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孩子表演的舞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成为孩子表演的舞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让课堂成为孩子“表演”的舞台看一节课看的不是老师“表演”,而是学生的“演绎”,只有让孩子们融入你的课堂中,让他们学会思考,想去思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课堂的乐趣,数学的乐趣,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氛围,操作学习的激情,游戏学习的乐趣和创造学习的智趣,回归本源,才能让学生“火”起来。在课堂上看到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我们经常归结为他的习惯不好,于是我们想尽办法来纠正他的习惯,或者孩子不愿意举手发言,让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怎样才能真正让课堂“火”起来,让学生“火”起来呢?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喜爱“表演”的舞台吧。一、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在课堂上看到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我们
2、经常归结为他的习惯不好,于是我们想尽办法来纠正他的习惯,试想如果他对自己喜爱的事还会不会“习惯不好”呢?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一门课感兴趣,或许我们不用强调就能换来他的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同样一节课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一)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儿童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他们在亲身参与探究、实践等活动中,能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判断、推理的能力,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案例一】两位数加一位数情景一:教学246,让孩子自己摆小棒、拨计数器、说计算过程,完成后一起说一说它是怎样计算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
3、都是单独的个体,没有交流,遇到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有些孩子完成的快,有些完成的慢,还有些不知道怎样操作。情景二:教学24+6,活动: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交流以后汇报。这里让学生在组里交流完后,上台汇报,学生有三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出示用算式表示的计算过程整个过程都是在交流中进行的,学生之间进行了相互的补充,也能通过小组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问下面的小朋友有没有要补充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孩子自己完成。老师只是从旁协助,以及最后的总结提问,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案例二】制作角(1)制作固定角刚刚我们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请组
4、长拿出1号信封袋,用里面的材料和小伙伴一起做出不同的角。做完的小组可以就近欣赏一下其他小组的作品。展示作品。(2)制作活动角1、刚才我们小组合作做出了角,你想自己拥有一个角吗?组长拿2号信封袋,利用信封里的材料每人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伙伴帮帮你。2、发现角有大小:制作成功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角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老师也做了一个角,你想说什么?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3、角的大小和张开程度有关(1)既然角是有大小的,那你能把你的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在小组里试一试,把你们的方法跟小伙伴说一说。生介绍方法,角的两边张的越大角就越大。(2)现在你能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吗?你又能发现什么呢
5、?结论:张的越小角就越小。第一个制作角是让孩子们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材料做出固定的角,比如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这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角的特点,有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一个图形中可能有多个角,让孩子们从认识角的形转化为角的质,在孩子们主动操作中更深刻的体会。第二个制作角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制作一个自己的活动角,让孩子用两根硬纸板条和一颗按扣,根据顶点和边的特点来制作角,再一次强调了角的特点,制作完成之后,利用这个活动角让孩子自己去探究角是如何变大的如何变小的,在操作中感悟到角变大,要把两条边往外拉,也就是角的两边要张开,角变小,要把角的两边往里合,也就是角的两边要合拢。在操作中孩子们主动的把这个问题
6、融入为内需,更加直观化,真正使运用直观化手段成为处理和组织课题教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能主动地探究主动地学习。(二)让孩子体会到知识贴近生活如果学生觉得他所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没有紧密联系,那他会对所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课堂是需要他们的,只有让他们真正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才会尝试接受更多的知识。记得在教学方向时,一个孩子调皮的孩子提出来:学习这些干什么呀,在平时生活中我仍然不知道哪里是东南西北。听到这句话,我一愣,是呀,只有孩子们真正在生活中学会了辨别方向才是真的感受到掌握了知识。于是,我收集了许多在生活中辨别方向的资料,1、一般阳台的方向都是朝南的,孩子们知道因为那里要晒衣服,所以
7、要阳光充足,我特地拍了一些高楼的照片,并把全景和背景都拍了进去,孩子们很感兴趣,由于很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地方,一下子就感兴趣起来这个地方我认识,原来那是朝南,那是朝北的呀!”2、指南针白色的一头指南,红色的一头指北,我找了一些探索者在森林中的照片给孩子们加深印象。3、让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就属北极星了,北极星所在的方位就是北方,这是我们在野外认识方向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孩子们不知道北斗星怎么找,我告诉孩子们要想找到北极星,就要先找到北斗七星,这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个勺子,而北极星所在的地方就是这个勺子头两颗星连线再延长7段的地方(二年级孩子还没有学过7倍)。孩子们好像知道了一个重大的知识,来劲极了。
8、我问孩子们对这些天文知道感兴趣吗?孩子们直点头,我把一些天文学家的经历简短的介绍给孩子们,并且贴了图,他们听的很有意思。最后我告诉他,这些所有的天文学家全部都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数学家。没有数学做基础,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切有意思的天文研究都会是空想。我再次问那个一开始不愿意学的孩子:“现在你能在生活中辨别方向了吗?“孩子腼腆的笑了笑“能!”“我们在生活中其实还有其它的方法能辨别方向,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自己去找一找,好吗?”这时的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入寻找方向的海洋中,商量着下课一起去找方法。所以,生活是数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
