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目标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2、。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拟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
3、,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那么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疑问:二、检查预习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史书,?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都是
4、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2、请几位同学分段读全文,师生共同纠正错音。3、听写局部字词(写在小作业本上)三、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四、整体把握。课文共有四个段落,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1、秦晋围郑2、临危受命3、说退秦师4、迫晋撤兵五、分析课文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答复)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答复)4、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答复并作分析)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
5、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答复)6、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7、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缱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课堂检测】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缱(Chuì;)而出B.越国以
6、鄙(bi)远君之薄(bó;)也共(g6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u)D.假设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 .以下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夜缱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应)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 .以下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
7、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君之壮也,犹不如人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6、请同学们翻译以下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4)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段,答复8-12题。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
8、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假设弗与,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
9、己邑。至于縻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日:“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7 .以下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亟请于武公亟:屡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附属二主8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辟害/将焉取之B.国之害也/君之所知也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以乱易整D.公闻其期日/其真无马邪9 .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
10、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大叔。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1) .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翻开城门。10 .填空:多行不义,11 .翻译下面三句话。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厚将得众公伐诸鄢【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课堂小结】【学习反思】?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检查预习】1、编年体公羊传谷梁传【分析课文】1、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
11、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2、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3、略4、先讨秦欢心一一以退为进;陈亡郑利晋一一以害动秦;主存郑利秦一一以利诱秦;责晋贪不义一一巧施离间。5、略6、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明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课堂检测】1、A2、D3、B4、C5、D6、略【课外拓展】7、B8、A9、D10、必自毙11、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势力一大,将会得到民心。庄公到鄢攻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