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6548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战争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类战争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类战争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类战争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类战争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战争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战争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类战争史提到战争史、战争理论,你可能听过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名言,他被人称为西方“兵圣”。不过,克劳塞维茨是两百年前的人,西方学者对于战争的认识早就超越了他。比如,今天为你介绍的这本战争史,就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本书作者约翰基根是当代非常知名的军事史学家。他在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任职,被誉为二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他的书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中文图书界也被反复重译、重印。这本战争史就是约翰基根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战争史”主题作品,反驳了“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观点,是军

2、事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人类学领域的专业必读书。本书按照作战的特点把人类战争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石、肉、铁、火。依照这个线索,作者提出,与战争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不是政治,而是文化,战争其实是文化的体现。约翰基根在这本战争史中指出,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有明显局限性。比如,战争真的只是政治的延续吗?战争和政治到底哪个在前?拿古代的草原民族来说,战争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有的时候,他们打仗就是为了打仗,并不一定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另外,“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种传统观念的危害很大,近现代历史上,很多西方军事家笃信这句话,结果加剧了19、20世纪欧洲列强穷兵裁武的现象。既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种观点

3、是片面的,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战争呢?本书作者约翰基根既没有按照时间线,平铺直叙人类的战争演进历史,也没有按照地域依次介绍,而是按照作战的特点把人类战争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石、肉、铁、火。依照这个线索,他提出,与战争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不是政治,而是文化,战争其实是文化的体现。甚至在某些社会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约翰基根在论述这个观点的时候,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这种观点其实给我们今天提供了一种“如何应对战争问题”的解决思路。在相对和平的今天,坦诚地说,人类并没有完全摆脱战争的困扰。甚至原子弹、氢弹这些毁灭性武器的出现,也完全颠覆了“战争是政治延续”的想法。面对这种恐惧性力量的颠覆和威胁,我们又

4、该如何遏制战争呢?约翰基根认为,今天的我们可以从原始社会的先民那里,找到一种解决方案,这就是文化。接下来,我们结合作者的观点,分三个部分来看,文化是怎么影响战争的。当然,有必要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不仅分析了不同群体作战思维的差别、记录了很多重要的战争细节,而且还涉及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强烈建议你花点时间阅读原书,这个时间值得花。战争史原始的战争战争杀伤力有限石引发战争的关键因素战争文化y,二约束战争的自我保护机制P/程式化J恩古尼人/毛利人、复仇;大规模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景、内对战争的约束力下降战争X:、文化/规模膨胀到新高度_变成战争的催化剂战争,

5、入丁文化/勇猛精神J古希腊/古罗马、纪律意识*W绝对的战争丁变得不受任何约束回归、强化文化的约束作用制定规则,用文化制约战争足以毁灭世界并没有成为常规武器-核武器、变成心理上的威慑力量Jk约翰基根提出:战争并非政治的延续,战争其实是文化的体现。第一部分那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在原始社会,文化是怎么影响战争的。提到原始社会,我们会想到文明的荒漠。那落后野蛮的原始部落战争和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介绍原始社会部落战争与文化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原始社会的战争有什么特点。原始社会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距今成千上万年的石器时代。其实直到一两百年前,在一些与外界交流少、发展速度慢的丛林深处或小岛上,也

6、保留着原始社群。对于原始社会的战争,约翰基根提出一个关键词,“石头”的“石”。既然关键词是“石”,可以想到,这个时期的战争,规模不会很大。因为,人们打仗使用的都是石头、木棒,这些武器跟后来的弓箭、长矛、枪炮比起来,杀伤力很有限,所以只能是小打小闹。接下来,我们就讲个具体的例子,看一下原始社会的战争是怎么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会扮演什么角色?其实,从原始社会开始,文化首先是引发战争的关键因素。文化能在部落争取生存资源的时候提供某种理由。毛利人的战争文化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毛利人生活在南太平洋新西兰岛上,他们有大大小小40多个部落。随着人口增加,毛利人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及更多的生活物资。新

