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学习2023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学习2023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分量,重若千钧。为了人民,甘之如饴。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为民步伐,用行动将人民刻进骨里、烙在心底,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调,奏响敢为善为的“奋斗乐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赢得历史性胜利,带领党和人民事业迈上新台阶。启航高质量
2、发展的新征程,风险挑战层出不穷,随时可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之势,广大党员干部身上的担子有增无减。只有主动奔赴党的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深入基层一线经风雨、增才干,才能铸就铁的臂膀、守稳人民江山。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敢啃“硬骨头”、敢登“火焰山”,咬紧牙关不松劲、关关难过关关过,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拼搏和奉献中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让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共享发展成果,身体力行诠释“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深刻含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谱,奏响排忧解难的“服务乐章”。“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始终是
3、人民群众。无论多忙,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去听一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呼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是身为党的干部亘古不变的责任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担当,坚持将“群众利益无小事”奉为圭臬,踏实走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时代群众路线,聚焦急难愁盼、落实民生保障,把汗水洒在大地上,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时时盯着问题抓落实、出成效,力争事情办一件像一件、难题解一件成一件,用实干实绩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用心用情用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只见公仆不见官”为词,奏响人民至上的“初心乐章”。我们党依靠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
4、在一起的伟大力量,打下了人民江山。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坚守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干部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失本心,方能行稳致远。永远吹冲锋号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一次次深刻的警示,他们放松思想、触碰红线,将自己置于人民之上,背弃了人民的利益,忘却了为民的初心,硬生生将路走到了尽头。身为党的干部,唯有铭记“打铁还需自硬”的铁律,常思贪欲害、大破心中贼,以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之志恪尽职守、履职尽责,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竭尽全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带领人民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5、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到最终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挂图作战”,锚定“首要任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农业现代化、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以奋进的姿态、扎实的步伐、饱满的精神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强音”。奏响“科技自立自强”之歌,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姿态永攀科技创新“最高峰”。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
6、是我们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地将科技自立自强当作前进方向,始终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谋定在前、行动在先,用前进的目标激励自己、比较的差距鞭策自己,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才能切实解决好科技“卡脖子”现象。要发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姿态勇于突破固化思维,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
7、节实现自主可控。点亮“农业现代化”之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步伐走稳农业强国“脚下路”。“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承前启后,巩固拓展
8、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思想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稳扎稳打姿态擘画“农业强国”新蓝图。扬起“人民幸福安康”之帆,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耕好基层治理“责任田”。“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国家更加强大,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保持
9、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执政理念,以念兹在兹的真情将自我融入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一件件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将人民的幸福安康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强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完善网格
10、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基层往往是问题诞生的“第一公里”,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这一解决基层问题的有效手段,以“网格化”带动基层治理“成熟化”,构建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舒心。网格化管理要以“精细化服务”取代“粗枝大叶式展开”。网格化的产生就是为了便民利民,更加细致到位地为基层服务,但是当下有的网格在宏观上布局,却不在微观上发力,导致网格定位不精准、功能有欠缺,出现大量推诿扯皮、责权不明的情况,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各地区在推进网格化管理时,必
11、须整体与细节两手抓,打造点面结合的网格化组织体系,确保规章健全、职责明确、服务到位,同时将权力适当下放、资源重新整合,让网格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社区党建活动、民生服务、环境整治等工作。要加强网格员培训,让网格员能够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履职能力、习得克难本领,从而可以兼顾管理、服务、治理,有效履行网格职责,妥善解决基层问题,让群众的诉求有回应、办事更便捷,真正将矛盾、风险拦截在基层社区这“第一公里”。网格化管理要以“信息化支撑”取代“东跑西问式运营”。有的地区网格化与信息化结合不充分,导致工作对接过于繁琐,网格员很难有效开展协同处理、跟踪服务,常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群众和网格员都在低效率东跑西问,不
12、但耗时过多,处理结果也很难达到预期。要想提高网格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和效率,真正实现功能整合,就要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化“网格林立”为“一网统筹”,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平台有效连接,不同职能部门统一加入网格化平台,形成全面覆盖、数据互通、运作高效的数字化网格管理服务体系。让群众能够通过下载APP、关注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的等方式,在数字化平台掌上一键交办问题、随时查看进度、针对结果评价,实现路少跑、流程少走,真正让急难愁盼马上能办、一次办好。网格化管理要以“持续化升级”取代“撒手掌柜式管理”。网格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初步构建好网格化体系就觉得大功告成,然后当起了撒手掌柜,那么
13、问题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攒越多,前期的心血也会付诸东流。网格化管理必须要做长久账、打长远算盘,在用人上,更多地将有能力、有威望、愿意从事网格工作的人员吸纳进来,坚决摒弃基层镀金的混日子人员。在奖惩上,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常态化督查暗访、调查研判,以实际成绩、群众口碑量化分数,作为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让网格员不容懈怠、主动作为。在优化上,要积极听取网格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在制度上改良、在创新上推进,助力网格员可以更好耕好自身责任田,让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不断上升,不断打开基层治理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
14、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开展小微民生事项时,最有发言权的便是当地的居民,地方政府需要搭建起与群众直接对话的“桥梁”,通过采用“微提案”的方式,真正以群众可观可感的变化构建社区善治良序。以“群众之口”找准提案切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老百姓在意什么、困惑什么、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坐在“机关大院”里抓耳挠腮、拍脑袋是想不清、道不明的。要坚持联系走访常态找“问题”,结合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工作,推动县、乡、村党员干部联系走访在一线、政策宣传
15、在一线、民情掌握在一线、精准服务在一线。坚持党群联动集中找“问题”,要结合“党群集中活动日”“坝坝会”等,通过“集中十分散”“线上十线下”方式,瞄准群众所需、找准群众所盼。坚持专业社工辅助找“问题”,全面构建起四级社工平台,推动专业社工深入一线,发挥专业性优势,辅助社区干部精准收集群众需求。以“环环相扣”提升提案质量。如果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蜻蜓点水,“不够辣不够劲”“陈芝麻烂谷子”,始终与实际“隔了层皮”,群众也不会从内心认同我们。所以,收集“微提案”需要“宣传引导”把方向,明确准入类别和禁入情形,设立“社区提案日”,集中宣讲“社区民生微提案”工作机制,引导党员骨干共同推动社区提案宣传、收
16、集工作。要“合理分流”减增量,坚持层层把关、逐级分流,网格(居民小组)、社区“两委”、乡镇要各司其职、层层筛选,合理甄别出难易问题。要“逐级优化”保质量,社区要召集利益相关方召开提案优化联席会,引导提案人按照准入类别,分类优化联合提案,确保提案符合实际。乡镇采取党委(扩大)会方式,邀请县人大、县政协相关委室会同社区党委书记、”两代表一委员”等对提案进行指导、优化、审核,不断完善提案工作链条、严谨工作程序。以“多方协同”抓实提案办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目的。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稳步提升,就体现在一个个矛盾症结的打通、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中。一方面,要“自治力量”自主办理,按照“能办即办”原则,小区业委会(自管委)要主动办理拟报提案,网格、社区要自行办理初级提案。另一方面,要“行政力量”督促办理,县委基治办要根据提案内容,综合考虑部门职能、社区报到关系,按照紧急、一般、重点等类别派转相关单位限时办结,同时县领导要跟踪督促,确保提案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再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