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6858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2023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一、XX城镇化发展现状近年来,XX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基础建设,深化配套改革,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xx%o(一)四级城镇体系基本构建。围绕建设“XX”发展定位和秦XX中心城市、XX城市目标,按照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大力发展中心镇、积极发展农村新型社区的思路,坚持XX“三区”同建,注重加速与提质并重,基本构建起“XXX”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X个中等城市、X个小城市和XX个片区中心镇、X个建

2、制镇乡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中心城市不断拓展,XX建成区达到X平方公里,X新城扩展到X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X平方公里,人口X万人。X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XX三县城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X平方公里、X平方公里、X平方公里,人口X万人、X万人、X万人。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X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X个镇列为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X个镇入选“省级百强中心镇”候选镇,X个镇列为市级重点镇;X县X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X区X镇等X个镇入选全省特色小城镇,X县X镇、X区X镇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农村新型社区成效显著,通过实施X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累计建成中心村X个,居

3、民聚居点X个。(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各地以市政道路、电力、给排水、绿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配套,完善城镇功能,不断增强承载能力。2023年末,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X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x%;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X%,燃气普及率达到X%;城市、县城、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X%、X%、X%;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X%以上的行政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双修”,加强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宜居品质明显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X%,绿化覆盖率X%,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平方米。(三)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逐

4、步完善。基础教育服务保障不断提升。持续优化市、县(区)学校布局,建立完善了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相关体制机制,认真落实教育保障相关政策,持续增加城区、县城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教育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保障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能力”X年提升计划”,强化以市、县(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市三级医院达到X家,二级医院达到X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率达X%,城乡”半小时基本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卫生健康均等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整合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了

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X%,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覆盖所有法定群体,社会保障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建设(筹集)公共租赁住房X套,租赁补贴X余户,改造各类棚户区X万套,改造老旧小区X个、X万户,实施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X万户,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X平方米,基本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四)城镇化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不断优化行政区划。X年国务院批准设立X,XX经开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促进了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推进重构

6、县域经济发展版图,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业态创新和产城融合。先后建成XX经开区、X经开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X工业园、X工业园、X工业园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X个,规划建设X临港产业园、X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XX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X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X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X个。有序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了建设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环保、市场监管、水利等部门

7、部分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进一步完善了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了管理与执法分离、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和职权下放,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市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X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X%,低于全国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在全省X个市中,仅高于X市(x%)O同时,我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也较为明显,人口集聚呈现农村户籍、县域安家、外地务工的城乡“两栖”特征,“半城镇化”问题较为突出。(二)城镇化进程发展不均衡。各县(区)中,X年巴州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8、X%,其余县(区)城镇化率均在X%左右(恩阳区X%,南江县X%,通江县X%,平昌县X%)。在市域城镇体系中,现有的中等城市(XX中心城区,含X组团及X、X、X组团)和小城市的规模仍然较小,建制镇普遍规模较小,X%的镇建成区面积不足X平方公里,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中心镇辐射能力和经济带动能力较弱。(三)城镇基础配套仍有短板。我市城镇建设市政道路、垃圾污水处理、防洪排涝、地下管网、人防工程、停车场等基础公共配套历史欠账多,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停车难等“城市病”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公共绿地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大型综合性公园欠缺,老城区市民休闲空间较少,便民市场等公用设施建设滞后,

9、市民生活便利性有待提高。城市建设中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够,对城市文化挖掘不深入,特色打造不鲜明,城市的吸纳集聚能力、影响力与X片区中心城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四)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我市符合城镇集聚要求的二、三产业发展不足,新型工业和商贸旅游还未真正壮大,新型城镇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镇吸纳就业能力较弱,使进城人员就业难、待不住、留不下,促使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农业转移人口中,大部分从事的是餐饮、维修及临时务工等,难以带动小城镇扩充,也不能强力拉动非农业人口就业,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步伐。同时,近年来,随着区域、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增加,区域发展格局已进入分化重构期,X

10、X不在X经济圈内,处于X城市群辐射外围,我市人口、要素、市场竞争力等受吸附明显(X年全市净流出X万人),制约了城镇化进程。(五)城镇化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人们对城市生活特别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便利性、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转移人口由追求收入水平提高向获得居住、就业、教育等一揽子公共服务转变,我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协调,城镇就业、就学、医疗卫生、环境等资源承载能力还有待提高,农业人口进城意愿下降,不愿意落户城镇。另一方面,由于户籍附着的集体财产收益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加之后疫

11、情时代到来,许多进城农民工也不愿意落户城镇。三、对策及建议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要立足我市城镇化实际,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重点关键,增强城镇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符合XX发展定位、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坚定落实好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的重心在于“转化”,即加快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城镇化进程中对“人”的关注不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相同的权益

12、,是我市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矛盾。从XX实际来看,需要以提高人口市民化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路径,聚焦农业转移人口需求最迫切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等领域,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切实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为进城农村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提供保障,推动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社会,增强城镇发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二)持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这意味着城市群、都市圈在未来城镇布局和形态演化过程中起到的是支撑性、引领性的作用。我市作为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X城市群

13、中的一员,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必须持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动人口和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聚,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一城三区(即X区)一体化发展,实施X强、X优、X补,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人口、产业向中心聚集,打造全市核心增长极。通过要素优化配置,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化利用,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参与区域合作的核心平台,打造全方位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平台。(三)着力提高城镇规建治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这一重要要求,实质上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

14、式提升转变。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加快建设“XX”城市。要强化城镇空间治理,根据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及时守好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好城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空间资源的全面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城镇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服务承载能力为重点,坚持城市更新与城市补短板并行,加强城镇“硬件”和“软件”建设,推动城镇功能的均衡与完善,着力提升城镇能级和综合承载力。要结合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城市、低碳社区建设。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城镇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综合应急体系,分

15、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促进城乡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凸显了县城在现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枢纽,与大中城市相比,在县域范围内打破城乡分割格局,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本更低、更具现实可行性。要加大县镇村统筹发展力度,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县域内统筹布局,推动形成农民在工农之间自主选择、自由转换,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进退有据的生产生活形态,把县域打造成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重要纽带。要突出区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县城的人口体量、功能定

16、位、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按照彰显特色、突出个性、体现魅力要求,因地制宜安排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避免资金投入“撒胡椒面”,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要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形式,持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县域内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五)突出抓好城镇化产业支撑。聚焦四化同步,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坚持全市“XX”主导产业不动摇,提升文旅康养产业首位度,坚定实施X兴市、X强市战略,聚焦X、X、X新材料X大产业集群,按照“X亿企业、X亿园区、X亿产业”和“X”产值发展目标,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平台载体建设,围绕X,有序推进X、X集聚区建设,推动XX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大实体经济布局引导,定向引导产业转移至XX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六)加快完善城镇化政策机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市场的引导作用,也需要综合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