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5261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依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教师20201号)文件精神及XX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取整校推进的多媒体教学优化模式,对我校教师开展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

2、(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二、具体任务1 .统筹规划,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o成立学校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培训团队和实践应用考核团队;制定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2021年下半年,完成教师全员培训任务;2022年上半年,完成考核任务。2 .培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现代教学方向。对学校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在全面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应用的基础

3、上,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双师”教学、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按照“校统筹、管理团队指导、校本为主、教师全员参与”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培训+实践+实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聚焦课堂,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方向,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建立激励机制,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4.缩小教师之间信息技术应

4、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教研组为突破点,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薄弱的教师,采取“轻代老”和“老中青”相结合等方式学习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大力推广名师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异步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三、主要措施1 .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技术应用领导能力。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直接领导者、指挥者、策划者,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校长、教导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提升工程2.0领导管理团队。通过县进修学校集中培训

5、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开展面向学校领导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着重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实践应用能力。2 .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学校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进入管理团队,在“整校推进”过程中,分别负责各教研组教师培训I、研修、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工作。采用分类培训等模式,推动学校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研,探索“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3 .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

6、训。按照“校统筹、管理团队指导、校本为主、教师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研修计划。在管理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采取校本研修、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示范学科、示范教师,建设“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学科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

7、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教师在学校团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微能力点,通过线上资源平台选学,同时参加学校举办的应用能力研修实践,合计达到50学时以上培训,其中网络研修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以上。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全员培训,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在课堂上常态化应用,任课教师100%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考核。4 .遴选推荐“提升工程2.0”学习资源。遴选推荐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为重点的学习资源。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学校推荐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类APP、教学软件功能与使用方法的分享

8、,研发微课、直播课等培训课程。开展全校教师“一师一技”展示活动,“一师一课”竞赛活动,从中遴选优秀资源供全校教师学习。5,推进学校“双师教学”模式培训。采用推送适合教师培训的优秀微课、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等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精准帮扶工作。6激励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学校以信息技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采用“以培训带应用、以研修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的方式,引导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继续深化“四个核心”“六个转变”教学方式改革,在“导学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核心环节中嵌入合

9、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开展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评估考核。学校根据XX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研制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实施细则,开展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名优骨干教师认定、评职晋级等挂钩。四、实施步骤(-)启动阶段(2021年9月)1 .召开学校提升工程2.0启动大会。2 .做好提升工程2.0的前期工作,包括对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情况的摸底调查,相关政策解读,研制整校推进方案和遴选优质培训资源等。3 .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团队、技术指导团队。

10、4 .研制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指南,为“整校推进”提供智力支持。(二)实施提升阶段(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31日)1 .组织开展学校管理团队、培训者、骨干教师进行培训。2 .组织开展全校教师线上研修活动,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3 .依托提升工程2.0服务平台,做好教师参训过程动态数据和成果收集,考核评价校本研修成果。4完善信息化教学常态化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三)总结评估阶段(2022年2月-2022年5月)1 .开展项目考核评估,提炼成果。选出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创新的优秀教师。2 .建立信息化创新应用机制,加强偶遇修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创新应用案例征集

11、、跨学科教学经验分享,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教研组建设活动,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发展。五、组织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提升工程2.0的统筹规划与过程管理,制定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成立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负责工程推进,督查评估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要加大提升工程2.0的推进力度,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主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制定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校本研修,落实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制提升工程2.0应用考核方案,以及完成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评估,提高全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2 .建立主动应用机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学校制定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全面构建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机制。3,落实经费保障。学校要保证教师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提升工程2.0,为教师参加培训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工程2.0结束时,要认真总结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形成专项工作总结,报送县教育局备案。XX学校2021年X月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