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2339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摘要:中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通过概述稻鱼综合种养的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和普及,推进稻鱼综合种养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稻鱼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关键词: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现状;效益;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拥有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汉唐时期

2、已有相关文字记载。中国稻鱼共生最早作为增加山区百姓动物蛋白质的来源和增加稻田经济效益的实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稻鱼共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指导下,其技术体系得以建立,现已进入转型升级和新一轮高效发展阶段。种养范围逐渐从山区向平原、从南方向北方拓展,各地广泛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的稳产增效试验示范,稻-鲤、稻-鲫、稻-虾、稻-鱼-鸭等各种新型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目的也从农民的自给自足开始转变为将多余的渔获进入农贸交易。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关注稻鱼共生体系及其提升问题。19832000年,业界偏向于使用“稻田养鱼”这一术语,表达

3、的是在“稻田”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开展养鱼生产的技术。20002010年,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强力推进下,稻田养鱼在中国有了很大的规模拓展与技术完善,表述已经从“稻田养鱼”转变为“稻田综合种养”o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中国“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1年后,稻田综合种养一词成为引导性主流。2014年后,业界将原先使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术语逐渐表述为“稻渔综合种养”。“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对传统稻鱼模式进行了技术创新,其面积和产量得到快速攀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也得以显著提高。此时,新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由最初的稻鱼共生拓展到稻虾、稻蟹、稻

4、鳖等多种共生模式,故而“稻鱼”术语也从最初拓展为现在的“稻渔”。所谓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产业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下在稻田中开展水产养殖,以“以渔促稻、稳粮增效”为指导原则,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目前,中国稻渔综合种养已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龟鳖、稻-鱼、稻-贝、稻-蛙及综合类等7大类24种典型模式。随着新型模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着重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然而,稻鱼综合种养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但对于繁多复杂的鱼类品种,稻鱼综合种养的相关研究相对不足。稻鱼综合种养产业是新时代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之一,可为加快推

5、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此,本文主要综述了稻鱼综合种养原理和关键技术、稻鱼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和贡献,探讨目前稻鱼综合种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1稻鱼综合种养原理及关键技术1.1 稻鱼综合种养原理稻鱼综合种养原理是基于稻田浅水环境下,应用生态学原理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加入鱼类进行养殖,从而优化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水稻与鱼的互利共生。通过这种混合种养模式,营造稳定、小规模的生态系统。鱼在稻田内的活动,可以达到松弛土壤的效果,其排泄物还可作为肥料提升土壤的肥力;同时,鱼还可以将水

6、稻害虫、杂草草籽等作为食物,对稻田起到除虫、除草的效果。这样不仅减少了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也消除了化学防治带来的农药残留问题;此外,对比常规稻田种植,不仅可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还增加了养殖鱼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基于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依托水稻和鱼类两大资源优势,稻鱼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符合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1. 2稻鱼综合种养关键技术1.1.1 田间工程技术在进行稻田养鱼之前,稻田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选取的稻田所在位置应水源丰富、水质良好且排灌水方便;鉴于沙田的储水性能较差,稻田养鱼应

7、尽可能避免选用沙田。其次,选取的稻田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气性和酸碱平衡,且未受到金属污染;对于降雨较多的地区,应尽量选择在平坦的地区和不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位置,尽量避免异常天气的影响。最后,选择水稻品种时尽量考虑抗倒伏和抗病害的能力,利用大苗移栽的方法,进行宽行密植。对比常规稻田种植,稻田养鱼需要加高加宽田坡(田基),插秧前在田填上挖掘鱼沟和鱼函(也称鱼溜),其形状根据水田面积划定。鱼曲一般建在田中央或者田对角,一般占总面积的5%10%,深度为1.015m,形状可设计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四周侧面做硬化护坡。为便于水体交换,进出水口要对开。不仅鱼沟与鱼坑之间需要互通,鱼沟之间也要互相连通。在

8、挖鱼沟时要尽量保持直向,便于鱼的流动,且有利于通风。据相关研究表明,各类沟型的水稻稻谷产量及田鱼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产出收益以十字沟表现最佳。1.1.2 高效栽培技术在完成田间工程后,可实施水稻高效栽培和鱼苗放养。通过“合理密植、环沟加密”,保证单位面积水稻种植穴数与单一水稻种植模式比不减少,并充分利用边际效应。首先,在水稻种植区进行插秧,常规选择插秧密度为(1015)万株hr;其次,进行鱼苗放养,放养时间通常选在水稻插秧后的一周,且放养前应确定好苗种的选择。目前,稻田养鱼多选择草鱼、鲤、鲫、泥纵等作为主要养殖品种。实际进行苗种选择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应于稻田浅水环境、温度变化大、低溶氧、生长

9、周期短、生长快、中下层栖息性、草食性或杂食性、市场价值高且适合当地的品种进行养殖,其放养密度因水稻实际种植情况、总体养殖面积、选定的苗种等不同应有所差别。1.1.3 水质调控技术该项技术的核心是进行水位调节。首先要根据季节、天气和水质变化及时调整水位,其次是根据水稻晒田治虫要求调控水位。一般在稻田浅水插秧、深水扶苗的基础上,从插秧起到分蕤数达到指标这段时间内,水深应以稻为主,不灌深水;当分篥数达到指标后,鱼体也长大了,此时则应按鱼的需求确定水深,采用深灌水控制分蕤。到水稻生长后期,尤其是高温季节,则要求深灌水。可以采用物理化学调控技术、水位底质改良技术、栽种水草调控技术,达到水质的“肥、活、嫩

