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637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鲁西南平原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麦起畦播种,畦垄宽宜为30cm40cm,畦垄高15cm20cm。畦宽宜选用180cm、240cm、300cm、360cm四种规格。180cm、300cm规格适用于玉米奇数行种植,240cm、360cm规格适用于玉米偶数行种植。5小麦季要求5.1 播种5.1.1 种子处理种子宜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符合GB/T15671的规定。5.1.2 播种量在适宜播种期内,分孽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基本苗225万h270万h分窠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80万/hn?240万为痛。适宜播种期后,每推迟Id播种,增加基本苗7.5万h)215万h按照NY/T29142016中5.2.3的规定计算播种量。5

2、.1.3 播种方式应选用与种植模式规格标准相配套的小麦精播机、半精播机播种,免耕、深松地块宜选用免耕播种机。宜根据畦宽和苗带宽度确定播种行数,行距宜为20cm28cm。设计行距应保证玉米满足播种行距为60cm的要求,两边预留行兼小麦田间管理机械行走道。小麦田间管理机械轮距宜为120cm180cm。播种深度为3cm5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宜选用带镇压器的播种机同步镇压或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作业质量应符合NY/T996的要求。5.2 施肥5 .2.1底肥将3000kg/hn?的商品有机肥于耕整地前用撒肥机均匀撒在地表耕翻入土,使用施肥播种机在播种时按105k

3、gh125kg/hm?的氮月巴、100kghm125kgh的磷月巴以及50kgh70kgh的钾月巴作底肥一次性施入。6 .2.2追肥追肥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确定。分篥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拔节初期追施105kghm2125kgh的氮肥及50kg/hn?70kgh的钾肥;分蕤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拔节初期至中期追施105kgh125kgh)2的氮肥及50kghm2-70kgh的钾肥。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应符合NY/T2624的要求。5.3 灌溉5.3.1 3.1越冬水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越冬水,日平均气温降至35、夜冻昼消时灌溉,灌水量450m7h2600m3hm2o5.3.2

4、拔节水浇拔节水时间应根据品种、墙情和苗情确定。分蕤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前(幼穗分化期)或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浇水。分藁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较高时,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药隔期)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浇水。灌水量450/*2600/hrA5.3.3 后期水分管理小麦挑旗期墙情较差时,应及时浇水,墙情较好时,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如小麦挑旗期和开花期墙情较好,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灌水量450m7hm2600m7hm2。为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和后期倒伏,不应浇麦黄水。5.4 田间管理5.4.1镇压起身前麦田表层0cm5cm土壤

5、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宜晴天午后机械镇压。5.4.2适时中耕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每遇降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对冬前总茎数大于1200万/hM的麦田,要注意进行镇压或深耘断根,深耘深度10cm左右。5.4.3化学除草小麦3叶期或返青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1次,宜使用喷杆式喷雾机或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植保机械作业应符合GB/T17997和NY/T1276的规定。在小麦3叶5叶期(秋季),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选用咤磺草胺、氟哇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雀麦,选用噗咻草酯、焕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药剂防治野燕麦、多花黑麦草,选用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氯氟毗氧乙酸、唾草酮、双嚏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

6、播娘蒿、芥菜。翌年春季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补施2,4-滴异辛酯、氯氟毗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哇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5. 4.4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与NY/T1276的要求。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的间隔天数应不少于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30%睡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喷雾或灌根防治;结合使用叱虫咻和25%苯丁哒螭灵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和蜥虫;返青至拔节期: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4.5L6L,兑水15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开花至灌浆期,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

7、毗虫琳、20%甲鼠菊酯乳油和0.2%0.3%磷酸二氢钾兑水混配,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5.5收获5.5.1收获时期应在蜡熟晚期或完熟初期收获,籽粒含水率14%18%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5.5.2秸秆处理DB37TXXXX-XXXX应选用带秸秆切碎器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留茬高度W15cm,作业质量应符合NY/T995的要求。秸秆宜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W15cm,秸秆切碎合格率290%,并均匀抛撒。6玉米季要求6.1 播种1. 1.1种子处理选用经过包衣处理的商品种。6. 1.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宜为66000株hm275000株h7. 1.3

