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在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在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培养在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自然与社会协调演进的一种状态。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从两方面着手,教育和实践,概而言之日“知行合一”、汲取中华民族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孔子提倡仁爱万物,主张“不时不食”。孟子尽心上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并且提出通过“仁民而爱物
2、”这一途径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关于“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我为一”,宋代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特别是绿色消费观的树立。树立从我做
3、起,从小事做起的环境意识。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袋,自觉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处理,控制污染。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勤俭、节约、循环、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和替代消费。(2)支持相关社团组织活动。公众参与是大学生提升生态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而大学生的社团组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参与的团体,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载体。在校园内,大学生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世界性纪念日以社团为核心在校内外辐射性地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活动,如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通过举办环境宣传月、环境文化节,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生态文明引领大学生活同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