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暂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六年四月前言31范围42引用标准与文件43定义与缩略语43.1 定义43.2 缩略语54测量要求54.1 总体测量方法54.2 测量条件54.3 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基本测试环境54.4 测量仪器的技术特性要求65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接口及通讯协议要求75.1 输入电源75.2 网络通讯物理接口753射频输入阻抗75.4 射频输入电平动态范围75.6 XM1应用层协,义说明86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
2、终端监测设备功能、性能要求与测量方法96.1 监测任务管理96.2 指标测量96.3 播出异态报警监测106.4 播出异态报警恢复提示116.5 节目内容的上传与存储116.6 系统优先权管理126.7 系统特殊报警126.8 系统稳固性136.9 支持流媒体多播146.10 系统响应时间146.11 系统校时146.12 软件远程升级15附录: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与测试指令下发平台接口指令.161公用元素说明162XM1接口定义17为了保障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的质量与内容进行监测,即时准确的获取监测数据,规范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
3、端监测设备入网测试工作,提高其可靠性、可用性,特制定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暂行)。本测量方法规定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技术要求与测量方法,适用于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该符合国家及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本测量方法起草单位: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本测量方法要紧起草人:齐立砍、李晓东、龚波、谢璞、段春、王宝石。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1范围本测量方法规
4、定了有线电视网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测量方法。关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能够使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测量方法为准。本测量方法适用于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2引用标准与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测量方法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测量方法的条文。本测量方法颁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测量方法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与测试GY/T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121-
5、95有线电视系统调制器入网技术条件与测量方法Extensib1eMarkup1anguage(XM1)1.0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技术实施方案(广技运字200277号)3定义与缩略语3.1 定义3.1.1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下列简称“前端监测设备”):从有线电视分配网播出前端获取射频信号,并能自动回传节目内容、监测数据与异态报警数据,具备远程设备管理功能的监测设备。3.1.2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下列简称“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从有线电视分配网的用户端获取射频信号并能自动回传节目内容、监测数据的监测设备。3.1.3 频道:指有线网中的物理频道,不一致频道在有线网中占据的频率不
6、一致。3.1.4 请求方:指在通讯时,发起通讯请求的一方。3.1.5 应答方:指在通讯时,同意通讯请求的一方。3.2 缩略语HypertextTransferProtoco1超文本传输协议IPInternetProtoca1国际网络协议UR1UniformResource1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XM1Extensib1eMarkup1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4测量要求4.1 总体测量方法测试过程按照测试方统一制定的测试管理流程进行,整个过程需要测试方与被测方的密切配合: 测试方提供测试设备与测试环境; 功能验证能够在没有数据交换压力的条件下进行; 由被测方提供数据交换接口的参数使用方法
7、与配置方法; 被测方提供所有功能执行有关的业务逻辑描述。4.2 测量条件421环境温度:IoC35。4.2.2 相对湿度:85%o4.2.3 电源要求:交流电源的电压为220V5%,频率为50HZ土1Hz。4.3 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基本测试环境如图1所示。测试指令卜发平台图1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基本测试图4.4 测量仪器的技术特性要求4.4.2 标准信源 可输出PA1、NTSC、SECAM彩色电视信号 可产生标准测试图、测试音频信号4.4.2 标准电视调制器 频率范围:45MHZ860MHz 载噪比(C/N):262dB 图像输出电平:115dBV4.4.