7、西兰岛上最丰富的资源是森林,按理说,毛利人应该向森林挺进,开拓生存空间,制船出海捕鱼。但是部落酋长们发现,与砍伐森林相比,有个更省事的办法,就是把邻居的土地抢过来。于是,战争开始了。他们怎么打仗呢?正式交战前,部落酋长要召开大会,控诉敌人的罪行。也就是说,部落之间最合理的战争理由,是复仇一一酋长号召部落同胞必须要进行一场正义的战争。同时,大量的作战物资,比如像独木舟这样的长途运输工具也会被调用待命。随后,交战双方会唱着战歌,抄起武器,冲向敌人。你可能注意到了,毛利人发起战争,最重要的一个杠杆,是“复仇”。那么仇恨从何而来?来自他们的文化。毛利人对生存资源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所以战争也会不断发生

8、。这就导致“复仇”这种战争借口,逐渐沉淀为一种部落文化。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毛利人的军事文化就是一种复仇文化。男孩子从小受到教育,绝不能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如果面对抢劫、谋杀这样的行为更是要以牙还牙。毛利人记起仇来有时可以记好几代,直到复仇成功。怎么才算复仇成功?按照习俗,只有杀死敌人,把他的身体吃掉,并把他的头颅挂在村子碉堡的栅栏上以示侮辱,这才算是报了仇。可以想到,这种复仇活动肯定不会一个回合就结束。复仇和被复仇的角色会不停地纠缠轮换,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如果这样的话,毛利人很快就会因为冤冤相报而自相残杀到灭族。不过,这样糟糕的事情,没有出现在毛利人身上。原因还是文化。复仇文化是毛利人的战争

9、启动装置,同时,它也是约束战争的刹车装置。在毛利人的文化中,复仇战不是一命偿一命,而是只完成复仇的规定动作。也就是说,只要吃掉敌人,把他们的头颅割下,复仇活动就完成了。即使在报仇过程中杀死的敌人不如过去被害的多,也不再追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毛利人会严格遵守这种战争习惯呢?这是因为,在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很有限,所以他们会对本部落的传统习惯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谁要是敢打破,就会遭到部落同胞的反对。而这些传统习惯,本质上都是原始部落为了生存而演化出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关于文化在原始社会战争中的“刹车”功能,我们再举个例子。14世纪,大概相当于我国明朝的时候,非洲东南沿海地区生

10、活着一群恩古尼人。恩古尼人以放牧为生,牧场是最重要的资源。在争夺牧场资源的时候,各个部落也会发动战争。不过,他们的战争很有特点,并不是真的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具有高度程式化的特点。什么样的“程式化”呢?首先是怎么打。战斗的第一步,不是冲杀,而是互相叫骂。而交战双方的老老小小都会在一旁围观。其次,是拿什么打。由于当时缺少金属,最常见的武器是火烧后变硬的木头。这种木头也不是近身格斗用的,而是用来远程投掷。那什么情况是获胜?不一定要打死谁,只要分出胜负就行。而且,按照规则,只要发生伤亡,战斗立刻就会结束。最后,当胜负分出,落败的一方,要迁去相对贫瘠的地方。你看,战败的结果并不是遭到屠杀,而是搬迁,只

11、要离开这里就好。而获胜的一方,也不是万事大吉。如果有谁不巧打死对方一个人,他就必须立即离开战场去辟邪。按照当地的风俗,如果不去,被他杀死的灵魂就会作祟,使他和他的家人患上不治之症。这一大堆限制条件摆在那儿,战争肯定不会发展到尸横遍野的地步。它更像是一种游戏,有约定的规则,大家都照章办事。这就是所谓的“高度程式化”。你看,在原始社会,文化与战争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为了争夺资源,战争的确不可避免,文化传统会为发起暴力掠夺提供由头。另一方面,文化也会给战争安装刹车片,一定程度上避免伤亡的扩大,以及灭族的危险。既然原始社会的战争有很好的调节机制,那为什么这种战争模式,没有被很好地延续下去呢?我们知道,

