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XSQYA012023西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案XSQYA012023西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预案编号:XSQ-YA-01-2023西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A版)颁布日期:2023年1月9日关于印发西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现将修订后的营口市西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政府2023年1月9日目录1 总则11I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事故风险分析与分级31.1.1 风险分类31.1.2 事故分级41.4 适用范围51.5 工作原则51.6 预案体系72
2、应急组织及职责92.1 应急指挥部及职责92.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102.3 应急值守机构102.4 部门应急机构及职责112.5 基层应急机构112.6 专家组113预防与预警133.1 预防133.2 预警监测与报告143.3 预警分级153.4.2 预警措施173.4.3 预警解除184应急响应194.1 接警与处理194.1.1 事故报告程序194.1.2 报告内容194.1.3 报告时限194.2 响应分级204.3 分级响应214.4 响应流程224.5 基本响应程序224.6 指挥与协调244.7 应急处置244.7.1 处置要求244.7.2 先期处置254.7.3 处置
3、措施254.8 扩大应急与社会力量参与274.9 信息发布284.10 应终止295善后工作305.1善后处置305.3总结评估316应急保障326.1 人力保障326.2 资金保障336.3 物资保障336.4 医疗卫生保障346.5 基本生活保障356.6 交通运输保障356.7 人员防护保障356.8 避难场所保障366.9 通信和信息保障366.10 治安保障366.11 科技支撑保障376.12 气象服务保障377监督管理387.1 培训387.2 预案演练387.3 管理修订397.4 宣传教育397.5 责任与奖惩407.6 实施418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8.2应急组织机构
4、通讯录43附件8.3应急物资装备45附件8.4医疗救援机构48附件8.5应急救援专家通讯录49附件8.6西市区主要企业名录511总则11编制目的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控制和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要求特制定西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1)中
5、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23第8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23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015第9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2009第7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8第31号;(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3第645号;(9)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2004)33号;(10)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
6、(2004)39号;(H)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1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第101号;(13)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5)11号);(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15)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16)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3月1日起施行;(17)辽宁省消防条例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第53号;(18)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9第17号;(19)辽宁省防震减灾条例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7、员会公告2011第40号;(20)关于印发辽宁省应急管理局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辽安监应急20175号;(21)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响应要求(GB/T37228-2018);(22)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预警颜色指南(GB/T37228-2018);(23)公共安全大规模疏散规划指南(GB/T35047-2018);(24)营口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事故风险分析与分级1.3.1 风险分类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事件。按照突发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1)自然灾
8、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事故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植物有害生物疫情、饮用水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民族宗教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等。(5)公共安全事件。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9、、娱乐和交往所需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当人多聚集时,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比如踩踏事件等。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具有连锁性、复杂性和放大性的特点,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1.3.2事故分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I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极其复杂,对全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由市
10、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实施处置和应对。预警等级为一级,用红色表示。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联合处置和应对。预警等级为二级,用橙色表示。HI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仅对辖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公共事件
11、。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调度有关部门或相关专业应急机构实施处置和应对。预警等级为三级,用黄色表示。IV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简单,仅对辖区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较大危害和威胁,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或授权事发地安委会和专业应急机构实施处置和应对。预警等级为四级,用蓝色表示。对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一般级别以上突发事件的事件,不受分级标准限制,一律按照一般级别以上突发事件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附件分级标准(试行),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按照
12、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级标准,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根据省政府要求,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对一些特殊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相应等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级依照相关市级、区级应急预案规定执行。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城市中心等重点地区或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的,应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对响应级别进行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西市区所属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指导全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5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13、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区政府统一领导和区安委会组织协调下,相关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
14、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5)公开透明,正确引导。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按照“以公开为原则,
15、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有效、主动地组织新闻媒体采访,发布突发事件权威信息、,报道事故发展及处置情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涉及国家安全及相关法律规定等不适宜公开的内容除外。(6)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1.6 预案体系西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本预案是营口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下级预案并与之衔接,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为应对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区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指南。(2)西市区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西市区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