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6369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史教学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民族志教学大纲说 明一、本大纲是根据民族学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而编写的,供教师教学参考。二、 依据民族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中国民族史的教学目标是: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 民族观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阐述我国各民族(包括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和曾经在中国历 史上出现过现在消失了的民族)的源流;各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 面的沿革及其特点。揭示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介绍中国各民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所进行的斗争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使 学生

2、准确地理解和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史学理论,认识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 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 愿,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并使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课堂引导,培养其运 用民族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使其达到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 平,很好地为民族学专业打下坚实的民族历史基础。三、 本课程主要选用中央民族大学陈连开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纲要一书为 教材。该书的编著者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族观为指导,以汉文文献资料与考古学、 民族学和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相结合,相印证,简明扼要地叙述、论述了各民族 的历史

3、发展和各民族的历史如何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及各民族对中国历史的所作的贡 献。该著作线索清晰,引用资料比较详实准确,内容丰富,论点明确,是一部较好的民族 史教材。四、 本大纲依据上述教学目的与要求进行编写。有关中国民族史的一些争议问题, 本大纲采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和说法。对一些比较具体的争议问题,用只讲事实, 不作结论的方法处理。五、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讲授一学年,周学时为3,总学时为102。导 言 (1学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志的研究对象,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通过对各民族 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史的学习了解,激发学生对统一多民族祖国,对祖国大家庭 内众多兄弟民

4、族的热爱和自豪感,使之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基本民族历史理论和方法,提 高学生学好本课程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中国民族志研窕的对象2 .学习中国民族志的意义3 .中国各民族的族系划分一、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1、中国各民族的族系划分2、学习、研究中国民族史的重要意义3、学习、研窕中国民族史的方法第章华夏的起源(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早、晚期直立人的文化遗址在中华大地上的分布特点及其在体质特征与蒙古人种 体质特征上的一致性,了解史前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深刻认识和理解 华夏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华夏起源的本土特点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5、格局的萌芽和民族起源的时代特点3 .黄帝集团、炎帝集团第一节华夏起源的本土特点一、早、晚期直立人的活动遗址在中华大地的分布状况二、早、晚期直立人的文化遗址的分布点及其在体质特征与蒙古人种体质特征上的一致性。三、丰富的考古资料说明,中华民族的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第二节华夏起源的挑战一、一元说所受到的挑战华夏起源一元说的含义。史前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为多元说提供实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社会进化。史前考古文化区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萌芽和民族起源的时代特点。第三节神话传说所反映的各部落集团父权制阶段以前的史影:燧人氏与有巢氏;神农氏;伏羲和女婿;盘古氏

6、。神话传说中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黄帝集团;炎黄集团;太昊与少昊集团;三苗集团。 参考书目:史记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59年。尚书,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礼记,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人类发展史,吴汝康,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文物出版社,1985年重印本。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新石器研究,佟柱臣,巴蜀出版社,1998年。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俞伟超,文物出版社,1985年。原始社会史,林耀华主编,中华书局,1984年。大汶口一一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74年。中国大陆上的远古

7、居民,贾兰坡,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炎黄氏族文化考,王献唐,齐鲁书社,1983年。复习思考题:1 .结合考古资料说明华夏起源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2 .简答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三个文化发展地带。3 .为什么说远古时代各部落集团的融合与分化,是中华民族起源时代的进化过程?第二章 华夏民族的形成(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认识华夏是以夏人、商人、周人为三支主要 来源,同时吸收融合四周其他部落的文化与成员,在西周形成了民族共同体的雏形;春秋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化和发展,华夷之间的各种联系交往愈来愈 频繁,华夷五方格局形成,华夷统一历史

8、大趋势出现,掌握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为秦汉以 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华民族整体联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夏、商、周三族的融合与民族雏形的形成2 .诸夏争霸的历史进程及民族间的斗争与融合3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与华夷大统一第一节 夏、商、周三族的兴起与融合一、夏人的起源与初兴二、商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三、周人的起源与崛起四、夏、商、周三族的融合与民族雏形的形成第二节华夏民族的形成一、民族矛盾激化与中原华夷杂处局面的出现。“四夷交侵,中国背叛,两周灭亡。戎狄内迁及华夷杂处局面的出现。二、诸夏争霸的历史进程及民族间的斗争与融合三、雄兼并与秦楚列于诸夏。秦人由

