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699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X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助力一流专业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深化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关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条学

2、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创建一流课程(“金课”)为目标,以建设优质课程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发建设体现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新课程,建立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第二章课程设置第四条学校课程设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育人为先原则。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在各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科学合理原则。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最新研

3、究成果,符合人才培养定位,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支撑学生能力养成和职业发展。(三)需求导向原则。课程设置应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四)严格标准原则。课程设置应遵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双语教学的课程必须是专业主干课程。(五)凸显特色原则。依托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色,将专业特色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打造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课程。第五条所有课程应当严格依照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由课程归口的学院(部、馆)负责进行课程建设与管理。一门课程原则上只能由一个学院

4、(部、馆)负责管理。在统一归口基础上实行资源共享,即各学院(部、馆)开设的课程均面向全校开放。各专业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专业课程时,非本单位开设的课程应提前与课程归口单位协商。第六条所有课程应当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由课程归口的学院(部、馆)按编制要求编写,经学院(部、馆)审定后执行,并报教务处备案。课程名称相同但课程属性、面向专业、学时学分不同的,应单独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第七条课程设置应当具有能够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及保障教学顺利开展的硬件设施。第八条实践类和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应当加强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开展协同育人,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应用能力、

5、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三章组织保障第九条学校课程建设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课程负责人责任制。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本科课程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与论证,指导课程建设的规划、立项、评审、评估等工作。第十条教务处是学校本科课程建设的业务管理部门,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课程建设规划、管理,同时指导、协助学院(部)制定课程建设计划并检查、验收执行情况。第十一条学院(部)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学院(部)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学院(部)的课程建设规划;按照学校课程评估的要求组织开展课程检查评估;建立完善课程建设成果奖励政策。对双语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估

6、不合格的课程,不按双语教学课程认定。第十二条学校所有课程原则上均设置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课程的建设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并主持实施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方案(规划)、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课程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课程组青年教师培养;课程档案的建立、管理和更新;课程评估等。第十三条课程建设实行归属管理,课程归属学院(部)具体负责课程的管理与建设。未经学校批准,学院(部)不得自行确定、变更课程归属关系。(一)课程归属由教务处根据课程性质、所属学科专业领域、师资及条件建设情况等确定。(二)原则上,全校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明确指定课程归属学院

7、。(三)多个学院开设的同一课程,由学校确定课程归属学院,相关学院参与该课程建设。(四)仅限于某一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一般归属于专业所在学院。(五)课程归属有争议时,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确定。第四章课程类型第十四条为增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实行分类建设,统一管理。本科课程建设分为常规课程和专项课程。(一)常规课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二)专项课程。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示范性的课程,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如各级一流课程(五类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含MOOC,SPOO.创新创业

8、教育示范课程、双语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等。专项课程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制,采取先建后评、评建结合、目标考核的方式进行。第五章课程建设内容第十五条课程建设包括以下内容:(一)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且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课程团队老中青结合或以中青年为主,可持续发展性强,有明确措施保障青年教师学术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并根据教学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

9、程考核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改进课堂教学,并结合专业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内容。(S)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平台,积极开设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建设和选用优质教材。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选用马X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或业内公认的优秀教材。鼓励主讲教师自编体现学校特色的应用型教材和新形态教材。推进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2.0版,联合司法实务部门合作开发系列课程和教材

10、。双语教学的教材原则上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无适宜原版外文教材的可采用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学校鼓励教师结合实际编写双语教材。外文教材选用要严把质量关,选用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材。(五)建设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授课录像、网络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延伸学习参考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实施

11、教考分离,考核形式灵活多样,推广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推广双语教学。为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藏汉双语法治人才等专项人才培养需求,鼓励开展汉语、藏语和英语等多种语言教学。(A)培育教学成果。鼓励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应用性研究,带动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推动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建设工作。第六章新开课程申报第十六条新开课程是指目前尚未开设,但因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确须开设的课程。第十七条对于申请新开设课程,学校从课程的目标定位、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师资力量、预期教学效果

12、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第十八条新开课程的基本条件(一)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满足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二)具有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内课外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要素、教学进程、考核及评价方式、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先修要求及适用专业等。(S)具有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及实验实践等必备的教学条件。(四)学院应加大课程开发投入力度,跨学院统筹课程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实施方案,鼓励开设在线开放课程及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加强对课程开发的指导监督,通过试讲等确认达到预期标准的,方可批准申报。第十九条新开课程的申报程序新开课申报按照“教师申报一一学院组织教师试讲、专家

13、听课评议一一学院审批一一学校审查备案一一公布”的程序进行(其中,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还需填写XXXX大学双语教学申请表)。第七章课程评估第二十条学院应建立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定期实施课程评价,及时向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注重通过评价监督发现优秀教学典型并进行经验推广。鼓励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及认证组织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第二十一条学院应整合学生、同行、督导、领导以及第三方评价等评价结果,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严格执行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制度,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第二十二条对于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应及时进行调整,对于质量未达到要求的

14、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对于无改进可能或改进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将调整(含外聘)任课教师另行开设或停止开设。对双语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估不合格的课程,不按双语教学课程认定。评估合格的课程,1课时按15课时认定。第八章课程建设项目第二十三条学校采用项目建设的方式支持和推进专项课程建设,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需要评审立项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常规课程建设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建设,建设经费从学校划拨的课程经费或专业建设经费中按比例列支。第二十四条学校专项建设课程均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专项建设经费支持金额:线上一流课程10万元/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0万元/门、虚拟仿真实验

15、教学一流课程10万元/门、线下一流课程3万元/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5万元/门、MoOC1O万元/门、SPOC5万元/门、双语教学课程5万元/门、课程教学改革示范课程10万元/门。获得上述同类教育厅级、省级及以上的课程,学校按1:0.5、1:1的比例配套建设经费。第九章专项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第二十五条学校立项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和校级以上一流课程(建设点)等专项课程建设经费使用实行专款专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和审计制。第二十六条专项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范围及比例如下:(一)设备购置费:指该课程建设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教具,以及与此相关的运输、包装、安装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o(二)资料、印刷费

16、:指该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所必须的书刊、资料、计算机软件、教材、题库建设等复印、印刷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三)差旅费:指用于课程相关项目研究进行调研、举办本课程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专题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会务费和差旅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四)网课建设费:指拍摄课堂教学录像、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视听教材、以及一流课程的网络建设与维护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30%。(五)研究费:指课程建设有关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版面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六)课程酬金:专指学校立项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且一门课程由3人及以上教师共同承担讲授时所产生的课时酬金。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50虬(七)鉴定、验收费:指项目研究结题进行鉴定、验收时所发生的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5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