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二。O九年九月三日1、2、前后长江(江陵县段)河段概况1.1 1长江(江陵县段)河段的地理位置1.2 长江(江陵县段)地形、地貌、气象、气候1.3 长江(江陵县段)基本水文参数1.4 4江陵县境内其它河渠的水流状态1.5 长江(江陵县段)左岸的社会、经济情况.3.长江(江陵县段)水环境功能现状及规划使用功能调查4.长江(江陵县段)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1. 1长江(江陵县段)饮用取水及向长江排水情况4. 2污染源分析5. 3长江(江陵县段)污染负荷分析4. 42010年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析5.长江(江陵县段)水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及评价5.1现状水质监测5. 2
2、环境水质评价5. 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13.3.3.4.7.8111414161618191920215.4长江(江陵县段)水质变化趋势236.长江(江陵县段)水环境容量计算266. 1、水环境容量定义266.2、 容量计算模型266.3、水环境容量计算系数的确定276.4、 容量计算模型适用范围286.5、 水环境容量计算287.结论317. 1长江(江陵县段)使用功能变化分析318. 2长江(江陵县段)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319. 3调整后的长江(江陵县段)执行的水环境质量标准3110. 4长江(江陵县段)水环境功能区的调整对整个荆江河段水环境的影响分析371、前言江陵县地处长江上荆江下段
3、,过境江段全长47.5公里,河道弯曲,水面宽窄相间。以平滩水位为准,平均河宽1380米,最宽处南兴洲13000米,最窄处郝穴、祁家渊,仅700至900米;平均水深12.7米。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通知(鄂政办发200010号)和1998年11月荆州市环境保护局编制的荆州市城区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规定,长江(江陵县段)的水环境功能被确定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n类标准。近年以来,随着荆州市及江陵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演化,长江(江陵县段)的水环境功能和水环境质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长江(江陵段
4、)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明显不能满足江陵县环保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适时地对长江(江陵段)环境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已非常必要。本着“从实际出发,便于管理,高功能水域高标准保护,低功能水域低标准保护,不低于现状水质,突出重点,优先保护”的指导思想,按照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关于“既充分考虑地表水环境现状使用功能的需要,又考虑区域发展对地表水环境功能的要求”的基本原则,为适应当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形势,结合长江(江陵县段)的水环境现状及现实使用功能,荆州市环保局向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了对其水环境功能类别作适当调整的请求,将长江(江陵县段)所适用的水环境功能调整为水产养殖
5、区等渔业水域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相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H类标准。在征求了湖北省环境保护局、江陵县人民政府、荆州市水务局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决定对其调整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此项工作委托荆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完成。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对防止地表水污染,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所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段河流水域使用功能、水质现状、周边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了现场调查及必要监测,编制完成了本论证方案,现提交专家组评审。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及实施细则;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局90环管水字第104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湖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湖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荆州市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通知(鄂政办发2000的号)。2、长江(江陵县段)河段概况2.1 长江(江陵县段)河段的地理位置荆江,唐宋时多称“蜀江”,指长江中游自今湖北枝城市(原宜都县)东南
7、之枝城街市(在焦枝铁路桥北面不远)至城陵矶(今属湖南)河段,全长423公里的河道。荆江河道呈西北至东南(偏南)流向,以藕池口(位于今公安县东南,宋属石首县)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为顺直微曲性河段,水流枝分,汉河发育;以下为“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长江(江陵县段)河段位于长江荆江段的“下荆江”,长江荆江中段南傍江陵城区而过,上游来水由西北入境,于木沉渊进入江陵,经观音寺、祁家渊、郝穴、至江陵市蛟子渊出境,全长69.5km,河道弯曲。2.2 长江(江陵县段)地形、地貌、气象、气候2.2.1 地形、地貌江陵县位于扬子准地台江汉沉降区江汉盆地西南部的凹陷构造带。境内地质构造一是
