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庆市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3年12月前言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勘察设计行业创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勘设202336号)以及重庆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渝建绿建(2023)20号)等文件要求,为高质量建设中小学校提供指导,以适应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城市形象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创造适应现代教学理念、倡导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编制重庆市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
2、重庆市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设计。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导则共分IO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与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智慧校园等。本导则由重庆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规程的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地址:7号,邮编:400039,电话:,传真:,网址:)。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
3、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王永超程予川叶强汤怡张兴杰徐诗童黄小玲王仁华艾民傅剑锋来武清毛伟古征杨芳乙何开远张力树陈锐李俊杰度元科曾勤王庚亮吴金亮俞文超陈博文马鹏王鹏李力克朱柏山李金龙吴雷周植清周丽王一玮李爱旗陈洁胡裕林孙艳李春审查专家:雷鸣徐梅郑灿营龙广海杨白皋颜强文彪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2术语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场地与总平面错误!未定义书签。4.1 场地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4.3 总平面错误!未定义书签。4.4 室外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5建筑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建筑功能与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建
4、筑安全与无障碍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建筑外围护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5.4 室内装修错误!未定义书签。5.5 室内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6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6.1 场地与地基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基础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3 主体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7给水排水错误!未定义书签。1.1 1给水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生活排水错误!未定义书签。1.3 雨水错误!未定义书签。1.4 热水及饮水供应错误!未定义书签。8通风与空调错误!未定义书签。8.1 通风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8.2 空调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9电气错误!未定义书签。9.1 供配电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9
5、.2 电气照明错误!未定义书签。9.3 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9.4 电气防火错误!未定义书签。10智慧校园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系统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10.2 智能化集成与信息化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10.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10.4 公共安全系统与机房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主要功能空间装修选材及基本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本导则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引用标准名录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则.o.为引导中小学校建筑品质提升建设的具体工作,提高中小学建设水平,创造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育人环境,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新建中小学校项目
6、的规划和工程设计,改建和扩建学校建筑可参考执行。1.03中小学校建筑的设计应遵循绿色、智慧、人文和适度国际先进的原则。1.0.4中小学校建筑的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2.0.1中小学校schoo1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2.0.2绿色建筑greenbui1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2.0.3绿色设计greendesign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
7、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2.0.4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charger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2.0.5统一眩光值unifiedg1arerating(UGR)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用于度量处于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2.0.6安全特低电压系统safetyextra1owvo1tagesystem(SE1V)在正常条件下不接地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2.0.7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nnua1perform
8、ancefactor(APF)考虑了冷暖式空调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的评价指标。2.0.8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ntegratedpart1oadva1ue(IP1V)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2.0.9智慧校园smartcampus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综合运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2.0.10智慧教室smartc1assroom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成的一个
9、物联网应用场景,配备教学录播系统,实现师生课堂信息交互,具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功能。2.0.11被动措施passivetechniques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2.0.12装配式建筑assemb1edbui1ding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以及内装系统通过设计集成,全部或主要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2.0.13标准化设计StandardiZeddeSign
10、采用标准化模块、部品部件、标准化接口进行建筑集成设计的方法。3.0.1中小学校建筑办学规模、用地指标、校舍用房配置和校舍用房面积指标等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与政策的规定。3.0.2中小学校建设应满足选址适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硬件配套、融合社区、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3.0.3中小学校安全设计应包括结构安全、防护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安全、疏散安全、通行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3.0.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规定的绿色建筑二星级技术要求。3.0.5建筑材料和部品的
11、性能参数与有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空气污染物浓度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规定限值的20%o3.0.6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1M)技术,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重庆市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DBJ50/T-280)和重庆市建设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深度规定要求;2至少进行VR可视化、日照模拟、自然采光模拟、场地风环境模拟、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室内声环境模拟、碰撞检测、管线综合优化等专项中3项以上分析;3宜建立多专业协调设计管理平台。3.0.7根据需要进行校园热环境、风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等性能化计算分析,提高学校规划设计质量与水平。3.0.8室内架空机电管线宜共
12、用支、吊架敷设,其抗震加固措施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3.0.9应采用绿色建材,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不应低于60%,其比例计算应符合重庆市民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计算细则要求。3.0.10建筑的公共区域应进行全装修,并符合重庆市星级绿色建筑全装修实施技术导则的要求。3.0.11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应采用标准化设计,并应符合重庆市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的相关要求。3.0.1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符合海绵城市设计相关要求。4.1 场地4.1.1 中小学校场地选址应确定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生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
13、胁,无电磁辐射.、含氨土壤、化学污染等危害,应远离医疗场所,或选址在医疗场所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4.1.2 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穿越或跨越的地段。学校与周界外危险管线的防护距离及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4.1.3 宜选择适宜的地形坡度,避开自然地形复杂、自然坡度大的地段。4.1.4 校园场地应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500mo4.1.5 校园规划设计应保护和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并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植被等,保持场地内生
14、态系统与场地外生态系统的连贯性;2利用场地原生近地表层土;3根据场地建设情况,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或生态补偿措施。4.1.6 改扩建学校宜合理利用校园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局部或适度改造后得到合理利用。4.2 用地4.2.1 校园规划时应利用场地自然高差布置相适应的建筑、构筑物与设施,规划设计应避免大挖大填,场地规划坡度不宜超过15%o场地设计应避免形成高边坡、高挡墙,当无法避免时,超过3m的挡墙应分级处理,每级挡墙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4.2.2 应根据地形高差、用地面积大小、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并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紧急通行、消防安全和自然采光通风的前提下,
15、地下空间可配置体育场馆、多功能厅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各类活动、展示空间;2 地下空间可用于停车库、厨房、洗衣房、总务用房等生活服务用房;3 地下空间宜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下沉式庭院、窗井、采光天窗、导光装置等自然采光形式。4.2.3 中小学校运动场所、地下停车场所等设施宜临近校园边界设置,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共享学校运动场所和地下停车场等设施,进出口的设置应有利于校园的有序管理。4.2.4 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小学根据学校不同规模,中学应设40Om环形跑道(含IOOm直跑道);小学应设200300m环形跑道(含60m直跑道)。每6个班应配置一个篮(排)球场,宜设运动器械场地200-400(小学含游戏场地);2 宜合理利用架空层,为学生提供乒乓球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地;3 室外运动场地应设周边安全距离,相邻布置的各体育场地间应预留安全分隔设施的安装条件;4 应在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