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5062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为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方案。一、主要目标按照统一部署,系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到2025年,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7.1亿立

2、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8.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二、优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布局

3、(一)坚持规划引领和底线管控。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行业、区域等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坚守生态、能源安全底线,统筹平衡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供给。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的衔接,确保各地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二)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立足一带一部,对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经济格局,统筹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和重点区域低碳转型。支持城市群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碳达峰,推动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建设。三、推动产业

4、绿色低碳发展(三)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科学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强化信息技术绿色赋能,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制定石化化工、焦化、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依法依规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绿色产品研发、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和绿色管理。(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工厂、园区,完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提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先进材

5、料、装配式建筑等优势产业集群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加快先进储能材料、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新型电力装备等绿色产业布局,壮大新材料、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五)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制定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理目录,加强窗口指导、从严监管,强化政策协同、综合施策。对在建、拟建、存量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加强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准入管理,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

6、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实施改造升级,提前谋划碳核算、碳交易工作。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六)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充分发挥煤电基础保供和应急调峰作用,科学布局大型清洁煤电,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严格能效约束,突出先进标准引领,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煤降碳。因地制宜推行以电代煤、以气代煤,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七)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控制石油消费增速,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提升油品消费领域能效水平。加快推进气化城市工程,加强气源建设,完善输气管网和储气调峰设施,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

7、电站,积极开拓天然气消费市场,推动煤改气工程,推进天然气进镇入乡。(八)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积极扩大地热能供暖制冷利用规模。鼓励开展水电增容挖潜。积极争取省外绿电输入,逐步提升清洁能源输入消纳量。谋划布局建设一批新型储能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大力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九)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健全以中长期市场为主、现货市场为补充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落实峰谷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政策机制,加快煤电

8、、气电、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逐步实现同网同价。五、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机制。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配套机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源头管控,做好园区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地方实行项目缓批限批、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加强分析预警,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十一)提升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提升工

9、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打造一批能效领跑者。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高质量建设和使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节能综合服务等市场化节能方式。(十二)全面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体系,鼓励逆向物流回收,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与可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资源回收利用,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实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培育壮大再制造领军企业。推进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具

10、备条件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六、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三)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科学规划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程。实施紧凑型城市交通发展战川口,加强慢行系统建设。加快物流枢纽共建共享,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提升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绿色物流水平。(十四)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推广智能交通,鼓励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积极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实施高效清洁运输装备推广工程,推动实现零排放配送车辆市区24小时无

11、禁区作业。加快建设主要港口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岸电全覆盖工程等绿色水运体系。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七、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十五)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低碳转型。合理规划城镇建筑面积发展目标,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普及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提升建筑循环化利用水平。加快绿色社区建设,推行绿色物业管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加快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十六)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健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12、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低碳建材,提高城市和园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加快城镇大型公共建筑、老旧小区等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提升建筑舒适度和能效水平。(十七)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不断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因地制宜发展热泵、燃气、生物质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制冷,加快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工业余热、水源热泵等协同互补模式。八、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十八)加快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制定城市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落实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强

13、基础前沿创新引领,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研究。支持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省内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校增设相关学科专业。(十九)加强绿色低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机制作用,实施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攻关行动。重点支持储能和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与建筑一体化、高耗能行业低碳流程重塑工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制造、储能、氢能等重大技术研发。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用结合,聚焦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二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成果

14、转化应用。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定期发布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要素有效融合,促进绿色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创业创新主体培育行动,鼓励建设低碳技术领域专业孵化器、创业创新基地。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和服务机制。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转移、节能环保装备等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九、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二十一)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严守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绿心、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南岭和武陵山生态功能区等建设,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

15、测监管,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二十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林业碳汇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综合碳汇价值。建立以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扩面提质,增强森林植被和土壤碳汇能力。实施水域、河道、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涵养带建设。推进岩溶地区、矿山尾矿区等地质碳汇调查,探索岩溶地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二十三)巩固农业生态碳汇能力。发挥我省农业林业大省优势,壮大农业林业碳汇产业,探索碳汇与乡村振兴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粮油工程。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提升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农业智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