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4318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doc(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如何搞好柞蚕场水土保持工作*市柞蚕产业历史悠久,柞蚕放养面积占全国的18%,是我国著名的柞蚕之乡。柞蚕业是我市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农民特别是中南部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柞蚕丝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放蚕的收益也大幅增加,蚕农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柞蚕生产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柞蚕放养与水土保持本身就存在矛盾,在当前形势下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具体表现为:柞蚕场经过长期放养,退化、沙化日益严重,柞蚕单位产量降低;蚕农为增加产量,不断扩大放养面积或增加单位面积蚕场承载量;这种急功近利的掠夺式经营又进一步加剧了柞蚕场的退化、沙化,形成了蚕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2、。如何破解蚕业生产与水土保持这一难题,使蚕业生产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市水土保持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东部山区各蚕业县区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一 、*市基本情况1.自然情况*市位于*半岛东部,自然概貌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地区属*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台地。*市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为104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30.94亿立方米,人均6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3倍。*市土壤在全国属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土壤群系,分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草甸土和淹育

3、型水稻土五个亚类。*市森林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覆盖率为67.8%,居全省第三位。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木本植物350多种。阔叶树中以柞树为优势树种,以下依次为核桃楸、刺槐、杨树、椴树、柳树等。全市有天然草场14.28万亩。2.社会经济概况2009年*市总人口为58.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1万人。*市总面积5513.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3.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39%;林地4083.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0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8.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5%。2009年农村各业总产值32.6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040

4、元。二、*市蚕业生产情况*市柞蚕放养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解放前受战乱影响,发展缓慢,蚕业生产大起大落。1908年我市蚕区只有41处,至1917年才发展到663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蚕茧,强迫农民放“国蚕”,柞蚕放养规模急剧扩大。1933年放养柞蚕8490把,为解放前最高峰;但到1945年萎缩至700把,产茧仅1.6万千粒,下降到历史最低点。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柞蚕生产,采取各种措施调动蚕农积极性,蚕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柞蚕放养把数由1949年的1209把增长至1966年的24435把;自此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柞蚕放养面积虽有波动,但多数年份均维持在

5、20000把以上。蚕茧产量受天气条件影响起伏很大,但总体仍呈现快速发展趋势。1976年全县蚕茧总产347871千粒,是1949年的9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采取“扶桑建柞,柞桑并举”的方针,残次蚕场停蚕还林,蚕场经营推行“四权到户”(使用、管理、建设、继承)生产责任制,蚕业生产进入平衡发展阶段。1979-1996年16年间,年均放养面积15755把,年均总产1033685千粒,单产67.8千粒。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市实施了科技兴蚕战略,大力推广优良茧种、混合液消毒等技术,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蚕农养蚕素质,蚕业生产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最近几年,全市柞蚕茧平均单产达70千粒,比上世

6、纪八十年代增长10%,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我市还大力兴办柞蚕茧深加工企业,全市现有蚕茧加工企业40余家,年创产值2亿多元,为国家创税2000多万元。三、柞蚕场水土流失现状柞蚕放养与水土保持本身存在矛盾。经过长期放养,又缺乏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柞蚕场,会依次出现“鳞状斑蚀爪状沟蚀片状面蚀”的侵蚀过程,最终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我市的蚕场总面积为166万亩,根据蚕场植被情况和蚕茧产量可分为好、中、差三种类型。好蚕场为一类蚕场,中等蚕场为二类蚕场,差蚕场为三类蚕场。一类蚕场、二类蚕场、三类蚕场大致比例为2:4:4。各类柞蚕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一类蚕场植被层次分明,密度较大,轮伐更新前,

7、林相明显,郁闭度达0.7以上,侵蚀级别一般为轻度;二类蚕场柞树墩偏稀,轮伐更新前,柞树郁闭度在0.5-0.7之间,蚕场内灌草植物明显少于一类蚕场,侵蚀级别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三类蚕场柞树缺株少墩较多,轮伐更新前,柞树郁闭度在0.5以下,草灌植物明显退化,只生长少量旱生物种,侵蚀级别为中度或中度以上。最近几年,柞蚕茧价格逐年攀升,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各地蚕农纷纷采取扩大放养面积、超载放养等掠夺式生产经营方式,短期行为十分严重,导致我市蚕场水土流失情况进一步恶化。四、柞蚕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我市柞蚕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受本地区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主观因

8、素是蚕场植被遭到严重人为破坏。1.客观因素我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属千山山脉南段低山丘陵区,岩体构造中富含易风化的长石、云母等,这类岩石节理构造发达,有利于雨水和空气渗入。在剧烈冷热变化影响下,各种岩石物质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极易错动,分崩离析,在原处或下坡形成淀积砂砾母质,岩体粗糙松散,没有凝聚力,是形成沙化,导致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降雨也是造成蚕场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我市地处*降雨中心,降雨量大且集中,土壤易受侵蚀。根据气象资料,我市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且60%的降水集中在7、8月份;年均24小时最大降雨量100-200毫米之间。蚕场植被遭到破坏后,土体裸露,在强降雨的作用下,会引起

9、鳞片状面蚀,形成地表径流。由于水冲砂压,下泄上塌,形成沙化,导致严重水土流失。2.主观因素在植被较好的条件下,即使土层下面是砂砾状成土母质,也不易形成沙化。但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就会加快侵蚀,出现沙化。根据调查,导致我市蚕场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蚕场经营“责、权、利”不明确。林权制度改革之前,蚕场所有权归集体,使用归个人,承包期限短,更换频繁。政策体制上的问题导致蚕农普遍缺乏长远打算,用柞不爱柞,养蚕不养树,超载放养,过度使用,掠夺经营。林权制度改革之后,蚕场经营“责、权、利”不明的问题虽基本得到解决,由于政策问题导致的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却无法在短期内得到遏制。蚕区能

