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居住区设计策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性居住区设计策略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保障性居住区设计策略分析摘要:为促进住房体制改革,以及建设水准的提高,本文针对保障性居住区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所述保障性居住区项目的实践,把绿色建筑技术融入至小区布局、建筑单体与外立面设计中,基于某市“四高”建设标准,针对保隙性居住区,研究了其设计策略以及方法,以供相关工程进行参考。关键词:保障性居住区;节能技术;小区设计;群体布局引言:为推动住房体制改革,某市政府引导新建住宅小区,根据四高要求开展建设,也就是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施工及管理等,且据此创建优质小区,切实提升创建水平。三个保障性居住区项目周边均有城市绿化带和水系,总规划用地约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一共达到114万平方米。1 .
2、小区外部环境气候设计1.1 群体布局以及通风保障性居住区多为多地块群体布局,在规划结构上应充分考虑整体性、均好性和生态性的设计原则。针对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如环境热、光、水及阴影等因素,灵活应用“一心”、“两轴”及“多组团”的规划手法,一心主要为中心绿地,在这之中,不但涵盖了自然景观,还涵盖了中心广场等,属于各项活动的中心;针对“两轴”而言,它不但包含绿化景观轴,还包含居民活动的运动轴,二者互相融合渗透,形成了不同功能的空间节点,如此一来,不但形成了小区的架构,还把整个小区构建成了一个整体,对各个楼栋进行了串连,使其有序的分布于“两轴”上,实现户户均好。就小区规划设计来看,应合理设置公共配套的
3、位置,考虑各个居住组团的可达性,应对各居住组团多加重视,其中应涉及各个住宅的通风及景观等。结合该市气象资源能够了解到,该地区的四至八月份,其风向普遍都是东南偏东风,在十一月份至次年二月份,该地区的风向基本上都是西北风,小区大部分都属于高层建筑,合理利用建筑山墙间距和组团关系,可以较好地促进自然通风。12热辐射和日照设计保障性居住区普遍容积率较高,热辐射和日照设计要求应统筹考虑精细计算。住宅朝向大多数都是南北向,即使有南偏东或是偏西方向的,其角度也在30度以下(见图D,这样在冬季来临时,就能显著提高太阳辐射得热,与此同时,在夏季来临时,也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可以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优化,降低空
4、调的应用时间,全面减少能耗,所以该朝向是比较好的。而建筑日照设计标准对住宅、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室外活动场地等有严格的时长控制,可通过调整屋架设计,旋转住宅角度,设置局部转角窗户,底部多层结合配套设计,端户单面宽设计等设计策略,在整体建筑布局不变的基础上,使日照设计满足设计要求。1.3大中庭结合城市绿化优化小气候环境项目周边均有城市绿化带和水系,是天然的自然生态景观,小地块单排建筑布局的中庭应结合城市绿化带设计,组团内部的景观绿轴应通向城市绿化带或水系,形成连续的景观视线通廊,在这之中不但涉及小区的广场景观,还涉及一些步行道等景观,同时还与各组团绿地进行了全面连接,形成一条连续的城市景观带,其中中
5、心绿地则是建设在大中庭的中心位置,这也是“绿轴”的对景。该布局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区环境之间的接触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等自然资源,对小区气候进行全面优化。除此之外,在小区布局中,还借助了拼接手段,对原有的单调界面进行了优化,构建了多样的外部空间。总而言之,大中庭设计把大多数高层住宅都建设在了景观优异的位置,全面利用了相应的景观条件;公共配套等层数较低的建筑,普遍都建设在较为空旷或者日照有利的位置,有利于防止视线及阳光被遮挡。对于各个组团来说,都有建设在中心绿地上,如此一来,既能促进小区空间同居民之间的交流活动,还能在炎热的夏天,利用中心的“绿轴”,形成清爽的空气流,与此同时,还应保证建筑之间的
6、科学距离,这样才能促进自然通风,有效减少住宅的环境温度,降低耗冷量及太阳辐射,从而全面优化小区中的微气候,促进空调系统节能减耗使用。图1建筑基本朝南布置2 .地下空间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增高,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项目普遍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居民出行对汽车的依赖性更大。居住区家庭户数也较多,应该配置相应的地下停车位,避免以后汽车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作为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应与普通商品房具有同品质的设计,彰显政府对保障房的配建决心,同时避免后续社区成熟后,因车位配建不足居民使用不便。通过多地区保障房的调研数据,车位配比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从社会长远发展、居民生活需求和综合开发的的角
