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长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夯实基层基础,高质量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质量期待,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25年。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时期,坚持以居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资源向基层下沉,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城乡社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机制逐步完善,为民服务机制普遍推行。二是以服务中心为基本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社区
2、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8%o十三五期间,建成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个、社区学院10所、社区学校15所、社区学习点80个,建成15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建成农村半小时、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成社区医院15个。三是城乡社区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城乡社区普遍能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办理、代办等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办理更加快捷,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四是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推动互联网+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云端信息化支撑、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加强,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Wjo(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
3、,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社区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推动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不断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面对新形势新期待新任务,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地方社区服务整体扶持政策配套不足,老旧小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服务承载力有限,居民亟需的养老、托育、保健、娱乐、家政、
4、保洁等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还不充分,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还I;瞰薄弱,社区工作者就业吸引力、岗位认同感、队伍稳定性有待提升。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围绕服务大局,优先发展社区就业、养老、托育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强化问题导向,补齐社区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深化创新,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和效能。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全面贯彻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工作要求,以健全机制为前提,以增进居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断满足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加强服务设
5、施、人员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保障,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让基层更加和谐稳定。(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面领导,依规履责。更好发挥政策制定、资金保障、公共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促进提升组织力,发挥服务群众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坚持以居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精细化服务,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构建多方参与的服务格局,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分类实施。科学把握城乡发展差异,推动社区服务机制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
6、把握市场、社会不同定位,注重因地制宜,突出问题导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特点,突破重点、分层推进、分类实施,全方位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四是坚持数字赋能,提升科技支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创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扩展数字化支撑下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活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更加融合,精细化人文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村(社区)为民、安民、便民功能充分发挥,更好的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构建起管理有序、服务
7、完善的服务业态,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主要任务(-)完善城乡社区服务格局。1 .建立健全引领机制。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压实乡镇责任,统一领导,在村(社区)开展服务的各类组织、机构和人才,统筹用好面向村(社区)服务的各类资金、资源和项目,牵头开展服务项目设计、议事协商决策、实施评价问效等工作。全面健全村(社区)组织引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村(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社区服务的体制机制。围绕群众关心的服务事项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全面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心聚力工作。推动有物业服务的社区建立
8、健全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强化社区组织领导能力、居民委员会指导能力、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能力。2 .健全多方参与格局。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城乡社区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慈善捐助等方式,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服务机制。支持
9、社区服务企业发展,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构建养老助残、农村留守人员关爱、应急救援、助学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邻里互帮互助和互动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开展连锁经营。(二”曾强城乡社区服务供给。重点强化社区养老、托育、助残服务供给,做好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关爱照护,推动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社区养老、助残、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保参保政策宣传、参保经办服务指导,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着力提升基层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推进健康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加快城
10、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社区照料、机构照护相互衔接的长期照护体系。夯实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以村(社区)居民中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为重点,大力帮扶其就业创业。扩大文化、体育、科普等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强婚姻家庭文化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补齐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加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邮政、金融、电信、供销、广播电视等公共事业服务水平。支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失能照护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推动构建城市社
11、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三)增强城乡社区服务效能1.科学规划服务设施布局。优化以群服务中心为基本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推动乡镇(街道济口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新建设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按照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要求,构建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和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营造社区场景;已建成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通过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促进便民利民服务集聚集群发展、项目化系统化供给。按照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优先原则,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促进各类服
12、务设施功能差异互补、内容衔接配套。推进社区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无障碍建设,创建一批儿童友好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城乡社区建设社会工作室和志愿服务站点。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强化农村地区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等服务供给。2、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公共服务目录和社区服务清单,以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建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健全人口预测预警制度,完善社区普惠养老托育服务,鼓励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推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保证良性健康
13、发展。推进健康村(社区)建设,健全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发挥村(社区)在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推进社区全民健身工程,扩大文化、科普等公共服务供给。力口强婚姻家庭文化服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着力增强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一站办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人多岗、轮流值班制度。完善服务评价与群众满意度评估机制,实现
14、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全覆盖。(四)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1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推动互联网+服务终端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加快服务网、服务终端和一体化云平台等现有设施,增加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数量和种类,面向群众提供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根据服务群众需要依法依规向村(社区)开放数据资源。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解决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家庭终端和城乡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发展实时监测和智慧养老等社区惠民服务应用。2、构筑美好数字
15、服务新场景。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进数字社区服务圈、智慧家庭建设,加快提升社区和家庭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促进社区家庭联动智慧服务生活圈发展。培育推广数字化应用场景,支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议事协商、养老、家政、卫生、托育、消防、安防等社区治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探索推动无人物流配送进社区。支持各区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组织开展智慧社区、现代社区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高效匹配社区全生活链供需扩大多层次便利化社会服务供给。(五)强化社区服
16、务人才队伍建设。1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与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动态调整,建立职业成长机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积极开发基层社区就业服务岗位,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用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健全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选派、聘用、招考、基层项目招募、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2 .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加强社区服务人才培训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能力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工作者分级培训制度,用好现有的线上线下培训平台。依托有条件的院校开展社区服务相关人才培养和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强化社区服务人才供给。依托各级各类干部网络培训平台开放共享社区服务精品课程,推动优质网络培训资源直达村(社区)。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等,持续提升社区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