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制鞋机械 鞋面帮脚上胶机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BT制鞋机械 鞋面帮脚上胶机编制说明.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制鞋机械鞋面帮脚上胶机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6)152号),计划编号:2016-1477T-QB,项目名称“制鞋机械鞋面帮脚上胶机”进行制定,主要起草单位:东莞市旭铝机械有限公司,计划应完成时间2018年。2.主要工作过程1)起草阶段为顺利完成标准的制定工作,2016年10月接到工信部下达标准编制任务后,在全国轻机标委会皮革机械分委会协调下,主编单位发起,于2016年11月10日成立了由行业技术专家、皮革研究院专家、大专院校专家、用户方面专家等组成的行业标准编写工作组,并分工完成技术内容的采集和拟定、技术指标的试
2、验验证、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标准文本的编写等工作任务。2017年4月标准草案完成后,起草小组与全国轻机标委会皮革机械分委会进行沟通,并对标准草案进行初审和修改,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2)征求意见阶段2017年9月8日起皮革机械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全体委员对此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了征求意见,并在网站上公布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截至2017年10月31日,发函29个单位,收到17份回复,其中3个单位共提出7条意见或建议。标准编写工作组对专家意见逐一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修改,确定了标准送审稿。3)审查阶段现提请全体委员进行审查。二、标准编写的原则和主要内容1、标准编制的原则本标
3、准依据GBZ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2、主要内容的说明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鞋面帮脚上胶机的组成、型号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制鞋工业中对鞋面帮脚和中底沿边上胶的鞋面帮脚上胶机。2)技术要求本标准对鞋面帮脚上胶机的功能(上胶宽度及其调节、工件厚度及调节、送料速度及其调节、自动供胶系统等)、机器噪声、电气安全(包括急停装置、接地装置、保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绝缘电阻和耐压等),以及整机装配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3)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鞋面帮脚上胶机的各项性能技术要求的试验条件、试验依据和试验方法
4、。4)检验规则本标准规定了鞋面帮脚上胶机的检验项目、复检和判定规则,产品可依据给定的规则和项目进行检验。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规定了鞋面帮脚上胶机应装有的标志及内容、包装要求、运输及贮存条件。3、解决的主要问题新标准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制鞋机械行业当今新产品、新技术的先进技术成果,为国内各地鞋面帮脚上胶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保证,不仅可指导生产、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还有利于规范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本标准填补了行业相关标准的空白,完善了鞋机行业标准体系。标准的实施为提高国产机器质量提供保证,增强用户对国产机器的信心。三、主要试验(验证)情况鞋面帮脚上胶机是制鞋工业的实用型设备
5、。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是行业内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技术先进合理,符合实际需求。本类机器的技术关键是上胶宽度及其调节、工件厚度及调节、送料速度及其调节、自动供胶系统等,这些技术已为行业内各厂商熟练掌握,并在产品中应用。工作组成员对这些技术指标和要求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根据生产实际以及评估未来技术的发展,最终确定了标准中的相关技术内容。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鞋面帮脚上胶机是制鞋行业中对鞋面帮脚和中底沿边上胶的一种自动化设备,应用广泛,是制鞋企业生产中的常备设备之一。本标准中规定了产品组成、型号、基本参数、技术
6、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标准的实施可避免或减少鞋面帮脚上胶机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各种乱象,解决不同企业间生产的机器质量差别大等问题。使制造商、用户和检验部门均有标准可依,使得行业可以公平竞争,同时也可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鞋面帮脚上胶机行业乃至整个鞋机制造业得以健康发展。六、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测试国外样品、样机。本标准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本专业领域的标准体系框图见附件。本标准属于轻工装备领域标准体系“轻工机械”大类,“皮革机械”中类,“制鞋机械”小类。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本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发布六个月后实施。同时建议标准发布后,由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和各地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组织培训,同时多渠道进行介绍和宣传,广泛树立标准化意识,并使相关单位尽快了解、掌握标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予以应用。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