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ZVT管损坏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oostZVT管损坏原因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实验内容Boost、ZVT管损坏原因分析2014.6.1工作了。2014.6.182014.7.15二、实验目的塞浦路斯客户反映4.6kW的逆变器其中一路Boost不工作了,又过了几天,另一路也不对楼顶电池板阵列进行改造,以满足4台逆变器均能满载。其中一台逆变器(最左侧)Boost.ZVT管损坏。2014.7.16-2014.7.18对损坏的逆变器利用ChrOma进行实验,分析故隙原因。2014.7.21-2014.7.22对损坏的逆变器更换.Boost管、ZVT管、二极管,取消ZVT电感及ZVT电路二极管D45。21日上午重新在楼顶并网,22日上午约11点再次发现BoOSt管损坏,G、D
2、、S同时导通,ZVT管、二极管未坏(ZVT电感己取消)。2014.7.23对损坏的逆变器再次更换.B。S1管,上午在楼顶利用示波器等查找故障原因。三、实验记录实验日期:2014-7-17测试型号:2500W实验开始时间:8:00实验结束时间:17:30实验人员:实验结果:对2014.7.15损坏的逆变器更换.Boost管、ZVT管、二极管,取消ZVT电感及ZVT电路二极管D45。实验平台状态如图1.。通过拍摄视频,记录BoOSt启动过程中BooSt管D-S波形、BUS电压波形。分析启动过程及不同输入功率下,B(X)St电路的工作状态。图1实验平台状态实验一、BoOSt启动过程实验设置ChrOm
3、a(图2),是逆变器工作在低功率状态,通过视频“VID_2014071705006”观察BOOSt启动过程中Boost管D-S波形、Bus电压波形。图2Chroma设置图3并网前一瞬间Boost管D-S波形(通道2蓝色:BooStG-S波形;通道3红色:图4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BOoStD-S波形;通道4绿色:ZVTG-S波形)图5并网前一瞬间Bus电压波形图6并网稳定后Bus电压波形(通道2蓝色:BOoStG-S波形;通道3红色:BUS电压波形;通道4绿色:ZVTG-S波形)实验现象:并网前,BoOSt工作,占空比逐渐展开,BUS电压持续升高至约440V。然后继电器吸合,开始并网
4、。并网瞬间,BUS电压会有明显跌落。实验现象:并网前,几乎没有负载,电感电流断续状态,理论上,电流过零后MoS管D-S电压应该为输入电压,实际为振荡波形。实验二、在MPPT跟踪目标电压接近,逐渐增大输入功率的情况下,对比BOoSt管D-S波形,分析Boost电路的工作状态。图7输入功率34W图8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图H输入功率188.3W图12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图13输入功率257.6W图14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图15输入功率3I1.9W图16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通道2蓝色:BOoStG-S波形;通道3红色:BOOStD-S波形;通道4绿色:
5、ZVTG-S波形)实验现象:在MPPT跟踪目标电压接近,逐渐增大输入功率的情况下,BoOSt电路逐渐由断续状态变为临界状态直至进入连续工作状态。实验三、在输入功率接近,MPPT跟踪目标电压增大的情况下,对比BoOSt管D-S波形,分析Be)OSt电路的工作状态。图19输入功率312W,MPpT跟踪电压I49V图20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图21输入功率312W,MPpT跟踪电压241V图22并网稳定后BoOSt管D-S波形(通道2蓝色:BOoStG-S波形;通道3红色:BOOStD-S波形;通道4绿色:ZVTG-S波形)实验现象:在输入功率接近,MPpT跟踪目标电压增大的情况下,Boo
6、st电路分别工作在临界状态和断续状态。即,BoOSt输入电压越高,BoOSt进入连续状态所需的功率就越大。实验日期:2014-7-18测试型号:2500W实验开始时间:8:00实验结束时间:17:30实验人员:实验结果:对全新、完整的逆变器(非BooS1多次损坏的那台逆变器)通过对比轻载、满载情况下的BOOSt管导通、关断波形,查找BOOS1管损坏原因。实验平台状态如图1.。图1实验平台状态关断波形图3BOoSt驱动上升沿对比(左:轻载,右:满载)图4BOOSt驱动下降沿对比(左:轻载,右:满载)(通道I黄色:继电器线包电压;通道2蓝色:BOoSt驱动;通道3红色:BooStD-S波形;通道4