10、、爽”。1.1.4 生态防控技术通过推广优质品种、跟踪种养品种特性、发布主要病害预测预报等防控措施,建立“生物控制、群落重建、立体防控”生态防控技术体系。稻田养殖鱼类后,鱼不仅可吞食水稻的害虫,如稻飞虱、螟虫、稻螟蛉、稻叶蝉、稻象鼻虫、浮尘子等,还可吃掉多余的“稻脚叶”和杂草,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从而提高水稻抗病害能力。因此,稻田养鱼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和杂草,而且可以降低农药喷施量。目前,稻田养鱼模式下多通过减少肥料施加和农药喷洒的方法来降低农药对水稻和鱼类的危害。1.1.5 协同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与数量和施肥的时间与方法对稻、鱼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

11、为辅,基肥重施、追肥轻施的原则。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从而实现饲料肥源再利用、养殖生物粪肥循环利用和酵熟有机底肥的施用。1.1.6 配套捕捞关键技术稻田养鱼通常是先收鱼再收稻。捕鱼主要采用流水迫聚和地笼诱捕两种方式,捕鱼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鱼体,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和死亡,成鱼要保持活体上市。成鱼起捕后,应先洗净余泥,再进行分类、分规格,对于不符合食用标准个体的鱼种,可将其放入人工养殖池中进行强化饲养后再销售,或转入其他养殖水面作为翌年放养苗种。1.1.7 精准管控技术该项技术集成创新了放苗前准备、苗种选择、苗种消毒、苗种投放、饲喂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日常管理、防

12、逃等系列技术。养鱼稻田的田间管理,除了做好日常的巡视,防止大水漫填、田填漏水、拦鱼栅损坏等而造成的逃鱼外,还应处理好农田施肥、农药灭虫、浅灌晒田与鱼类养殖的关系,从而进行精准管控。1.1.8 质量评价技术主要对水稻和鱼类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水稻而言,主要在种植、储藏加工和流通销售等阶段进行质量管控。对鱼类而言,主要在养殖、加工、保存运输和流通等阶段进行全程质量管控。同时,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利用传感网络、可视化监控网络、REID电子标签等手段建立稻鱼综合种养产业链全时空监控和质量安全动态追溯系统。2稻鱼综合种养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各地在养殖品种、技术模式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实践,稻

13、鱼综合种养发展迅速,且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初步形成了稻鲤、稻纵等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主导种养模式。1.1.9 鲤种养模式稻-鲤种养模式是山区、丘陵地区开展稻鱼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2019年,稻-鲤种养模式产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四川、湖南、贵州、广西和云南。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鲤综合种养为例,每666.7m:稻田投放规格为2540g/尾的鱼种共计250400尾,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情况下,稻田增加水产品产量38kg666.7nr,产值可达到1900元/666.7ms收益为1000元/666.7nr左右。养殖成本为900元/666.7m:(鱼种费用150元/666.7m-,开挖

14、鱼沟、鱼函费用300元/666.7ms粗饲料费用100元/666.7ms人工费用350元/666.7值),销售价格为50元/kg。同时,可以减少稻谷生产的施肥和农药成本100元/666.7值。2. 2稻-瞅种养模式稻-纵种养模式在全国广泛分布,2019年其产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湖北、安徽、湖南、广西和陕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将稻-纵模式推广应用到了哈尼梯田上,破解了哈尼梯田生态保护危机,服务当地脱贫攻坚,促进农户增产致富。每666.7nr梯田投放规格为35cm的泥瞰苗共计8000-10000尾。按稻谷单价2.5元kg,产量为700kg666.7ms产值可达1750元/666.

15、7nr;泥纵单价为50元kg,产量为100kg666.7ms产值可达5000元/666.7生产成本共计1800元/666.7m秧苗费用220元/666.7nr,肥料费用180元/666.7iff,泥口苗费用1000元/666.7mt,饲料费用400元/666.7值),稻-种养模式的收益可达4950元/666.7Iffo3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2023年6月1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3)18号),公布了114项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推荐的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入选。稻鱼综合种养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互利共生的朝阳产业,其发展越来越

16、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同时,产业化融合发展和渔农品牌集聚效应也在不断加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在水产品稳产保供、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成为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促进稳粮增收和水产品稳产保供发挥重要作用。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主要有经济贡献、社会贡献和生态贡献3个方面。2.1 经济贡献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水稻增产,还可以通过水产品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品化、品牌化和具体化等特征,能够为广大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O全国调查表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较单种水稻模式经济收益可以增加90%以上;同时,与常规水稻单作农场相比,稻鱼种养型农场氮肥投入平均减少33.63%,农药平均减少59.73%;生产成本减少超500元/666.7r,产值可增收约1000元/666.7mo此外,通过沟边密植水稻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平均比单作增加2.9%,且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