7、度考虑,建议项目设置两层地下室,按照户均一个车位配置,多地块可统筹计算。设置有集中商业配套的地下车库,应充分考虑住宅与商业的二级管理以及标识引导。非机动车库设置在地下室时,应分区设置,保证各楼栋居民使用的便捷性。图2所示为半地下停车库。图2半地下停车库3 .架空层的通透性该地区属于多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底层相对潮湿,住宅易返潮,且一般首层住宅的采光较差、私密性差、噪声干扰大,不利于后续的配售与分租。而保障性居住区人口较多,架空层的设计不仅可提供不暴露在阳光下暴晒的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增进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有利于通风,增加空间的通透性,缓解潮湿,带走热量。且架空层的设置可与大中庭形成空间互补
8、,与小区绿化相互渗透,小区的景观视线更为通透,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景观微气候的营造,视线也更舒畅悦目,大弧度提升居住品质。4 .建筑室内舒适性4.1 多样套型组合符合住户需求保障性住房设置了多种房型,比如一室,二室,三室等,以便能够更好符合用户的需要。符合住宅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提升得房率,让小户型也具备舒适性,旨在打造示范居住区,也就是面积不大,功能完善;造价低,水准高。就平面格局而言,将客厅看成居住核心,力求居寝分离。它的指导思想为:增加使用面积系数,把控总价,针对小户型住宅,确保具备舒适性以及功能科学性的基础上,降低购房者的经济压力。4. 2调整分隔,产生多种变体基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在
9、家庭成员中,存在好几代人一起居住的状况,这就要对空间设计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强其适应性及可变性。实际开展平面布局设计时,针对两面宽三室端头的户型,将厨房和书房合并,调成为集厨房和餐厅为一体的空间设计,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取消卫生间淋浴间和干湿分离设计,将其合并成一间大卫生间,预留出无隙碍通道及轮椅回转区域。结合老人的应用情况,可强化对一室户的改造效果,若是想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应对起居室的分隔开展适当调整,将其变为卧室,增设一张单人床或是别的家具。5. 3功能细化,科学使用零碎空间针对小区套型来看,基本上都采用双面宽户型,在进深设计上也非常科学,属于板式住宅楼。该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基于确保舒适性的
10、同时,对总用地宽度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其中主要房间设计基本在南向,而次要房间及楼梯间,则大多在北向。针对南向房间来看,其室内采光及通风都是比较好的,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居住舒适度。针对餐厅与起居室之间的连接,还强化了采光通风,有利于降低交通面积。基于南向凹槽中,可以增设开窗,这样卫生间也能达到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效果,并且实现干湿分离,有利于增加使用效率。对于餐厅之外的阳台,需达到洗衣及采光等功能,有效利用空间,增设储藏柜,以此实现住户的多样性需要。6. 外墙与屋顶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1)外墙与屋顶节能技术。对于建筑体形系数,确保在0.35上下,以便能够降低传热损失。建筑外表面都进行浅色处理
11、,当太阳直射时,可以反射辐射热,进而减少传热量,以及降低内表面温度,助于减少能耗,有效优化室内热环境。对于填充墙,选择空心砖块和混凝土砌块等,保温系统是三十毫米厚胶粉聚苯颗粒,传热系数是141W(2*k),热惰性指标为2.84。屋面选择25毫米厚XPS,传热系数是0.83(江*10,热惰性指标为2.32。通过这一构造,能够提高保温隔热作用,减少能耗,节省能源。对于保温层,选择聚苯乙烯保温板。(2)可再生能源使用。太阳能属于环保能源,在建筑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小区建设中,常常会借助太阳能草坪灯及指示灯。针对室外照明设计来看,通常是借助分区及定时相融合的方式开展控制,从而实现节电的目的。对于公共走
12、道的照明来看,一般借助具有自动开启及关闭功能的节能灯。在小区中可推行IC卡计量以及智能表具,采取分时方式开展计价。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信息通讯、物业管理及设备监控等系统,应达到智能住宅的相关标准。结论:综上所述,对于住房问题的处理,保障性住房为一项可行的策略,和商品房进行对比,它的制度还有待健全。伴随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怎样确保居住质量,优化居住条件,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主要在于: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节能有机融合。第一,结合气候特点,充分使用低碳技术,综合考虑区域布局以及能源系统,将节能看成一种资源,达到系统的分布。第二,用户方面,采取节能技术举措,以及提倡行为节能,有效降低需求以及能耗,进而提升住宅效益,推动市场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任佳前,李蒙,郑镇东.厦门保障性安居工程设计初探一一以厦门洋唐居住区保障性住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3,(03):100-101.王怡.浅谈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U1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17):97-99.3郭旭.院落空间视角下的现代居住区设计一一以合肥市北岗花园为例J.安徽建筑,2023,28(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