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淄博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我市以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构建起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三大领域竞相迸发、产业融合更显张力、创新要素加快聚集的发展格局,汽车产业链能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我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入选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成功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2023年,我市8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7.9亿元,同比增长30.7%。一、产业基本情况(一)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加
2、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支持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扶持四强产业、新经济、氢能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从打造新能源汽车新赛道、培育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整车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重塑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形成了有力支撑。(二)产业体系初步成型。整车方面,我市重点引进、培育了山东吉利新能源、唐骏欧铃、国金汽车、舜泰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方面,我市主要集中在电机、电池、板簧、齿轮等领域,形成了与整车配套的产业体系。山博电机的汽车精密控制微电机年产200万台,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3名;火炬能源牵引电池市场居
3、国内首位;山东汽车弹簧厂成为戴姆勒在中国唯一板簧供应商;北齿(山东)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淄博,是北汽集团第九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燃料电池发动机知名企业亿华通、爱德曼均在我市布局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化项目,舜泰汽车生产的燃料电池冷藏车已投入运营,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一电堆一发动机一整车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由舜泰汽车牵头,联合智能网联汽车(山东)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航天汇智能网联研究院、众联能创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创建山东省智能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睿羿科技、雄狮智驾(淄博)等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填补了我市在无人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方面的空白。(三)产业链群聚集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汽车
4、产业基础优势,主要依托淄川区、博山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临淄区无人驾驶产业园区、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提升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带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打造特色优势汽车产业集群。(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2023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重点项目中,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3个,总投资73亿元。山东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高端商用车产能整合改造提升项目、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产线技改项目、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谷产业园项目、北齿(山东)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汽车零部件产品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规模能级。二、存在问
5、题一是汽车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少,虽然引进了头部企业吉利汽车,但是目前拉动作用还未显现,其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项目推进及市场开拓力度不大。二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等核心产品未形成产业化,虽具备了电机驱动、电池PACK、控制策略的设计开发与试制试验能力,但大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还未完全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三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传感器等部分关键部件和技术还不成熟,产品成本偏高,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三、对策建议下一步,我市将积极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产品领域实现专业化、规
6、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整车制造与零部件集成相呼应的产业格局,带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建成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地。一是加大汽车产业招引力度。绘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进一步加大对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招引力度,瞄准汽车电子、微电机、发动机配件等企业开展招商,不断提升园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层次。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力度,积极引导多种资本向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借助引进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在深度整合地区产业资源基础上,实现“强强联合”,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支撑能力强的项目,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二是推动
7、企业技术创新。依托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行业、高校科技力量,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技术开发基地,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三电”系统,加快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永磁电机、控制系统等产品技术突破。加快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积极推动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展轻量化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续驶里程、增强效能、优化成本。三是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围绕“十四五”时期国家、省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及政策导向,深入开展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对标衔接,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搭建高层次合作平台,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合作交流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产业链条上下游资源,搭建汽车产业协作和产品供需平台,增进企业间交流合作,聚力打造汽车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