9、基础,把学生引导到生活中去,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并学会把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固有的思考模式,让他们觉得教授给他们的知识都是他们如饥似渴想要得到的。就好像如果你不在菜里加一些他们喜欢的调味品,他们是不会想要尝试的。(三)让练习更有趣在很多儿童眼里,数学是难的,数学学习似乎就是计算、背公式、枯燥解题,学习数学也似乎总与做不完的题紧紧连在一起。特别是新课之后的练习题,复习题,更让孩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我们可以在练习中多插入一些
10、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些游戏或者比赛,换一种不同的形式就能让学生们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书上有一道小松鼠回家的题目,我用了比赛的形式进行,题目是要求答对每道题小松鼠才能到家,我让小组里的学生按1、2、3、4的顺序没人算一道题目,给每个小组记时间,看一看谁能获胜,起初害怕这道题会浪费时间,但是完成后发现效果非常好,基本是每个小组的时间都在30秒至1分钟,最后有一个小组的时间是21秒,这让其他学生很兴奋,都想尝试着超过他们,这就变成了学生自己想去算,超出了我预想的效果,由此看来,学生们有时并不是对计算没有兴趣,而是单纯的计算方式让他们觉得无趣,所以变换计算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数学,和它联系最紧密的就
11、是思考,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所以,让孩子主动的思考,联系生活的思考,快乐有趣的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更加有生命力。二、提高师生的创造意识成尚荣先生对“苏派”做了分析,其中一点就是:灵动而扎实。它更多地指向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如果说,“精简而丰富”更多地来源于南学、郑板桥的影响,那么,“灵动而扎实”则更多地来源于对苏派教学代表人物的实践经验和特色概括。特级教师李吉林就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对李吉林的教学风格做过分析和概括:“多彩而质朴”、“灵动而扎实:这是准确而生动的概括。教学需要灵动,需要教师生动活泼地教,更需要学生生动活泼地学。灵动,表现为一种教与学的状态和方法,是
12、心智的敞开和活跃,这样的状态和方法可以导向创造性学习,导向师生共同的创新。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1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3/88/3.7/15X15/7.3X1/3、1/80X80”,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继而引出“倒数”定义。这就是联想引入,联想引入是指依据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引入方法。由于数学知识间存在着类似、平行、递进、对比、从属、因果等关系,这就使学生的大脑能将两个看似互不相及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像展翅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多端的联想,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由联想
13、的天地中获得最大发展。如在教学“百分数”时,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这节课要学习“百分数”,要求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联想,学生依据自己的直觉大胆想到“百分数与分数有关”、“百分数与百有关”、“百分数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课。这样引入,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材编排的顺序是:长方形的周长一正方形的周长f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但我认为,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其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和明显。另外,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前没有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因此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作
14、了如下调整:正方形的周长一长方形的周长一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含义。你能判断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吗?(以此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师:现在有好几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解决。师:同学们都想到了先量后算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算一算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动手测量,并列式计算。生1:8+8+8+8=32(厘米)。生2:8X4=32(厘米)。生3:822=32(厘米)。生4:8X2+8X2=32(厘米)。师:谁来说说各自算法的理由?(学生汇报)
15、师:比较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因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可以使计算简便,所以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X4来计算)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展示学生三种不同的算法:(1)7+5+7+5=24(厘米);(2)7X2=14(厘米),5义2=10(厘米),14+10=24(厘米);(3)7+5=12(厘米),12X2=24(厘米)。师(小结):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生5:第一种。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生6:第二种。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它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生7:第三种。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16、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这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由特殊到一般,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仅教材上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也都能有一种灵动的状态。如在学过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练习,联系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概括为“底面积X高二这样就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了这一类概念的系统知识。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在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善于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上有讲有练,有问有答,既有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演示,又有学生的看书、质疑、讨论、操作。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一堂课真正动起来。三、回归本源,让课堂“火”起来无论我们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