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十四五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工作基础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装配式建筑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绿色建筑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局面,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发展,为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1 .装配式建筑跨越式发展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管理文件。2019年3月,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分任务,明确产能布局。2019年10月,印发装配式建筑实施主要环节管理规定,从基本建设程序各环节规范我装配式建筑工作流程和操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发布示范管理办法、联席会议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设计与施
2、工图审查要求、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要求等政策文件,每年定时发布当年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政策及配套管理文件得到进一步完善。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课题研究。根据我高温、高湿、高盐、多台风的气候特点及琼北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高的地域特性,研究适宜我不同类型建筑的装配式技术体系和设计、生产、标准化关键技术。2020年,就装配式建筑适宜技术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控制及抗震性能研究、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推广高效减震结构体系研究、装配式集成模块化建筑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施工技术与工艺体系研究六个课题组织开展深入研究,助
3、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先后发布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装配式建筑工程综合定额、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装配式建筑设计导则和钢结构建筑防腐蚀技术标准,为全面推进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奠定技术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生态环境厅等六家单位印发旅游公路驿站建设技术导则,对旅游公路驿站装配式建造提供指导。正在编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生产与安装技术标准和装配式安居型住房标准图集,逐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自2019年起,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提升,至2020年底,在建和通过实施方案评审的装配式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636万平方米
4、。全已建成产业基地14家,在建、拟建产业基地7家。目前已建成预制混凝土构配件年产能约74万立方米,钢结构构配件年产能约31万吨。新增级示范产业基地7个,级示范项目12个。成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产业凝聚力。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会和示范项目观摩会,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力。2 .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逐步健全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印发住宅建筑节能和绿色设计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绿色生态小区技术审查要点、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完善绿色建筑设计和改造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管理文件。2016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自当
5、年8月1日起,住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单体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年8月,印发关于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成立绿色建材评价管理机构,开始受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机构的申请备案,开展一星级和二星级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2020年12月底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至I2022年的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以及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标识、住宅健康性能、装配化建造、绿色建材、智慧建造、技术研发等十个方面的任务要求。十三五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7264.93万平方米;全累计新增绿
6、色建筑标识项目101个,其中设计标识项目98个总建筑面积1246.23万平方米,运营标识项目3个,总建筑面积38.1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1个,总建筑面积0.56万平方米。完成绿色建材评价标识4家机构备案及专家备案登记。公布10类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产品,指导各市县和有关单位积极选用绿色建材标识产品。3 .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稳步推进推动新建建筑节能全覆盖,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系统,印发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全100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分项计量
7、装置安装工作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并在网上监测运行,为下一步推进全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安装,有效监测公共建筑能耗奠定基础。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明确城镇老旧小区认定范围、改造内容及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印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目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流程。十三五期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5856.54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建筑面积281.53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3157.75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3505.62兆瓦。4 .信息化平台
8、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十三五期间,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一期)自2015年开始全面投入使用。主要包括设计与施工图审查系统,招标投标管理系统,企业资质、企业准入与个人资格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系统、施工许可与竣工验收备案管理系统、施工现场与施工安全监管系统、工程质量监管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子系统,信息平台(一期)建成以后,平台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对相关子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模式,研究开发建设工程检测监管系统、建设工程见证取样系统、移动监督系统,加强行业监管工作,基本达到系统平台化、数据真实化、监督实时化
9、的目标。(二)存在问题1 .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有待加强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部分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认识仍然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针对构件生产、施工组织、质量验收等方面的监管不到位。缺少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过程中部分环节的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部品部件产能不足与产能闲置并存,且分布不均衡。新建建筑装配率偏低,缺少适宜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体系。考核评价工作和职称认定等人才培养及激励制度有待健全。2 .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不完善,绿色建筑条例尚未发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及认证过程中各环节的地方性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和
10、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比重偏低,绿色建筑建设还处于重量欠质、重设计轻运行的阶段,同时各市县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实现示范效应。绿色生态小区缺乏实施细则,落地性不强,各市县执行力度不统一,参与各方责任未落实。绿色建材推广力度不足,评价、使用和监管机制尚未完善,绿色建材产业链尚未形成。3 .建筑节能发展路径不清晰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等方面探索不足,缺乏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机制保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适宜技术体系,绿色化改造引导力不强,激励政策不完善,导致相关工作推动缓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单一,缺乏太阳能光伏、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在建筑领域的探索和应用。
11、公共建筑相关节能标准长期未修订,缺乏各类建筑能效限额等标准或指南为运营节能提供技术指导。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平台缺乏指导性意见输出,没有发挥能耗管控作用。4 .建筑信息化工作开展不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虽有起步,但总体上推进缓慢。未制定有效的BIM技术推广措施,市场管理机制有待完善。BIM技术设计阶段应用多为翻模,施工阶段应用多为评奖需求,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BIM技术的应用价值。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信息监管平台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业务系统应用较少,建筑施工过程信息化、装配式建筑部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数字化审图、智慧工地等子系统仍需补充完善。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技术融合不够,未能形成涵盖研
12、发设计、生产加工、施工安装、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统筹应用。(三)发展形势1 .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发展要求2016年再次提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八字方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的需求,以及建筑满足功能使用与创建绿色生活相结合的需求,对建筑品质提升和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生态文明试验区示范工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贸易港三区一中心重要战略定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的实施路径,是进一步提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
13、筑,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绿色健康发展,推进城市生态化改造,引领城市建筑向着绿色化、工业化、高品质发展。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助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清洁能源岛建设,坚持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5 .国内国际双循
14、环的市场导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落实和服务好区域建筑经济,引导建筑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扩大市场需求,促进市场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创造就业岗位,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第二章总体要求(-)指导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降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监管思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群众
15、居住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基本原则1 .因地制宜,地域特色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城市发展进程及生活方式,充分考虑地域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合理制定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2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制约城市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具有适宜性、针对性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推动创新成果工程化应用,引导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发展。3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对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动力,实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4 .体系完善,路径明晰以完善装配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