9、戎狄而认同于华夏。楚人由蛮夷而认同于华夏。华夏民族大认同。四、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与华夷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的出现。诸夏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夏改革的浪潮民族意识的进化与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华夷统一的历史大趋势参考书目:史记周本纪史记夏本纪国语周语下古本竹书纪念辑证尚书,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诗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礼纪,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左传,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国语,(吴)韦昭解,四部丛刊影印本。商周史实考证,丁山,龙门联合书局,I960年版。夏商史稿,孙装,文物出版社,1987年。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文物出版社,1980年。周原与周文

10、化,陈全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国上古史研究讲议,顾颉刚,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55年。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黄烈,人民出版社,1987年。复习思考题:1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2 .夏、商、周三族的认同与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试述华夷统一历史大趋势的出现为中华民族整体联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夷 戎 狄 蛮华夷五方格局第三章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7学时)教学要求:学习认识汉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汉民族在其发展初期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形 成、中国疆域基础上的奠定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管理制度; 隋

11、唐以来汉族族体状大的原因和状况,汉人分布格局演变的背景、途径、特点。掌握汉民 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内容。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 必然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汉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和发展2 .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的发端和民族政策、民族管辖制度基本格局的奠定3 .汉族分布格局的演变;汉族族体的状大与民族融合民族同化 第一节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一、分布地域的统一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定型化。统的度量衡制和货币。公共水利的发展。道路网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出现。三、文化的统一和发展汉文字的统一规范化。统治地位思想的

12、确立。汉人的宗教观念。风俗习惯。文学和科学技术:散文与赋。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化学。制瓷。丝织业。第二节统一多民族中国主体民族特征的形成一、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的发端二、中国疆域基础的奠定三、民族政策与民族管辖制度基本格局的奠定。四、汉人族称的变化与确定。第三节隋唐以来汉族的发展和状大一.汉族族体的壮大汉人传统的生育观,助长汉族人口的不断增多。不断吸收涵化内迁各民族,也是汉族人口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汉人分布格局的演变大势西晋永嘉年间至南宋末年,黄河中下游汉人向南方迁徒的三次大的浪潮。汉人向边疆幅射性迁徙的途径方式。汉人在全国均有分布,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三、汉族的同一性与区域性的辨证统

13、一。汉族虽分布地域辽阔,但其具有最基本的同一性和民族亲和力,尤为重视和珍惜国家的统 -O同时汉族的区域文化,也特点鲜明。四、劳俭朴而又富于革命传统。参考书目:史记,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59年。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62年。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65年。隋书,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3年。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5年。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75年。华夷五方格局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陈连开,收入中华民族研究初探,知识 出版社,1994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汉人”考,贾敬颜,收入中华民族多元一本格局。长水集,谭其骥

14、,人民出版社,1987年。河山集,史念海,三联书店,1963年。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国历代户口田亩统计,梁方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简明中国移民史,葛剑雄,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汉民族发展史,徐杰舜。复习思考题:1.2.3.汉民族的基本特征从汉族族体发展壮大看我国历史上民族同化民族融合发生的普遍性。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四章辽代以前的东北民族(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辽代以前肃慎系、扶余系各族的起源、分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 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把握两系民族的基本结构,深刻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 的决定

15、因素这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2.3.肃慎系、扶余系各族的起源、分布两系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渤海人的社会制度、贸易交通、文化技术第一节肃慎系民族肃慎的族名,分布,社会发展及与中原三朝的关系。二、四、 五、挹娄人的分布, 勿吉人的族源, 靴鞫人的族名, 渤海人的族源,社会生产水平,风俗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分布四至,社会组织与社会经济,与民族关系。族源,所处地域, 社会政治、军事、社会发展状况,与唐朝的关系。司法制度,社会经济,贸易交通,文化技术,与唐朝的关系。一、夫余人的族名, 晋的关系。二、高句骊的族源, 参考书目:族源,国家制度,第二节夫余系民族农牧业经济,风俗文化,与西汉、东汉、曹魏,西社会发展状况,与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