12、后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伤亡惨重的大规模战争。据统计,战国时期的200多年里,有一千多万人战死。蒙古扩张时期,死亡至少四千万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七千万到八千万人死于战争。为什么战争会变得失控呢?第二部分其实,在原始社会,战争很难扩大的直接原因是技术、资源水平有限,人们只能拿着木头和石头制成的武器交战。这样的话,战争规模、激烈程度都会受到限制。那当新的作战资源比如战马、金属兵器被引入,战争会有什么改变?而文化对战争影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入新的作战资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战争规模的扩大。我们知道,战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土地、财富、人口这些生存资源。当人类获得了更强大的武器,就会自然

13、而然地为了获取更多资源而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比如,我们先看一下马匹的加入,这也是约翰基根所说的人类战争的第二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词是“肉”。当然,这并不是说,战争是徒手“肉搏”,或者打得“血肉模糊”。它强调的是“肉”成为一种重要的战争资源。人们可以把动物的皮加工成皮革,用猪或牛的骨头和皮制成皮胶,还有动物的筋,这些材料都可以用在弓箭、护甲,或者是其他弹射武器装置中。当然,最关键的“肉”,还是“马”。马的驯化和改良,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成就。因为马不仅可以驮运货物,还能提高人的运动速度,更大规模的交锋变得可能。马进入战争系统发挥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马拉战车。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发生的大战,都是战

14、车主导的。世界上第一个多民族帝国,西亚地区的亚述帝国,就是战车开拓出来的。约翰基根特别提到,亚述战车的行军速度,直到内燃机车出现之前无人能及。这意味着,战车的作战效率也是空前的。你看,随着文明进程的推进,战争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膨胀,战争的规模一直都在不断扩大。这个时候,我之前提到的文化的约束作用又在哪里呢?很简单,文化对战争约束作用,不管是毛利人有限的“复仇”,还是恩古尼人程式化的作战,都是原始部落的一种自保机制。拳头不够硬,贸然陷入消耗战,就容易引发灭族的危险。但是,当新的战争资源出现,拳头硬了,打起仗来,底气就更足。也就是说,这时,人们对生存危机的顾虑减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变成主

15、动出击、大胆扩张。而文化对战争的约束功能,就会逐渐隐藏起来。所以,如果采用更大的时间尺度观察人类文明,你就会发现,文化对战争的约束力,其实一直在下降。你可能听过宋襄公的故事。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相互开战。但是宋襄公打仗却很有讲究。他认为,君子不应该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上了年纪的人,不在敌人没有排列好队伍的时候出击。他也很认真地践行了他所说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他不仅吃了败仗,而且大腿中箭,第二年就死了。很多人都把宋襄公的事情,当成段子来听,说他冥顽不化,明明是在打仗,怎么还在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过,如果我们从文化和战争的关系来看,这正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模式的转

16、型。宋襄公坚持的是旧时代的惯例和文化约束,也就是西周时代老派贵族的标准做派。在此之前,人们对战争持谨慎态度,贵族车战就是像宋襄公那么打的,讲究点到为止。但时代不同了,技术先进了,新手段新资源已经引入了战场。所以,在春秋时代,随着军事装备的升级,打仗的方式变了,为了获胜可能会不择手段,恪守传统的宋襄公只能沦为死板守旧的代名词。你看,这个时候,很明显,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没有原始社会那么强。这是因为,战争水平提高了,人类的作战自信心就会更强。特别是到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搞变法。大家都想练出一身健硕的肌肉,比个高低。国防大学的徐焰教授写过一篇讲“战国军事改革”的文章,其中特别提到了战马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战国七雄中,楚国人口最多,面积也最大。但奇怪的是,楚国并不是七国中最厉害的。春秋末期,它的都城竟然还被吴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