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0876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家书原文12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色家书原文12篇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今天,如果要谈起写书信,怕是很少人会有共鸣了。我们惯于用手机聊天,互联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邮差都跑得快,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要和家人联络都不会是什么难事。那样要一笔一划写下来,仔细地用信封装好,再以车船运输,最后辗转到达收信人手中的家书,是和便捷的对话框所不能同日而语的。木心的诗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相比现在更“慢”的时代背景下,美好的精神品质却更突出、更明显。而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确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红色家书就是收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革命烈士的家书

2、而成。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一百年前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满怀爱国之志的青年学生们聚集到一起,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章宗祥、陆宗舆等人。中国外交的失败,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状,外国势力对华虎视眈眈,内部党派林立、积贫积弱。而已学着“开眼看世界”的青年们,决不甘心于中国就这样衰败颓靡地延续下去,有许多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事业,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而入党,或创办学社、参与起义,或发起学生运动,而进入抗战时期,更有无数青年人投笔从戎,以生命为国奋战。

3、这样的年轻人十七八岁就远离故土,有的从南方到北方,有的从西方到东方,有的去苏联西欧深造。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再加上革命工作往往需要隐瞒身份和住所,他们与家人的联系也只是一封薄薄的家书。在这些信中,有父亲、母亲、妻子、孩子、侄子、叔叔,有向父母表达心声的真言,有饱含亲情的柔情,有论述时事、说明时局的凝练语句。都是不真诚的,都是坚定的。我们以家书为主题来划分,走进那个年代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年轻人的内心。让热血青年激昂澎湃、不怕困苦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是祖国的明天。毛泽东曾经说“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4、”。国共内战、抗日战争,青年们勇立潮头,用行动撰写自己的理想篇章,敢于期冀,敢于追求,不怕困苦,不怕牺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他们心里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国人的责任。所以有很多家书,以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为主题,寄希望于国家未来,用平实的文字阐述心中的坚持,烈士们甚至在就义前也是仍然记挂着革命的前途。有前人如谭嗣同,洒脱放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秉持血性,不畏流血牺牲。更多的后继者发扬了这样为国为民、不拘小节、不怕流血的精神,同样真正做到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许家书字数有限、笔墨有限,但也足以显示这

5、样的意志,可以看出革命烈士们在那样的时刻,心中为理想所发的感言,心中真诚的喊话。吉鸿昌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1913年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彼时正是18岁少年。他骁勇善战,在部队内由士兵升为师长。1931年曾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而被蒋介石强令出国。1932年回国后,便一直致力于抗日,他联合冯玉祥等人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失败后又到平津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捕,24日在北平英勇就义,时年39岁。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给妻子胡红霞的遗书,寥寥几行,却字字泣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吉鸿昌在开头便写道:“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

6、,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之后在信中殷切嘱托妻子,要教养子女,让小儿“成有用之才”。这般慨然赴死的英雄气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和悲壮,只是因为心中明了是“为时代而牺牲”,时代的不幸,需要这个时代中的人来拯救,而每个时代的国人,都应当挑起自己的责任。如毛泽东所言,为人民而死,是死得其所!而在共产党人陈觉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在最后写道“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也就可以明白什么是大爱,是为了全国人民的明天而甘愿舍弃自己的当下,将小家扩大为大家。放到传统上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到那时候,就是为大家牺牲小家,为国家和平、人民幸福而放弃自己本可以拥有的阖家欢乐、“老婆孩子热炕头”。在许多烈士的家书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为了国家而工作,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所以哪怕身在苦中也并不觉得苦,哪怕就要牺牲,也知道“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前仆后继,理想的星星之火不断延伸,于是希望还在,革命的未来还在。如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所作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8、。那时的革命先辈们,心中握着革命的火种,燃烧着革命的希望,虽死犹荣,虽死但精神永存,着实令人敬佩。革命战士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青年,在为理想果决勇敢的背后,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有对家人的牵挂和想念。就像现在许多远离家乡、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在外难免想家,难免伤感,这一点是我们与故乡的情结,是抹不去的心里的乡愁。有一句话是“理想”就是“离乡”,不是说我们的理想是离开家乡,而是要实现理想往往需要离开家乡。离乡不是本意,追求理想也需要为之付出,所以让人心里放不下,让人有思乡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在动乱的时代就更甚了,家乡一草一木,家人音容笑貌,都印刻在心上。有许多家书,是漂泊在外的革命工写给

9、自己的父母亲人,表达对家里情况的关心和对家人的思念。家书没有华丽的词赋,却因真情使人感动。四川南溪人孙炳文生于1885年,于1908年入京师大学堂,1911年加入同盟会,之后与朱德一起留学德国。在德国哥廷根一所大学旁听期间,他写下了一封给表妹夫的家书。家书里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问候弟弟的学习、生活情况,提出了给弟弟的建议。信中写道:“附一闻,此间长夏犹时作嫩寒,回忆故乡风物,不禁怅然!时艰,万万珍重!”人在外,异乡的种种不同都容易勾起思想的情绪,就好像南方人没有习惯下雪的冬天,北方人也常吐槽室内没有暖气。读到这里,让人脑海里产生一个画面,仿佛看到一个求学海外的青年在夏天本应炎热的时节却偶尔感到

