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简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简介一、总则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近期为2018-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2、规划范围及层次本次规划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1)镇域范围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为三座店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16平方公里。(2)镇区范围镇区范围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周边因城镇发展与建设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镇区规划范围面积为505.4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47.41公顷。3、总体发展目标以规模化设施农业为基础,围绕现代农业科技大力推动节水、绿色、智慧特色农业,推动配套农业物流集散及农特产加工业态,打造宁城西北部的农
2、业服务型小城镇。二、镇域规划1、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2025年三座店镇域常住人口为3万人,镇区常住人口为0.6万人,城镇化率为20%o2035年三座店镇域常住人口为3万人,镇区常住人口为1万人,城镇化率为33%。2、镇域空间结构镇域规划为“两带、两心、两片、两点的空间结构。(1)两带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带:指依托省道207形成的产业整合与联动发展带,现状是联系三座店与周边区域的重要交通纽带,规划通过优化道路断面、景观风貌展示及产业项目组织整合能力,推动三座店与周边乡镇产业协同发展。镇域联动产业发展带:指依托小西线形成的镇域联动产业发展带,串接三座店镇区和西部山地区域的产业发展带,通过镇区及大金沟产
3、业融合发展核心的联动,带动周边乡镇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产业发展合力。(2)两心规划形成三座店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和大金沟产业融合发展核心,作为三座店镇域东部“平原经济与西部林下经济两大产业片区的发展主引擎。(3)两片规划形成由“林下经济、“平原农业为载体的两大产业集聚区域,通过明确不同产业类型间的产业组织及联动方式,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和示范效应的产业融合发展空间。(4)两点结合规划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及区域旅游线路分布,规划于马市营子村布局旅游集散节点,提供旅游集散功能和形象展示功能;结合镇域东侧农产品物流园区布局农业商贸物流、仓储加工产业功能节点。3、等级结构规划统筹城乡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4、。按照统筹规划、层次明确、兼顾城乡的原则,构筑”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四级镇村体系:1)中心镇:即三座店镇政府所在地(镇区)2)农村社区:瓦中、瓦南、瓦北村3)中心村:八台营子、喇嘛城子、西窝铺、乌苏台洼村4)特色村:大金沟村5)一般村:其他村4、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1)发展目标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架构为主体,以旅游产业为特色补充,聚焦以规模化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农贸物流与农产加工核心的一体化产业链条打造,促使核心产业向高附加值业态转变,创建宁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性新高地。(2)发展策略1)第一产业能级提升策略以农业品牌塑造及农产品体系架构为导向,助推设施及规模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优
5、化种植结构,增加新型高产、高效作物的种植;围绕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对接市场诉求形成机动弹性的镇域农业生产机制;通过推进新型农企合作机制,带动农户专业技能与创收能力的同步提升;强化与专业农业研究机构的业务联系,加强农业生产科技投促,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效益。2)第二产业能级提升策略从三座店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农产品物流园区及粉条加工园区两大重点项目,以园区化、簇群化、绿色化、规范化为导向,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展。3)第三产业能级提升策略围绕G508高速公路的落位,优化调整现状以马路经济为主体的服务业模式,主动聚焦一、二产业能级提升所带来的服务业发展配套诉求,
6、逐步改变当前服务业业态低端单一的不利局面,并通过产业融合捆绑的形式提升服务业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服务业发展对三次产业体系化升级与交融的引领效能。推动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配套规模和服务能级。二、镇区规划1、规模预测规划至2025年,三座店镇区的常住人口为0.6万人,城镇化率20%,建设用地标准为225平方米/人,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35公顷;规划至2035年,三座店镇区的常住人口为1万人,城镇化率33%。建设用地标准为147.41平方米/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47.41公顷。2、空间结构三座店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两核、两片、多廊。“一轴J沿S207形成三座店镇与周边城镇联系的城
7、镇协同发展轴。“两核:镇区北部的生活服务核心和南侧的农产服务核心。“两片J镇区北部的城镇生活片区及南部的农产服务片区。“多廊J围绕坤头河打造自然景观主廊,通过梳理串联镇区西侧山地与东侧主干河道的冲沟,形成生态景观次廊。3、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镇区规划居住用地78.56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为53.29%,人均城镇居住用地面积78.56平方米。(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21.48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比例为14.57%,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1.48平方米。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2.55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73%,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2.55平方米。2)教育
8、机构用地规划保留九年制一贯学校。此外提升扩建现状幼儿园,满足日益增长的城镇基础教育需求。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共5.41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3.67%,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面积为5.41平方米。3)文体科技用地规划文体科技用地0.86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58%,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0.86平方米。结合烈士陵园打造红色文化活动基地,结合关帝庙打造背阁抬阁展示馆,结合规划公园绿地打造文化活动站,满足市民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4)医疗保健用地规划保留现状三座店镇中心卫生院、卫生所和敬老院,完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规划在镇区南侧新增一处卫生所,各居住区可增设卫生室。规
