展对外围水口镇、大英镇及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以镇的发展带动区域的城市化,普遍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3、生产方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注重环境效益,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营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使镇从单
14、一的工业开发区成长为综合性的地区中心市镇,成长为有特色的滨水宜居小市镇。4、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以建立专业基地为依托,加强“三高”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第12条空间发展战略采取“依托现状,多点扩张;极化组团,整合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依托现有经济开发区和镇,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从南部向北有序扩张;选择黄牌作为空间发展的增长点,发展特色商贸区、物流和现代工业园区;依托104国道、黄牌地区和即将建设的长江路,跨越发展新的综合中心区。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建设骨架式的道路体系,串联的不同功能区。先建设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