8、播种方式宜精量单粒播种,所选播种机具应与种植模式规格标准相配套。贴茬直播或清茬播种,宜采用60cm等行距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c5cm。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628的规定。6.2 施肥宜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于播种时一次性同步分层施入,种肥间隔6cm8cm,严防烧种。施用普通化肥,可于播种时施用氮肥(N)60kgh80kg/hn?、磷肥(P2O5)90kghm1120kghm钾肥(K20)75kgh100kghf和30kgh50kghr硫酸锌肥,严防烧种。于抽穗花粒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105kghm125kghf的氮肥及60kg/hm80kghm”的钾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NY/T262

9、4的规定。6.3 灌溉与排涝播种时若摘情不足,应浇蒙头水。花粒期应根据土壤墙情适时灌溉和排涝。6.4 田间管理6.4.1化学除草播种时墙情较好,可在播种结束后均匀喷施40%乙阿合剂3000mLhm2-3750mlhm2,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100mL+72%都尔乳油75位兑水50L,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端情差时,在玉米幼苗3叶5叶、杂草2叶5叶期喷施4%烟嗑磺隆悬浮剂1500mLhL机械作业应符合GB/T17997和NY/T1276的规定。6.4.2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有条件的,宜

10、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开花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进行“一防双减”飞防作业。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要求。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时的间隔天数应不少于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宜采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施药,提高药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对靶性。植保无人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3213的规定。6.5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其成熟标志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采用籽粒收获,玉米籽粒含水量应W28%,否则应采用摘穗收获。应选用割台行距、收获行数与玉米播种行距、播种行数相适应的收获机械。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355的规定。宜采用带秸秆还田机的玉米收获机收获,或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还

11、田,秸秆粉碎长度W10cm,切碎合格率290%,留茬高度W8cm;回收玉米秸秆时,宜使用穗茎兼收获机或捡拾打捆机。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其成熟标志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采用籽粒收获,玉米籽粒含水量应W28%,否则应采用摘穗收获。应选用割台行距、收获行数与玉米播种行距、播种行数相适应的收获机械。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355的规定。宜采用带秸秆还田机的玉米收获机收获,或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秸秆粉碎长度W10cm,切碎合格率290%,留茬高度W8cm;回收玉米秸秆时,宜使用穗茎兼收获机或捡拾打捆机。栗慧卿、荐世春、李宗新、刘开昌、吕鹏、赵斌、张慧、钱欣、高英波、董智强、李

12、升东、刘春晓、李楠、冯波、赵海军、代红翠、王良、谢卫东。参加本标准制定人员均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研发团队、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涉及等从事农机装备研发、栽培技术研究、植物营养、品种选育与管理、农技推广等人员参加。项目组成员多年来在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农机装备、农机农艺融合、科学施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小麦-玉米周年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小麦-玉米周年光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创新研发小麦、玉米高速精量播种施肥机、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籽粒直收玉米收获机、饲料青贮机

13、、智能田间管理机等先进装备。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水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2020)”、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黄淮海粮食作物轮作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2016)等相关课题,先后制定了夏玉米科学施肥技术规程、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技术规程、黄淮海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等相关地方标准。3.任务分工本标准根据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成果起草,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根据小麦玉米丰产增效生产农艺要求进行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研发和选配,山东省农业科

14、学院玉米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负责小麦玉米丰产高效生产良种选育及农艺研究,山东省气候中心负责产区气象条件的预报和检测,荷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模式的推广。项目人员学历职称及具体分工如下:序号姓名单位职称、学历在项目中的分工1栗慧卿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整体设计与调研、起草工作2荐世春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士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3李宗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4刘开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5吕鹏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硕士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6赵斌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参与标准调研、起草工作7张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参与相关试验工作8钱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参与标准调研工作9高英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参与标准调研工作10董智强山东省气候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1李升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2刘春晓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3李楠山东省气候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参与相关试验工作14冯波山东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