8、3 秒表精度:0.1秒计量范围:2600秒4.4.4 测试指令下发平台 指令下发平台使用两级授权方式,第一级授权者权限高于第二级授权者权限。 包含下发节目内容存储、指标任务管理、报警接收处理等指令的功能。 可播放采集回传的音、视频信号。4.4.5 频谱分析仪 频率范围:9kHz1.8GHz 频率分辨率带宽:1Hz5MHz 显示分辨率带宽:1Hz5MHz 最大输入信号:115dBV 灵敏度:5V 频率稳固度:1X1(7 信号幅度精度:1.0dB4.4.6 流媒体网关80个客户端能够通过流媒体网关同时观看1个前端监测设备或者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回传的实时视频。视频回传延时小于6秒。5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
9、终端监测设备接口及通讯协议要求5.1 输入电源被测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要求至少包含交流电源接口,可输入电压范围220V5%5.2 网络通讯物理接口被测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能够与测试指令下发平台进行网络通讯,具备的网络通讯接口至少包含RJ-45以太网接口。5.3 射频输入阻抗射频输入为F型接口,阻抗为75C。5.4 射频输入电平动态范围系统能够对电平为60dBV95dBV的射频信号进行正常的接收解调。测试指令下发平台与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信使用非持续连接类型,通信模式使用“请求一应答”方式。其中,根据通讯的具体情况,测试指令下发平台与前端监测设备及用
10、户终端监测设备都能够充当“请求方”与“应答方”。这些具体情况下本规范中有规定。/应答方X等待请求)(接收请求)京(处理数据)(生成结果数据包)X返回HTTP结果)应答方对某个端口进行监听,收到请求后进行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请求方务必能够配置应答方监听的端口与IP地址。Content-1ength:XXXUR1指应答方接收数据的程序位置,请求方务必能够配置此UR1o内容长度XXX根据具体情况填入实际的值,长度不限。5.6XM1应用层协议说明在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中储存有与之通信的各级授权者的列表,当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接收到各级授权者发送的指令后并执行完毕后,将向有关授权者的
11、UR1发送回应的XM1文件。下列测量方法中涉及的测试指令均参见附录: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与测试指令下发平台接口指令。6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功能、性能要求与测量方法6.1 监测任务管理6.1.1 技术要求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能够自动接收一级授权者与二级授权者的监测任务指令,并支持向一、二级授权者上报监测数据,且优先执行高权限者的授权命令。6.1.2 测量方法6.1.2.1 测试工具测试指令下发平台6.1.2.2 测试步骤模拟由一、二级授权者分别向监测设备发送命令,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均能正常接收、执行与上报结果,且所有命令中均应保证高权限者的命
12、令为优先执行命令。6.2 指标测量6.2.1 技术要求 能够即时下发或者按规定时间自动执行图像载波电平、伴音载波电平、图像伴音比指标参数的测量任务,并能即时查询测量结果; 图像载波电平、伴音载波电平误差15dB 对某个特定频段进行频谱扫描,并能即时查询测量结果。 支持向一、二级授权者上报监测数据。 指标数据自动上报与自动测量可同时进行,互不影响。 在自动上报时,假如由于网络原因或者者其它原因上报失败,则务必能够自动重新发送,以保证在故障解除后一、二级授权者能够获取监测数据。6.2.2.1测试工具频谱分析仪,标准调制器,标准信源,测试指令下发平台6.222测试步骤(1)通过测试指令下发平台实时下
13、发或者按指定时间自动测量射频信号的图像载波电平、伴音载波电平、图像伴音比,并能即时查询测量结果。(2)通过测试指令下发平台实时下发或者按指定时间自动对输入的射频信号进行频谱扫描,能够准确测量特定频段频谱。(3)一、二级授权者下发实时或者指定时间的自动测量任务,前端监测设备能够支持同时向一、二级授权者上报监测数据。(4)模拟网络中断故障,前端监测设备能够在网络恢复后继续自动上报测量结果。(5)对输入的射频信号进行图像载波电平、伴音载波电平与图像伴音比测量,测量结果同频谱仪测量结果进行比对。6.3播出异态报警监测6.3.1 技术要求 异态报警的内容包含:无载波、无同步、无伴音、图像静止; 可设置报
14、警门限的指标:图像载波电平、伴音载波电平、图像伴音比; 要求能够对5秒以上无图象、5秒以上无载波、60秒以上无伴音、60秒以上图像静止的播出异态产生报警。 将监测结果数据与设定的报警门限进行自动比对,若测量结果超出设定的报警门限,立即向一、二级授权者报警,并能够进行历史报警数据查询。 上报报警数据时,假如由于网络原因或者者其它原因造成上报失败,则务必能够自动重新发送,以保证在故障解除后一、二级授权者能够获取播出异态报警数据。6.3.2 测量方法6.3.2.1 测试工具频谱分析仪,标准调制器,标准信源,测试指令下发平台632.2测试步骤(1)调整输入射频信号的指标使其超出报警门限,前端监测设备能
15、产生报警并自动上报,报警内容包含异态类型、起始时间与指标监测数据等,报警类型正确、无误。(2)模拟网络中断故障,前端监测设备能够在网络恢复后继续自动向一、二级授权者上报报警数据。6.4 播出异态报警恢复提示6.4.1 技术要求异态结束后,前端监测设备向一、二级授权者发出“系统正常”信号,并记录异态起止时间。6.4.2 测量方法6.4.2.1 测试工具频谱分析仪,标准调制器,标准信源,测试指令下发平台6.422测试步骤调整输入射频信号的指标低于报警门限,使前端监测设备自动上报异态报警类型、终止时间与指标监测数据等。6.5 节目内容的上传与存储6.5.1 技术要求可将节目内容压缩后实时上传至一、二级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