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传达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十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传达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十二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传达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十二篇第一篇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次两会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首个汇集民智、反映民意、影响民生的重要会议。党的二十大盛会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擘画了强国复兴的宏伟蓝图,两会则承载着更多的职责和使命,全国各地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议题,传递基层声音、反应社情民意,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国积极建言献策,共谋中国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盛会的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图景。这次会议践行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团结奋进的大会、鼓舞士气的大会、开拓进取的大会,必将团结起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一、全国“
2、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每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带着来自人民群众的期望,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进行审议、讨论,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服务大局、凝聚共识,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高度统一,生动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委员来源保持广泛性。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行业、
3、各领域、各民族;全国、省、市、县、乡五级都有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参加对有关法律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等的讨论,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带到全国两会,让14亿多人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国家决策的参与者,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最广泛参与,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从而调动起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而是要将民主的实质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4、面,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和实践举措。在中国,重大决策往往经过民意征集、民主酝酿,广泛听取意见,通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产生。各层级意见建议尤其是基层民意,经过听证、函询、座谈、网络问政等多种方式被广泛纳入程序中。每年全国两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代表委员围绕国计民生深度交流、广泛协商、凝聚共识,致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难愁盼的各种实际问题。亿万人民通过各个领域的民主制度和各个层次的民主形式,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有效避免了一些国家“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形式主义民主”,为实现人民
5、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保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观察中国民主质量的一个窗口。两会召开之前,代表委员深入一线、充分调研、收集问题,形成议案提案;会上,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将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每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有关经济发展、教育、养老、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粮食安全保障、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各种建议、提案,反映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让“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并得到高效、妥善解决。通过两会,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中央,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大地
6、上,民主是实实在在、有效管用的。二、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全年工作着力点明确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以政策落实保障目标实现: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推进五大政策落地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当前,国内外各
7、种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尤为关键,必须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助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稳定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商业银行要更加聚焦经营主体所需所盼,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度靠前发力,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既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也要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这是着眼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一些国家对我国遏
8、制打压的必要之举,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实践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因此,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就业的底层逻辑是经济发展,要通过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等政策协同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五大政策形成一套“组合拳”,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协调配合、协同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
9、奋斗目标。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计划报告提出,实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组织就业见习和专项培训。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组织开展国聘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计划报告提出,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10、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预算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领域的举措重点在于“提质”与“均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计划报告提出,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预算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义务教育均衡、职业教育提质、高等教育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1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计划报告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预算报告提出,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国家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务必通过细致工作扎实到位。计划报告提出,在国家乡
12、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预算报告提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IOO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持续打好蓝天、水、土保卫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计划报告提出,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
13、加20亿元。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三)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内需,房经济增长主引擎。无论是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都把全力做好扩大内需这篇大文章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内容。促消费专栏用了“千方百计”四个字,凸显了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让消费“跑起来”,关键是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当前扩大消费的核心在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预期,恢复消费信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抓住了当前稳消费的关键。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离不开“新”力量的助力,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直播
14、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成为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力量,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促进生活服务业触网上“云”,打造更多新消费业态。做好稳投资工作,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支撑,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利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大有效投资这一重要手段,要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三、高质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等
15、四个“必须”的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以更好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好质量统一的大文章。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只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为经济
16、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形成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强基才能固本,本固方能邦宁。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始终保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