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4313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摘要: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保证,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关键词:建设,节水型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当前,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我国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全面推进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

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1-1、从水资源的现状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重要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保证。地球是一个水的世界。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38.57亿亿m3 。其中约97.5%是海洋中的海水、内陆咸水和高矿化度的地下水,这些水难以利用或用途非常有限。还有2.2%是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中的水,这些虽是淡水,但人类也难以利用。人类能够开发利用的淡水只占0.3%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分析,全世界可以再生的淡水资源只有47

3、.43万亿m3 ,人均7831 m3(2000年)。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人,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 m3 ,将步入严重缺水国家。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将达到70008000亿m3 ,而全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9000亿m3 ,预计的用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总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问题的21世纪,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加紧迫的压力。水资源短缺也已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们的国情、水情和经济社

4、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节水是一项重大的国策,也就决定了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1-2、从水资源利用状况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毫无疑问,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那么,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现状又是如何呢?总的状况是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污染损害严重,节水潜力巨大。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比较低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据有关部门统计,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发达国家的十几倍。农业灌溉(仍存在大水漫灌)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 ,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5

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先进国家为85%以上。许多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先进国家6%以下。此外,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系,又造成水污染和环境破坏,又进一步加剧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用水效率与世界的差距,也预示着节水的巨大潜力,说明在用水需求方面有很大的可压缩空间。通过节水,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1-3、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做好水利工作的根本方针。人水和谐、人与自然

6、协调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同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来支撑和保障。当前,人多水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们的突出水情;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是水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树立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这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治水理念,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

7、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及生态用水安全要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的水资源支撑。2、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节水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手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性浪费

8、,使有限的水资源永续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2-1、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节水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节水型社会通过内在节水机制的运行,可以实现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和微观的高效率、高效益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持续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2-2、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是节水型社会的基本目标。节水型社会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的用水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3、节水型社会是全民水资源价值观念普遍确立,节水活动普遍参与

9、的社会。节水是全民的事业,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一次社会观念的革命,只有全社会的普遍参与才能形成。2-4、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是水资源工程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劣治”向“良治”的根本转变过程,将实现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根本性转变。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全民的节水意识大大增强,政府管理水资源的能力和手段大大提高,从而达到全社会自觉节水的目的。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的强力推进,一般来说应主要从以下内容入手:3-1、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组织实施。要制定系统的节水政策、措施,

10、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方案,并由各级政府认真组织实施。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3-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配置。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

11、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3、加强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海水及微咸水利用、工业及生活废水减排处理和回用等。3-4、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确立节水投入的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贴,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及时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

12、检查。3-5、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节水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完善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倡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增强全民节水自觉性。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节水,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4、结语:总之,一个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就具有客观存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我国有2/3的国土面积属于资源型缺水,有些地区水资源开发已超过极限,再加大开发力度,将进一步把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推向毁灭的边缘。在有限的远距离调水条件下,只有依靠以内涵挖潜为最主要手段,来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以提高和改善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电力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