10、源紧张。我市蚕区日常生活能源主要来自于蚕场轮伐更新下来的柞树枝条。上世纪九十年代,柞树枝条占蚕区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虽然液化气、电力、沼气等农村非传统能源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单纯依靠生物能源的传统结构有所改变,但在蚕区的能源结构中,柞树枝条等蚕场更新物仍占主体,所占比例在60%以上。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全球能源紧张,石油、煤炭等价格大幅上涨,超过蚕农的承受能力,迫使蚕农重新选择植物枝条等作为主要能源。为解决能源问题,本应5-6年轮伐一次的蚕场,只隔两三年就更新一次,搂蚕场的枯枝落叶当柴烧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再加上蚕区群众有在蚕场内砍架棍、打疙瘩头的习惯,植被破坏就更严重了。缺乏科学经营意识。

11、在养蚕过程中,我市蚕农一般采用根刈的方式进行更新,这样做虽然方便了日常管护和蚕茧采摘,但却对柞树侧枝萌发极为不利,造成新发枝条长势不旺,产叶量下降;多次根刈后,植株就会死亡,造成蚕场缺墩少株,进而产生沙化。部分蚕农为操作方便和防止柞蚕敌害隐居栖息,习惯将蚕场柞树下面的草灌植物彻底清割干净,其结果是降低了种籽结实数量和根茎繁殖能力,加速了植被向逆向演替发展,无意间破坏蚕场植被。生产经营短期行为严重。我市蚕场生产经营中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林权制度改革以前主要为政策原因导致,现在主要受经济利益驱动。近几年来,国际市场柞蚕丝价格不断上涨,带动柞蚕茧价格一路攀升。2005年之前的近十年间,本地柞

12、蚕茧收购价格在5-6元/斤之间波动,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即上涨至7元/斤,之后几年陆续达到8元、9元的水平,去年突破10/斤关口,最高达到12元/斤。随着蚕茧价格的上涨,养蚕收益也随之提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蚕农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提高产量:一是加大单位面积放养量,二是扩大放养面积。加大单位面积放养量必然导致蚕场超载,影响柞树的生长发育,加剧水土流失;在现有蚕场都已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蚕农为扩大放养面积只能把目光转向已停蚕还林的生态公益林或是严禁放蚕的陡坡柞树林地,把这两种地类开辟为蚕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更大,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更严重。另外,大量砍伐蚕场柞树出售枝柴对水

13、土保持的破坏也不容忽视。以*南部蚕区为例:2000年前后一捆枝柴的价格约为0.6元,2005年就上涨至1元,今年春天达到了3元/捆,面积较大的一把蚕场可产出枝柴2000多捆,蚕农仅出售枝柴的收入就超过6000元。超载放养、超面积放养和伐柞卖柴都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短期行为,这些行为是最近一个时期蚕场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蚕场放牧。我市农民有在蚕场内放牧的习惯。在柞蚕场内放牧,牲畜不仅掠食大量旺盛生长的草本、灌木植物,破坏了植被的层次结构,而且牲畜踏踩坡地,牧道纵横,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体坍塌,早春放牧危害更重。缺乏水土保持措施。目前我市蚕场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蚕场补植,农民补植柞树的目的是

14、增加单位面积放养量,这种措施只是客观上对水土保持有利,并非专门水土保持措施;专门的水土保持措施仅仅局限于水土保持部门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设置的如紫穗槐穿带、修建谷坊等,治理范围小、措施单一、分布零散,不能形成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在自然因素不利、人为破坏严重的条件下,我市柞蚕场又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一类蚕场得不到及时预防,二类蚕场得不到有效管护,三类蚕场得不到集中治理,柞蚕场水土流失必然越来越严重。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我市蚕场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按办法规定,蚕业生产的主管部门为市蚕业总站,具体负责蚕场的注册审批、办理蚕场采伐许可证等管理工作;蚕场所在村民委员会负责蚕场轮

15、伐更新管理。目前,我市蚕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也是造成蚕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蚕场管理中存在职能交叉。例如,蚕业部门注册的蚕场情况与林业部门掌握的柞蚕情况存在差别,蚕业部门注册的柞蚕场面积为166万亩,林业部门的数据库体现的蚕场面积为128万亩,蚕业部门注册的38万亩蚕场被林业部门认定为公益林,致使部分蚕场权属不清,造成林蚕两部门的矛盾,也不利于蚕场管理。蚕场管理中存在漏洞。按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蚕场采伐许可证办理工作由蚕业部门负责,可不必经过林业部门审批。但近年来,部分蚕农利用蚕场采伐制度上的漏洞,以蚕场轮伐更新为名,砍伐蚕场树木,出售木材或枝柴获利,加剧了水土流失。蚕场管理中存在空

16、白。现行蚕场管理体制中没有明确水土保持部门的职能,这不但不符合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更影响水土保持对全市蚕场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致使蚕场水土保持工作严重滞后。我市蚕场水土流失加剧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既有思想意识问题,也有管理体制问题。这决定了蚕场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蚕场水土流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五、蚕场水土保持工作模式探讨单纯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治理蚕场水土流失的最好方式是全面禁蚕,退蚕还林。但蚕业生产是我市农村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面禁蚕既不符合经济规律、又违背农民意志,在现实中没有可行性。因此,蚕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与蚕业主管部门及其它部门相互协调,蚕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必须与促进生态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电力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