10、有点寒凉,他捂紧了衣袖,想起故乡四川的时节风貌,夏季的荷塘月色,虫叫蛙鸣,内心惆怅又感慨,又念及国内的现状并不太平,世道艰难,只得在信上重重写下“万万珍重”,这四个字有千钧的重量,道出心中牵挂,心中感伤。每个在外的游子也都会想念家乡的父母,这种思念更是双向的,家里人的担心,游子的乡愁,像一根根亲情线牵着两头,跨过祖国的千山万水。这根线无形中是思绪万千,具体来说就是这一封封家书了。生于贵州瓮安的冷少农,在1930年于南京工作期间,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好久没有接着你的信了,更是好久没有聆听你老人家慈爱亲切的教训了,我的心中是多么想念啊!”,又写道:“前天接着你老人家三八妇女节给我的信,我高兴得什

11、么似的,我把它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几次,读得我真是狂欢得要跳起来,我知道你老人家虽然在痛快淋漓的叫骂我,但你老人家虽然已经是恼恨我,但还不至于弃绝我和不理我,由此我更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它的崇高和伟大,是任何的爱不能及得着的。”这真是一个孩子对母亲最直白的告白的话了!这一封家书里冷少农因收到母亲的信而雀跃高兴的心情仿佛也跃然纸上。我们每个人无论长到多大,在父母面前都还是像一个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而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形象也为我们所熟悉,不管她在表面上是如何“叫骂”“恼恨”,但一定还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不会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爱之崇高伟大,古往今来都有人歌颂、有人感怀,但在这一封家

12、书里,这样亲切的文字,却尤其使得我们有所感触,有所共鸣。一个人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有工作岗位,也是家庭中父母的儿子女儿,弟妹的哥哥姐姐,儿子女儿的爸爸妈妈。一个人在学习和为知识而奋斗的同时,也不能不关心晚辈和下一代,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坚定信心。杨杰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参谋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等职。1945年,杨杰在重庆与谭平山、陈铭枢等爱国民主人士组织了“三民主义同志会”。在1946年他写给儿子的信中,他对自己的儿子提出了成长的建议,教导儿子“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人的身上”,而在杨杰看来,“本钱”就是技术、学问、能力。

13、听着像不像我们的长辈曾经说过的道理?道理虽然简单,但其中的寓意却很深刻;听着虽然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当时唯有靠奋斗才能谋出路,只有肯努力的人才能成功,而在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技术、学问、能力是我们自己的宝贵财富,在战乱的年代它是夺不走的傍身之物,在和平的年代它是职场考场的制胜法宝。而任何年代,它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独立生存所必须的,也是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基础。长辈们对下一代往往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肯吃苦肯奋斗,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邓中夏写给被捕入狱的妻子的信里,他没有唉声叹气自怨自艾,让在狱中的妻子徒增忧伤之感,反倒鼓励妻子学习。他说:“妹妹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块,是学英

14、文的极好机会,切不可放过。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我已把英文津逮和英文字典送来,这样学下去,等到你出来,一定可以把英文学好呢!”在邓中夏看来,在狱中仍然不能够放弃学习,不能失去热爱生活的心,他说“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这样苦中作乐、甘之如饴的积极心态,实在值得我们学习。被捕入狱、受敌人折磨,光是想想也让人痛苦,但一颗红心却在苦难的环境里愈发火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贫瘠的现实中愈发热诚。生死未卜,前途难测,那至少应做好当前的事,生活困苦,但仍有精神的欢乐,有学习的可能性。邓中夏对妻子的鼓励,在黑暗的牢狱中有如一抹光亮,让人看到动力、看到希望。而最广为人知的红色家书之一,还是赵一曼烈士写给自己孩子

15、的信。赵一曼烈士在与日军作战中负伤,不幸被捕,就义时年仅31岁。她的家书也是遗书,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泪,带着对孩子的爱。她说“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短短几行遗书,不是千言万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落笔沉重,有革命烈士的拳拳爱国心,也有一位母亲的舐犊之情。而赵一曼领导抗日活动、被捕后在日军酷刑下拒不投降的事迹,被以电影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形式宣传开来,也确实以“实行”教导了全国千千万万的孩子,让人看到了一位革命烈士的坚贞不屈。语言和行动,哪个更重要呢?我们只能说,语言和行动上的一致,语言的真诚和行动的勇敢,都让人敬佩。而伟大的人,语言和行动都是闪闪发光的,都

16、有一份光彩。青年人的世界纵然热血激昂,却也存在爱情的风花雪月,而革命伴侣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也成为那段峥竦岁月的独特风景。他们有的在求学时结识,从学伴一路走到婚姻殿堂,有的在革命工作中逐渐培养默契,像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和翠平一样,在共同理想之上建立了深厚感情。而这样的爱情,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受得起现实的雨打风吹。曾先后任中共成都特支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等职的刘愿庵于1930年5月5日不幸被捕,5月7日就义于重庆,时年仅35岁。在就义前写给妻子周敦婉的遗书中,他深情写下:“我最后一刹那的呼吸,是念着你的名字,因为你是在这个宇宙中最爱我最了解我的那一个。”他在信中写了自己最后的愿望,希望妻子继续他的工作,把全部的爱他的精神灌注在事业上,也鼓励妻子不要懈怠消极,要努力工作,为中国革命成功而工作。张太雷曾参与并领导广州起义,在1921年他受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委托去苏联伊尔库茨克共产东方局任中国科书记前,他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信。他在信中写了自己的志向,也写下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