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821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XXXX-202X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SpecificationofMetroIogyTestingforAutomaticParkingPerformanceofInteIIigentConnectedVehicIes(草案)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r;规范;JJFXXXX-202X;SpecificationofMetroIogyTestingfort.AutomaticParkingPerformanceofInte1IigentConnectedVehic1es本规范经国家市场监

2、督管理总局于202X年X月X日批准,并自202X年X月X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参加起草单位:本规范由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目录1范围12引用文件13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自动泊车系统13.2 停车位搜索状态13.3 泊车辅助状态13.4 泊车入位13.5 边界车辆13.6 车辆侧边缘线13.7 停车位边界线13.8 档位调整次数23.9 23.10 性25.1 车位搜索行驶速度25.2 泊车入位最大速度35.3 左前轮横向距离35.4 左后轮横向距离35.5 车尾距离35.6 左前轮位置重复性35.7 左

3、后轮位置重复性35.8 车辆与停车位边界线夹角的重复性35.9 车辆泊入时间35.10 车位识别率35.11 泊车成功率35.12 档位调整次数35.13 件46.1 测试环境条件和场地要求46.2 测量标准或其他设备46.3 停车位布置46.4 项目和测试方法67.1 测试项目67.2 测试前准备77.3 车位搜索行驶速度77.4 泊车入位最大速度107.5 左前轮横向距离107.6 左后轮横向距离107.7 车尾距离117.8 左前轮位置重复性117.9 左后轮位置重复性127.10 车辆与停车位边界线夹角的重复性127.11 车辆泊入时间137.12 车位识别率147.13 泊车成功率1

4、47.14 档位调整次数157.15 167.16 227.17 23引言本规范依据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计量技术规范进行编写。本规范主要参考GB/T41630-2023智能泊车辅助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ISc)16787-2016智能交通系统泊车辅助系统(APS)性能要求和试验程序、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等技术规范。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性能计量测试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配备了自动泊车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他车辆,包括具备记忆泊

5、车和自主代客泊车功能的车辆的自动泊车阶段。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41630-2023智能泊车辅助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ISOI6787-2016智能交通系统泊车辅助系统(APS)性能要求和试验程序;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自动泊车系统automaticparkingsystem在车辆泊车时,能够自动检测泊车位置并为驾驶员提供泊车指示和/或方向控制等功能的系统。3.

6、2 停车位搜索状态s1otsearchstatus自动泊车系统进行搜索停车位的工作状态。3.3 泊车辅助状态parkingassiststatus自动泊车系统通过横向控制或横纵向组合控制辅助驾驶员完成车辆驶入停车位的系统状态。3.4 泊车入位parkingin驾驶员确认泊车车位后,自动泊车系统自动将车辆泊入车位。3.5 边界车辆borderingvehic1e用于限制停车位边界的车辆。3.6 车辆侧边缘线VehiCIesideedge1ine车轮不发生偏转时,车辆左侧或右侧前轮胎外边缘接地点与同侧后轮胎外边缘接地点的连线。3.7 停车位边界线parkings1otdefining1ine地面上

7、用于标识停车位边界的标线。3.8 档位调整次数numberofgearchanges车辆泊车过程中,档位首次切换至R档且车辆开始运动记为第一次档位调整,之后,档位由R档切换至D档或由D档切换至R档,分别计为一次档位调整。4概述自动泊车系统启动后应包含停车位搜索状态、泊车辅助状态、泊车退出等不同模式。当系统处于停车位搜索状态时,试验车辆搜索车辆驾驶员和乘客两侧方向停车位的能力,当搜索到适合系统泊入的停车位时发出提示信息。当系统激活泊车辅助状态后,系统应发出状态及操作提示信息,并基于相应的控制方式辅助车辆泊入停车位。当系统满足结束条件时,应具备退出功能。同时,系统应具备系统故障指示提醒功能,其提醒

8、状态标识应能被驾驶员清晰观测。图1和图2分别为以平行和垂直停车位为例的自动泊车的示意过程。图1平行停车位自动泊车过程图2垂直停车位自动泊车过程5计量特性5.1 车位搜索行驶速度车位搜索行驶速度是指车辆激活停车位搜索状态时车辆的行驶速度。5.2 泊车入位最大速度泊入车位最大速度是指车辆激活泊车辅助状态后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5.3 左前轮横向距离左前轮横向距离表示泊车结束后车辆左前车轮轮胎外边缘接地点到停车位边界线内边缘的最短距离。5.4 左后轮横向距离左后轮横向距离表示泊车结束后车辆左后车轮轮胎外边缘接地点到停车位边界线内边缘的最短距离。5.5 车尾距离车尾距离表示泊车结束后车辆最后端与停车位边