9、划医疗卫生用地0.64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43%,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0.64平方米。5)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9.5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6.47%,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9.54平方米。6)集贸市场用地规划保留现状三座店集贸市场,占地面积为2.4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68%,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2.48平方米。(3)工业仓储用地规划工业用地12.4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8.44%,人均用地为12.44平方米。在现有粉条加工厂基础上进行改善升级,并新建制造业园区形成镇区产业发展核心;同时保留畜牧加工厂并进行升级利用。规划物流仓储用地2.66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
10、的1.80%,人均用地为2.66平方米。仓储用地布置在交通性干道附近,主要服务于镇区工业用地。(4)绿地1)公共绿地规划公共绿地2.7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1.86%,人均用地面积为2.74平方米。(2)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1.7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1.17%0规划利用原有自然景观风貌以及多处大面积树林设置防护绿地。同时,在仓储用地、工业用地、市政设施与生活用地之间设置防护绿化带,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生活质量。4、道路交通规划镇区道路系统按照过境公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形成组团状方格网的布局形态。(1)过境公路规划保留现状省道S207作为镇区的过境公路
11、。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设计速度40-60公里/小时,断面布设双向4车道。(2)镇区主干路规划形成连接大三线与三龙线的U型主干路网络。镇区主干路红线宽度为24米,设计速度40-60公里/小时。断面布设双向4车道。(3)镇区次干路规划形成“2横3纵的次干路网络。镇区次干路红线宽度按照12-20米进行控制,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断面布置双向2车道。(4)镇区支路镇区支路红线按照9米进行控制,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断面布置为双向2车道。5、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经测算,2035年三座店镇人均高日综合用水指标取200升/人日,年用水量为45.6万m,。(2)水源选择规划结合三座店镇城镇化
12、进程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状镇区东侧水厂,逐步提升水量供应能力。(3)给水管网规划根据用地布局及道路规划,规划给水管网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管网采用枝状布置方式,水厂接出1根DN400mm输水管道至镇区主干道下输水干管,依托镇区东西向输水干管设置DN200mm输水支管。6、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规划镇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污水量预测远期污水总量分别为1214m3/do(3)污水处理设施在镇区东北侧、坤头河西岸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处,占地面积为3921平方米,日处理能力为300m3d,规划建议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方式为二级处理。(4)污水管网污水管网应充分利用地形
13、,尽量使污水靠重力自流。三座店镇地势西高东低,与水主要流向为由日向东布置。各排水分区主手管利用地形敷设,向东接入规划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干管DN600-800mm,污水支管DN400mm07、电力工程规划(1)用电负荷预测规划预测总用电负荷为25MW0(2)电源规划充分利用现状66KV变电站作为供应电源,结合区域电网改造适当进行扩容改造,规划区内充分挖掘本地优势条件,发展以水电、风电等为辅的清洁能源。8、通信工程规划加快专业网、数字网、通讯网“三网合一,逐步实现电讯网的宽带化、个人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规划期末,实现镇域行政村通邮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4G通讯基站服务覆盖
14、全镇域,实现光纤信号村村通。9、供热工程规划(1)供热负荷预测规划供热面积122万平方米,热负荷68.4MW。综合热指标为56.07Wm2.(2)供热设施规划保留现状集中供热场地,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并根据城镇需要合理扩充热力供应能力。此次规划要求积极发展清洁热源的建设,在集中供热主热源受建设周期及供热能力的限制时,城镇供热可充分利用新型能源,特别是新的清洁热源,如太阳能、风能、污水源热泵、电力等,适度推广燃油锅炉房,作为供热系统的补充热源。10、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在镇区北侧建设一处液化气换瓶站,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规划近期仍以煤为主要燃料,积极扩大液化石油气用户。另外可利用农作物桔杆制
15、沼气,解决部分农民燃气问题。远期在根据全县管道燃气工程推进的实际情况,在镇区外安全距离以外规划燃气站,实现燃气管道输送。11、环卫工程规划结合政府办公场地健全环卫机构,制定得力措施,增加环卫设施投入。结合公园绿地及广场等开场空间,规划公共厕所7处,单处建筑面积50100平方米O构建完整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规划按照50Om服务半径设施垃圾收集点,实现对镇区生活功能片区的全覆盖.对于收集后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近期可运送至镇区南侧的垃圾填埋场,同时在镇区西南向山地区域选取临时性垃圾填埋场进行垃圾填埋处理,远期垃圾填埋场将逐步退出,统一收集运送至大城子镇瓦房区域规划设置的垃圾转运站。12、综合防灾规划(1)防洪规划规划综合确定河道山洪设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坤头河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2)抗震规划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提高一度设防。(3)消防规划1)消防站布置根据城镇用地布局规划,三座店镇规划期内设置消防站1座,占地面积853平方米,位于镇政府东侧。2)消防用水、管网布设、消防栓布置消防水源以城镇市政供水为主,辅以天然地表水和各类建筑消防水池蓄水。消防供水管网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的供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