7、绿色:ZVT驱动)实验现象:BoOSt管导通、关断波形均正常,与下图C一致:BOoSt管在零电压下开通,关断时,并联电容减少了关断损耗。(a)轴管驱动Ue(r)(b)主管驱动UeB(0(C)主管电压Ucr(d)i11(e)i1j()辅管电压HxfeG)缓冲电容电压UC1实验日期:2014-7-23测试型号:2500W实验开始时间:8:00实验结束时间:12:00实验人员:实验结果:对2014.7.22损坏的逆变器再次更换.Boos1管,上午在楼顶利用示波器等查找故障原因。在上午11:10前,功率未超过2.5kW时,工作均正常。随着电池板的遮挡逐渐减少、日照强度增加,功率逐渐接近2.5kWo此时
8、发现MPPT跟踪不稳定,于是通过观察Boost电感电流波形、Boost管D-S波形,查找故障原因。视频“VID_2014072304554”记录下了MPPT跟踪不稳定时的过程。此时,并网功率变化巨大,可能瞬间从3kW跌至1.4kW,Bus电压脉动严重,Boost电感电流同样脉动严重。MPPT跟踪不稳定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电感饱和的声音,此时用示波器抓住图1所示波形。然后立刻关闭直流输入。另外,该机器在前一次损坏(2014.7.15)后于2014.7.16-2014.7.18期间进行实验时,同样存在功率超2.5kW后,MPPT跟踪不稳定的现象。图1故障瞬间(发出电感饱和声)波形(通道2蓝色:Bo
9、oSt电感电流;通道3红色:BOOSt管D-S波形;通道4绿色:继电器线包电压)实验现象:通过图1可以看出,BOoSt电感电流瞬时超过150A,60A的二极管可能因过流损坏,电感饱和瞬间,若Boost管导通,流经Boost管的短路电流也可能使47A的管子损坏。实验日期:2014-7-23测试型号:2500W实验开始时间:14:00实验结束时间:17:30实验人员:实验结果:为验证MPPT跟踪不稳定非硬件故障导致,将上一实验所用DSP板装到新主控板上,再次从低功率至超过2.5kW限定功率进行并网。分别拍摄了5段视频。功率低于2.5kW时,MPPT跟踪较为稳定,功率设定为310OW时,再次出现MP
10、PT跟踪不稳定的现象,视频“VID_2014072374604”记录了这一过程。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功率超过2.5kW后,并网功率持续减小,输入电压持续向开路电压方向扰动。四、实验分析2014.7.17实验分析一、Boost电感电流断续后,MOS管D-S电压为振荡波形的原因是电流过零后MOS管的结电容和BOOSt电感谐振,详见boost开关VdS电压波形分析。Bst电路可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CCM)或电流断续模式(DCM)o以下分析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的boost电路。BOOSt电路mos管ds电压基本波形如图1。在开关关断瞬间,由于mos管ds寄生电感作用形成高压尖峰。此尖峰由于有较大电流切换,
11、会引起EM1此尖峰会通过升压二极管传递到输出电压。在ds间并接RC滤波可有效改善如图2所示,尖峰波形明显减小。在此主要分析后端凹槽部分原因及影响。Mos管ds电压后端凹槽部分产生原因:由于电感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当电感电流降为零时,由于mos管ds间寄生电容作用,寄生电容放电与升压电感形成震荡,而产生图1所示凹槽。当在mos管ds间并接RC滤波后,相当于加大了寄生电容容量,震荡周期加大,如图2所示。MOS管ds电压震荡与升压电感电流波形对比如图3。当电感电流降到零时mos管ds电压开始卜.降,当电感电流由负上升到零时,ds电压开始上升,如此循环,明显波形图见图4,此图增大了开关周期。消除凹槽及
12、其影响:增大开关频率或增加升压电感容量使电路进入连续模式可以消除mos管ds电压后端凹槽,增大开关频率会增加开关管在大电流中切换次数,从而加大EMI。增加电感量使电路进入电流连续模式,也可消除此凹槽,但大电感意味成本和体积的增加。并且应用于此的230外围电路(误差放大器补偿电路)只适用于电流断续模式。此凹槽由于寄生电容和电感充放电引起,由于电容容量很小,产生电流较小对EM1影响也较小,因此,在输出电压纹波满足要求下(电流断续模式下电压纹波受电感及电容影响),可不考虑此凹槽影响。二、BOOSt电路工作状态与增益、T1的关系,即与输入电压、输入功率的关系。式中T1是储能电感1与负载电阻R周期时间T
13、s乘积的比率。它是无量纲参数CM图2-14连续与不连续临界条件QC=KM)关系图根据图2-14,BUS电压相同,输入电压越低,增益M越高,此时,连续工作状态所需T1越小,轻载下即能满足。即:相同负载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输入电压200V一连续状态;输入电压250V一临界状态;输入电压30OV一断续状态。与实验现象一致。2014.7.23实验分析一、MPpT跟踪不稳定直至电感饱和是导致BooSt、ZVT管损坏的原因。需要查找超过限定功率后,MPPT跟踪不稳定的原因。需要实现(1)在低于限定功率的情况下,MPPT跟踪精度达到?。(2)在超过限定功率的情况下,包括输入功率增大及过温降载等,MPPT跟踪精度达到?。(3)利用ChrOma实现MPPT的高精度跟踪后,需要用实际的电池板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