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10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先进共产党员个人事迹材料10篇【篇一】在XX省XX市6万残疾人中,有一个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苏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首先想到去市残联的“苏姐工作室”找她求助。她的名字叫XX,是xx市残联的一名普通干部。在从事残疾人工作的30年间,她先后扶持了1000余名残疾人创业就业,资助了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牵线搭桥让30多位残疾人喜结连理,还帮助2000多名上访的残疾人维护权益。她与数以千计的残疾人交上了朋友,被他们视为“知心大姐”。“苏姐”的“傻气在xx市的残疾人中间,流传着不少关于“苏姐”犯“傻”的温馨故事:1985年夏天,xx市残联有个推荐学习
2、按摩的名额,负责此事的正好是XX。她决定把这个机会给农村盲人XX。XX的父母双亡,带着三个妹妹艰难度日,家中一贫如洗。可是XX的家住在山区,没有电话,必须有人跑一趟去通知他。XX当时已怀孕6个月,行动十分不便,可是她还是顶着酷暑,挺着个大肚子出发了。一路上颠簸过来,XX晕车得厉害,到了之后已是全身虚脱。她一手撑着腰,一手捧着肚子,一步一挪,又爬了一个小时的山路,终于找到了XX的家2005年,一名独臂残疾人想自己创业,可是苦于没有资金。xx知道后,二话没说就从家里拿了原本存着给孩子当学费的5000块钱,主动借给他做本钱。唐春生经营失败后,她不但没要他还钱,反而拍着他的肩膀鼓励说:“别灰心,我们再
3、想新的办法”,还到处找朋友咨询,帮他张罗了一个新项目。儿子开学要报名了,家里的钱不够,xx只能悄悄从亲戚家里借了一笔学费。xx一直认为:“做残疾人工作,就要把自己想象成残疾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他们的痛苦与艰难,才能真正和他们成为朋友。与盲人在一起,就要做他们的眼睛;与聋哑人在一起,就要做他们的嘴巴;与肢残人在一起,就要做他们的手和脚。”30年来,她做过的“傻事”数不胜数,在xx市的残疾人之间广为流传。“苏姐”的“狠劲”每个熟悉xx的人都有这样的卬象,她的脸上总是含着微笑。这微笑,如春雨绵绵,曾经滋润过无数残疾人痛苦的心田;这微笑,如滴水穿石,曾经解开过助残维权工作中的无数难题。可是在这一脸柔柔
4、的微笑背后,有一股看不见的“狠劲”儿。1987年的一天,xx得知花季少女丁梅在一家工地上打工,不小心摔残了,可是事故方置之不理,家里也没有钱给她治病。xx决心要帮她讨回公道。她开始自学法律知识,帮丁梅打官司,一次又一次去找建筑老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建筑老板终于露面了。他有些尴尬地对xx说:“你这个人真狠呀,硬是把我逼出来了!”xx笑了笑,认真地说:“今天是第二十次了,如果丁梅的问题解决不了,我还会第二十一次来找你!”最后在法院的协调下,丁梅终于获得了应得的赔偿。XX是个患有先天性下肢肌无力症的孩子,父亲十几年如一日背着他艰难求学。2003年,XX的高考成绩超出重点大学录取线10多分,却因为
5、残疾较重,没有大学愿意录取他。xx知道后,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找到省残联寻求支持,还去找报考高校的领导陈述情况。XX、XX,XX、XX,她来来回回跑了四趟,嗓子变得嘶哑了,脸上的笑容也变得疲惫不堪,她的热忱与意志终于感动了XX科技大学的领导,该校决定破格录取XX。负责招生的老师钦佩地对她说:“真没想到,你这么执著地奔跑,为的竟然不是口己的孩子!”维权是残疾人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因为XX的执著相助,2000多名残疾人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30年来,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可每每说起这些成功的例子,xx却并认为自己的性格有多么“狠”。她说:“我是残联的工作人员,帮助每一个残疾人是我的责任。只要我认准了