8、沙市一资福寺一赤岸街隆起;二是金家场构造带,该构造带位于资福寺亚凹陷的南缘,为北西走向,包括金家场隆起、魏家场隆起和郝穴隆起。江陵地势平坦,属长江冲积平源和四湖滨湖平原并列地带。其地貌有洲滩平地、淤沙平地、中间平地、低湿平地四类。全县海拔高程在25.3(沙岗九家湖电排站)40米(马家寨乡文新村王家河)之间,相对高差14.7米。2.2.2 气象、气候荆沙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荆州气象台位于荆州市南门郊外,观测场海拔高度32.6m。江陵县距荆州气象台最远距离不超过45km,同处荆沙平原,属同一气候区,气象条件可直接采用荆州气
9、象台资料来代表,由19542000年实测资料统计得:(1)气温3多年平均气温16-16.4历年最高气温39.2历年最低气温-19.0C(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84.3mm历年年最大降水量1658.7mm(1980 年)历年年最小降雨量639.5mm(1971年)历年日最大降水量251mm(2001年6月8日)(3)风况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冬季主风向夏季主风向(4)雾多年平均雾日:年最多雾日:年最少雾日:(5)相对湿度()历年平均湿度:年平均最大湿度:年平均最小湿度:极端最小湿度:2.4m/s24.0m/sNWSE37.762268083(1964年)77(1956年)5(1956年7月18
10、日)2.3 长江(江陵县段)基本水文参数长江荆江中段南傍江陵城区而过,上游来水由西北入境,于木沉渊进入江陵,经观音寺、祁家渊、郝穴、至江陵市蛟子渊出境,全长69.5km。郝穴水位站设立于1937年11月,1938年11月1941年3月中断测验,1942年11月停测,1954年4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恢复观测水位至今。水尺断面位于江陵县郝穴镇渡船矶上游74m的卡口段,大堤桩号708+470km,顺直长度约3kmo高洪期近岸流速较大,有回流发生。河床由沙质组成,岸坡为块石浆砌。左岸上游约1km为铁牛矶,下游约5km为颜家台,右岸南五洲上游约10km的杨家厂高水期有小股分流,至下游15km的黄水套汇入长
11、江。根据多年水文统计资料统计:1、水位特征主要水位特征值见表表21沙市、郝穴站水位特征值表单位:m站名历年最高水位历年最低水位多年平均水位统计年限沙市43.0129.0034.491954-2(X)8郝穴39.9026.9032.041954-2008以上高程为56黄海基面,以下均同。设防水位:39.79m(沙市站)警戒水位:40.79m(同上)保证水位:42.79m(同上)2、水文特征年平均水位34.02m,历史最高水位45.22m;江面平均宽度1950m,最大宽度2880m,最小宽度1035m;平均水深10.5m,最深42.2m;平均流速1.48m/s,最大流速4.33m/s;平均流量14
12、129m3/s,最大流量7190()m3/s,最小流量2900m3/s;平均水温17.830C,最高290C,最低3.70C。平水期(4-6月,10-12月)平均水位32.22m,平均流速L18m/s,平均流量lOZOnrVs;丰水期(7-9月)平均水位36.28m,平均流速1.69m/s,平均流量24210m3/s;枯水期(1-3月)平均水位28.72m,平均流速0.87m/s,平均流量4130m3/s。3、洪水特性长江流域面积大,按暴雨地区分布和移动情况,长江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大洪水和区域性大洪水两种类型。区域性大洪水是由一、两次区域性暴雨形成,发生在某些支流或干流某一河段的大洪水,洪峰高
13、,短时间洪量很大,洪水过程历时较短,在长江上、中、下游均可发生,造成某些支流或干流局部河段的洪水灾害。这类大洪水发生的机会较多。如“81.7”长江上游大洪水、“35.7”长江中游大洪水、“69.7”清江大洪水、“83.10”汉江秋季大洪水、“91.7”滁河大洪水及1995年、1996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等。全流域性大洪水是由连续多场大面积暴雨形成,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几乎同时发生较大洪水,干支流洪水遭遇,形成长江中下游峰高量大,历时长,灾害严重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如1931、1954、1998年大洪水等。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宜昌、螺山、汉口、大通多年平均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在50000m3/s以上。宜昌
14、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981年的70800m3/s,历史调查洪峰流量为1870年的105000m3/s;螺山站实测最大流量为1954年的78800m3/s;汉口站实测最大流量为1954年的76100m3/s;大通站实测最大流量为1954年的92600m3/so(1)1954年洪水1954年由于长江中下游主雨季延长,与上游雨季遭遇,且雨区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致使长江上、中、下游先后发生大洪水,长江上游洪水先后与清江、洞庭湖及汉江洪水相互遭遇,形成长江近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水位高,洪水量大,持续时间长,造成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7日宜昌最大洪峰流量达66800m3/s,居有记录以来第4位,枝城站洪峰流量达71900m3/s,为保证荆江大堤安全,曾3次启用荆江分洪区分洪和多处扒口分洪,分洪溃口总水量高达1023亿nr,。沙市水位44.67m(冻结基面高程),城陵矶最高水位33.95m(冻结基面高程),汉口水位创历史记录达29.73m(冻结基面高程)。(2)1998年洪水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全流域性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8月份,长江上游至汉江,暴雨频繁,宜昌站出现了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内,连续出现3次洪峰,且均超过60000m3/s,致使中游水位不断升高。8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