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社会救助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社会救助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市社会救助办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社会与谐稳固,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相习惯。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前两款所列行政
2、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者经办人员承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与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
3、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第八条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第九条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第十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与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的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第十一
4、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能够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第十二条对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
5、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与重病患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第十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定期核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决定增发、减发或者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决定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三章特困人员供
6、给第十四条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给。第十五条特困人员供给的内容包含:(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三)提供疾病治疗;(四)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供给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特困人员供给应当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第十六条申请特困人员供给,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能够委托村民
7、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特困人员供给的审批程序适用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熟悉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给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给。第十八条特困供给人员不再符合供给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者供给服务机构应当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供给并予以公示。第十九条特困供给人员能够在当地的供给服务机构集中供给,也能够在家分散供给。特困供给人员能够自行选择供给形式。第四章受灾人员救助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对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提供生
8、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与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与分布等情况,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保障自然灾害发生后救助物资的紧急供应。第二十二条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第二十三条灾情稳固后,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评估、核定并公布自然灾害缺失情况。第二十四条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住房损毁严重的受灾人员进行过
9、渡性安置。第二十五条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及时核实本行政区域内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第二十六条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为因当年冬寒或者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第五章医疗救助第二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二十八条下列人员能够申请有关医疗救助:(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二)特困供给人员;(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第二十九条医疗救助采取下列方式:(一)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二)
10、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与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第三十条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与特困供给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直接办理。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便利服务。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
11、者给予救助。符合规定的急救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应当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第六章教育救助第三十三条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给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给人员,与不能入学同意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第三十四条教育救助根据不一致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有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实施,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第三十五条教育救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与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确定、公布。第三十六条申请教育救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就读学校提出,按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