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第一篇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干笃行,争先进位,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能者谋局,智者谋势。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着力从“有
2、没有”“足不足”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质量变革必然呼唤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然要求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在体制机制上加快突破、加快创新,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紧密结合,才能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制度环境和平台支撑,更好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要按照“
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增效,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巩固和深化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方面的改革成果。要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属于欠发达省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要精准聚焦国家所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抓住“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千方百
4、计破瓶颈、补短板、解难题,迈出改革开放的更大步伐,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坚定不移深入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深入推进效率变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来看,新旧动能转换依然不畅,转变发展方
5、式迫在眉睫,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不懈推动工业振兴,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夯实科技、教育、人才根基,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一个长期、艰苦、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必须通盘考虑、谋定而后动,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步一个脚印,一任接着一任干。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更不能只顾一域、不顾全局。要大力弘扬担当实干作风,大兴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之风,努力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凝聚起推动*民族地
6、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壮美*建设新局面。第二篇机构改革激活力国家治理提效能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机构改革备受瞩目,这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方案着眼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意志,必将有力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
7、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改革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推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充分证明,机构改革带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改革永远在路
8、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作出了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方面的重大部署,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触及的利益比较深。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改革关键环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肃改革纪律,
9、确保机构、职责、人员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确保机构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唯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才能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10、,确保机构改革方案贯彻落实不打折、不变形、不走样,就一定能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好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第三篇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基,是经济命脉所系。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国家竞争力的载体。我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近五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o去年,我国有13
11、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54家。高铁、核电、4G/5G等成体系走出国门,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我国制造业正处在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临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艰巨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这是有利条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短板还比较明显
12、,这是面临的挑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继续推动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国际竞争力。新征程上,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钾足劲头发展高端制造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有了坚实有力的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密码。国家真正强大,必须打牢大国制造的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走好“质量兴造”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打前锋。制造
13、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让中国高铁跑得更快,对民族复兴意义重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至2023年的40万家,已拥有23家国家自创区、177家国家高新区。在此基础上,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后劲就会越来越足。做大做强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制造业“含绿量”决定“含金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
14、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才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集中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尤其要借助数字化赋能,推动制造业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同时,健全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铺平创新成果转化道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强不强,不是光看会造什么,重要的是看怎样去造,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去生产。随着结构的转变、红利的消失、竞争的加剧、不确定性的增加等,我国制造业发展迎来新的变革与机遇。对于制造业企业,如何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如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模式创新、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等,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不断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