6、是对残疾人有利的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苏姐”的“痴心”xx口己经常笑着说:“做残疾人工作30年了,我觉得自己好像得了,强迫症,见到残疾人如果不过问一下、不帮一把,我心里就过意不去。”1992年的一天,xx经过鄂城区政府,一个面容帅气、拄着单拐的小伙子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她急忙走上去询问有关情况。得知小伙子喜欢唱歌,XX便将他带到了XX市群艺馆的音乐教师周宜荣家中,果然发现他颇有音乐天赋。于是她决定帮小伙子一把,请周老师指导他练习,推荐他去参加全省残疾人文艺调演,使他信心大增,打开了一条新的谋生之路。如果说XX的眼睛像雷达一样,特别善于“捕捉”生活中需要帮助的残疾人;那么,她的心则像磁铁一样,
7、一旦被某个残疾人“吸弓I”,从此就会牢牢地“黏”上去,再也难以割舍开来。从1985年开始,盲人XX在沙市学了三年按摩,毕业后,XX将他推荐到市民政局康复中心当按摩师。在此期间,xx还多次找领导,帮他们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难题。后来,xx萌生了口主创业的念头,并告诉了xx。xx知道他出行不便,亲自前前后后跑了十几个单位,为他办好了开店的各项手续;还找人为他装修好店面,购买回设备。开业之初,生意,惨淡,她自己出钱,请一些朋友去按摩,认真地说:“下次我还请你们来这里按摩,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定点了!你们要帮忙多作宣传,让这里的人气旺起来。”如今,“何大盲人按摩店”远近闻名,生意十分兴隆。xx就像一个
8、陀螺,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残疾人中间旋转着。她并不讳言自己对残疾人工作非常“痴”,她说:“人是要活在一种爱里的,没有爱,人生会变得苍白乏味;而全心地把这种爱献给别人,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曾经得到xx多方帮助的一位残疾人说:“偶尔做一两件好事,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彳旦是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关心帮助残疾人,真的很难很难。有人说,苏姐做的都是些平常小事,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残疾人来说,这些小事比天还大。正常人也许很难理解,这些雪中送炭的小事,往往会点亮一个残疾人的希望,会改变一个残疾人家庭的命运。”鉴于XX的事迹和由她引发的助残效应,XX市残联成立了“苏姐工作室”和“苏姐小组”,在残联
9、系统树起一面优秀共产党员楷模的旗帜,希望将“苏姐精神”发扬广大,以更好地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篇二】大辽河入海口历来都是河蟹“横行”之地,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这些世世代代出没于xx的“横行将军”竟然濒临绝迹。“绝不能让河蟹在我们这一代绝迹!”这种沧桑巨变引起了一位叫xx的老人的极大忧虑。拦河闸成了河蟹们的“xx断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xx地区大搞农业开发,凡是入海河流都修建了河闸和堤坝,大闸成了河蟹们的“xx断桥”,河里的大蟹不能泪游入海繁殖后代,海里的蟹苗不能回到河里生长,导致河蟹逐年减少,濒临绝迹。时任县计委副主任的xx忧心如焚。1983年6月,在县政府多种经营会
10、上,他郑重提出“人工养殖河蟹,致富农民,恢复生态”的建议,受到了县领导的重视,特意批了5000元启动资金,让他把河蟹产业搞起来。1984年,xx放弃了升迁到市里的机会,选择留在刚刚成立的县水产局当局长,主推河蟹养殖生产。”把河蟹产业发展起来,就算是不能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哪怕只是恢复到一半,老百姓就能富不少。”拿着县里给的5000元钱,他当即召集人开会,第二天就来到小道子、万金滩水闸处捞蟹苗,然后再分别投放在三个水库里。到了第二年,水库周边的群众纷纷反映,河蟹太多了,走路都直扑脚面子了。谁说北方养不出大蟹物以稀为贵。1986年,盘锦河蟹多了,价格却下来了。扣蟹(蟹种)每斤8角到1元