9、界线内边缘的最短距离。5.6 左前轮位置重复性左前轮位置重复性表示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重复次泊入相同车位后车辆左前车轮轮胎外边缘接地点实到位置的一致程度。5.7 左后轮位置重复性左后轮位置重复性表示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重复n次泊入相同车位后车辆左后车轮轮胎外边缘接地点实到位置的一致程度。5.8 车辆与停车位边界线夹角的重复性车辆与停车位边界线夹角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重复次泊入相同车位后车辆与停车位边界线夹角的一致程度。5.9 车辆泊入时间车辆泊入时间是从开始泊入车位的瞬间到车辆到达结束位置所经历的时间。5.10 车位识别率车位识别率是指在停车位搜索状态下自动泊车系统对停车位的识别成功率,

10、范围为(MOO)%。5.11 泊车成功率泊车成功率是指在泊车辅助状态下成功泊入车位的次数占泊车总次数的百分比,范围为(0100)%o5.12 档位调整次数档位调整次数是指在泊车辅助状态下车辆从开启自动泊车模式至泊车结束所需的档位调整次数。注:以上所有的技术参数不作为合格性判别的依据。6测试条件6.1 测试环境条件和场地要求6.1.1 测试环境条件(1)气候条件良好,无降雨、下雪、大雾、冰雹、扬尘等天气;(2)相对湿度:W95%;(3)温度范围:-5Oe50C;(4)测试区域的环境照度应不小于IOo1X。6.1.2 测试场地要求(1)测试区域不应存在影响车辆自动泊车的干扰物;(2)停车位边界线清

11、晰可见,路面无反光;(3)测试应在水平(坡度小于1%)、干燥、具有良好附着能力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完成;(4)测试区域应无减速带或坑洼路面。6.2 测量标准或其他设备6.2.1 钢卷尺测量范围至少为(O-IOOOO)mm,分度值为Imm,I级。6.2.2 电子秒表分辨力0.01s,日差优于0.5s。6.2.3 组合导航系统速度误差优于0.1ms,时间分辨力0.01s。6.3 停车位布置6.3.1 第1类IPAS停车位布置(1)第1类IPAS平行停车位布置要求第1类IPAS平行停车位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如图3、图4所示:a)由两辆相同边界车辆组成且与试验车辆宽度差值在0.15m以内;b)边界车辆

12、靠近路侧边缘线在同一条直线;c)若停车位包含路沿石,边界车辆侧边缘线与路沿石平行,且路沿石高于地面高度应大于或等于0.15m,路沿石中心线与地面夹角为90。;d)停车位长度1与停车位宽度8满足如下要求:对于车长小于或等于4m的试验车辆,1为试验车辆长度加1m;对于车长大于4m的试验车辆,1为试验车辆长度的1.25倍;B为试验车辆宽度加0.2m。图3第1类IPAS平行停车位(有路沿石)示意图图4第1类IPAS平行停车位(无路沿石)示意图(2)第1类IPAS垂直停车位布置要求第1类IPAS垂直停车位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如图5所示:a)由两辆相同边界车辆组成且与试验车辆长度差值在0.3m以内;b)边

13、界车辆平行摆放且前段对齐;c)停车位宽度B与停车位长度1满足如下要求:1为试验车辆长度;5为试验车辆宽度加1.2m。图5第1类IPAS垂直停车位示意图6.3.2第2类IPAS停车位布置(1)第2类IPAS平行停车位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如图6所示:a)停车位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GB5768.3-2009中的要求;b)停车位边界线宽度1I为0.1m;c)以车位线中心线为基准,停车位宽度B为2.5m,停车位长度1为6.0m和车辆长度加1Om的较大值。图6第2类IPAS平行停车位的示意图(2)第2类IPAS垂直停车位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如图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a)停车位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GB

14、5768.3-2009中的要求;b)停车位边界线宽度11为0.1m;c)以车位线中心线为基准,停车位宽度8为2.5m和车辆宽度加0.6m的较大值,停车位长度1为6.0m。图7第2类IPAS垂直停车位的示意图7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7.1 测试项目测试项目见表1。表1测试项目及设备一览表序号测试项目测试设备1车位搜索行驶速度组合导航系统2泊入车位最大速度组合导航系统3左前轮横向距离长度测量工具,如钢卷尺、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等;测量范围(0-10000)mm,测量精度5mm以内4左后轮横向距离长度测量工具,如钢卷尺、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等;测量范围(010000)mm,测量精度5mm以内5车尾距离长度测量工具,如钢卷尺、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等;测量范围(010000)mm,测量精度5mm以内6左前轮位置重复性/7左后轮位置重复性/8车辆与停车位边界线夹角重复性/9车辆泊入时间电子秒表/组合导航系统10车位识别率/11泊车成功率/12档位调整次数/7.2 测试前准备7.2.1 功能检查(1)试验车辆的轮胎气压必须为厂家推荐的标准冷态气压,如果推荐值多于一个,则轮胎应该充到最轻负载时的气压;(2)试验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