11、,成蟹也就二三元。xx替农民着急。他陪着县领导一起到XX调研1万多亩水面的养蟹出口基地,让一行人大开眼界,也让一行人陷人沉思。XX从盘锦购进蟹种,一斤七八元钱,,运到XX也就10元;在湖里养殖一年成大蟹,一斤扣蟹长成8斤大蟹,每斤30元,8斤就是240元。“甘蔗最甜的那头,让别人吃了。”XX在敬佩南方人精明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隐患:盘锦河蟹产业以生产扣蟹为主,一旦南方人自己育苗,盘锦河蟹产业将而临灭顶之灾。”要发展盘锦的河蟹产业,必须双管齐下:一是生产蟹种,继续供应南方市场;二是养大蟹,直接面对消费者。”有了想法就开干。他立即给县政府打报告,直陈:“只有发展河蟹的故终产品成蟹,才能使养蟹业立
12、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利用稻田养殖成蟹,是发展高效农业的蚁佳途径。”县领导被他的执著所感动,又批了1万元钱,支持他搞稻田养成蟹试验。1994年,xx离休不离岗。当年,他贷款了100万元,投入160万元承包了一个近千亩的稻田河蟹标准化养殖基地。“我承包这个基地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完成我在职期间尚未完成的事业。”他如是说。为此,他在离家60多里地的荒郊野外,当了7年蟹农。老伴拗不过他,陪他一起到了基地,帮他把盘锦河蟹引上了养殖成蟹这条大路。示范场产的蟹种,90%以上符合标准,十分抢手。一年春天,xx收获了1500公斤上等蟹苗,闻讯赶来的经纪人踢破了门槛。有一人当场拍板:“每公斤200元,我包了。”他
13、只有一句话:“去年秋天,我已经答应给县示范场了。”经纪人急了,“你不会算账啊,200元一公斤你不卖,卖50块钱。”他说:“这叫信用。“为此,他一笔交易就少收入了20多万元。在运送蟹苗到示范场途中,有两个人横在路上,要求搭车。上了车之后,一个人从兜里掏出3000元钱,,说:”老爷子,这车上的蟹子也没数,你高抬贵手,让我捞点就行。xx嘿嘿一笑:“小伙子,你看错人了,20多万元我都没稀罕,还在乎你这3000元钱。”我不能把一生的经验都带给马克思2009年,盘锦已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河蟹第一市。20xx年,全市养殖面积150万亩,年产河蟹5万多吨,产值28亿元。河蟹规格平均2-3两/只,其中在“蟹王争霸
14、”赛上脱颖而出的一只蟹子更是超过了9两。在全国大中城市,有500多个销售网点,并出口到韩国、日本、xx亚。每年国庆节前夕,进出盘锦的公路两旁,河蟹销售点一个接着一个,京沈、秦沈、盘海营高速公路上,运送河蟹的车辆川流不息。xx说,每到“秋风起,蟹脚痒”的时候,他都要到农贸市场转转,和进城卖蟹农民攀谈几句。“听到他们增加了收入,我才会心满意足地悄悄走开。”已年逾八旬的老人,脸上是无尽的笑容。得胜镇坝东村村民张书贵,种了几亩薄陋地,日子过得紧巴。xx无偿给他提供价值8000元的蟹苗像管理自家蟹田一样帮助他悉心照料秋后,张书贵纯收入2万多元。蟹农邵海的河蟹得了病,给xx打电话,xx二话没说,雇了一辆三
15、轮车,跑了50多里地,赶到他家;盘锦人徐永桥,到xx养殖河蟹,总也挣不着钱,已经退休了的xx,买了一张火车票,千里迢迢赶到xx,一住就是一个月。胡家镇河蟹协会会长闫百文说,XX随身有“三件宝”:第一件:一杆小秤。每到一地,他都要抓几只螃蟹称一称重量,看是不是需要调整饵料的密度和质量。第二件:一个小本,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养殖户的情况。第三件:一个小马扎。年龄大了,前些年得过脑栓塞,20xx年又在xx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在田间地头站久了,坐下来歇歇。老伴埋怨他:“你都离休了,咋还越来越忙了!”他也和老伴打趣:“我局长不当了,但我不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嘛!”儿子本来想当警察,他硬逼着儿子报了水产学院,当上了水产人。儿子现在理解了父亲,也无时无刻不担心他的身体。儿子说,有天晚上他从海上回来,看父亲屋里台灯亮着,就是没动静,进屋一看,父亲手握着钢笔、伏在案头睡着了,桌子上除了没有写完的文章,还有一个装满了烟蒂的烟灰缸“我都82岁了,还能有多高的蜡头呢?xx感慨道,“我总不能把一生的经验都带给马克思啊。”为此,他在古稀高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